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导论

一 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

(一)选题背景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议上强调,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我们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是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要求,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的坚强保障。长期以来,中国共产党在思想文化领域始终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努力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社会思潮,意识形态与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卓有成效,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不断深入人心,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和拥护,从而牢牢掌握了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

然而,一个不可忽视的事实是,受我国经济成分、社会价值观念日趋多样化以及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全球化、政治多极化、文化多样化等客观形势的影响,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巩固和发展面临着机遇与风险并存的发展态势。从国际层面看,国际范围内围绕意识形态的斗争越来越激烈。进入21世纪以来,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更加频繁,思想文化领域里的斗争依然深刻复杂,意识形态安全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经济领域的竞争开始转向意识形态领域和文化的竞争。一些西方国家以其强大的经济、科技和军事实力为后盾,利用经贸往来、人员交往、文化交流、宗教输入等方式对我国进行文化入侵和意识形态渗透,并借助“西化”“分化”等各种图谋与战略,试图使我国在经济、政治和文化等各方面受其制约,进而依附于它们;从国内层面看,国内经济社会转轨转型,给意识形态工作带来新挑战和新考验。在改革开放持续推进和经济全球化深度融入的历史背景下,我国社会发展日趋呈现出经济成分多样化、信息网络化、文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社会阶层/利益不断分化等现代化特征。受此影响,我国思想文化领域特别是意识形态领域不同程度地受到各种理论思潮、社会观念和价值体系的负面影响,“马克思主义过时论”“意识形态淡化论”等一些非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在部分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中甚为流传,致使一些人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社会主义信念发生了动摇。与此同时,网络、微博、微信等新社交媒体在给我国思想文化领域带来一些积极影响的同时,其对党的意识形态工作所构成的潜在性挑战也越来越大,整个社会的意识形态情势和舆论氛围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局面。毋庸置疑,上述情况对于中国共产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掌握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构成了相当程度的挑战。历史和现实都告诉我们,意识形态阵地,马克思主义不去占领,非马克思主义就会去占领。如果任由这种状况继续发展,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主导性地位就会有丧失的危险。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继续有效掌握、维护和巩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话语权已经成为中国共产党需要着力研究和解决的重大课题,同时也需要理论工作者予以探索、研究和总结。

(二)研究意义

第一,进一步拓展意识形态研究的理论视域。

从现有的研究情况来看,目前关于意识形态问题的研究,既有一般理论论述,也有结合现实的研究分析。从搜索和掌握的资料来看,目前我国理论界关于意识形态研究的专著主要涉及以下这些问题: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理论阐释、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工作、当代中国经济发展与意识形态、和谐社会与意识形态、意识形态与多元文化、全球化网络化与意识形态,等等。然而,从意识形态话语权的视角来进行研究的专著尚不多见,目前只散见于一些期刊论文当中,论题研究的系统性和深度不够,这不能不说是当前意识形态理论研究中的一个薄弱环节。本书以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为切入角度,借鉴和运用哲学、文化学、社会学、新闻传播学等学科知识,通过对意识形态话语权的一般理论、国外执政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建构的经验与启示、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发展历程与经验教训、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当前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建构及努力争取和赢得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国际话语权等问题展开研究和分析,有助于进一步拓展意识形态问题研究的理论视域。

第二,为中国共产党进一步掌握和巩固意识形态话语权提供建设性思路与对策。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我国社会发展日趋呈现出经济成分多样化、信息网络化、文化价值观念多样化、社会阶层利益分化的基本态势,在此历史背景之下,需要对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如中国共产党意识形态话语权面临哪些问题和挑战?这些问题和挑战产生的原因何在?如何化解问题并应对挑战?等等。上述问题是执政党在当前掌握和巩固意识形态话语权的历史进程中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本书将针对上述问题展开研究和分析,提出和形成的一些建设性的思路与对策,应该有助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进一步加强和巩固当代中国主流意识形态的话语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