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管理学研究70年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五节 总结与展望

回顾中国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历程,我们可以得到如下基本认识。

一 管理实践是工商管理学科发展的原动力

工商管理学科与近代机器大工业生产相伴而生,并在以后的新技术革命和产业发展中逐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洋务运动”倡导实业救国,兴办了造船、机械等一批实业,需要大批管理人才,中国早期的工商管理教育也就应运而生,并在以后的产业发展中初步建立了近代工商管理学科的专业体系。新中国成立后的一段时间内工商管理学科虽然经历了曲折,但为了提升社会主义工业企业的管理水平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改革开放后企业逐步成为独立的市场经营主体,管理学成为一个独立的学科门类,工商管理成为该门类下的一级学科,从而确立了独立学科地位。进入21世纪后,面对中国的产业升级、新兴产业的崛起以及企业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时代课题,工商管理学科研究不断关注实践、深化理论创新,在人才培养、学术研究上都得到了巨大的发展。从学科发展历史可以看出,工商管理学科响应管理实践的需求,并在管理实践的不断检验中向前发展,管理实践构成了工商管理学科发展的原动力。

二 学习外国与自主创新相辅相成

学习国外管理理论是中国管理学科发展的重要助力。泰罗科学管理诞生不久之后,中国学人就开始对其宣传、引介。穆藕初于1916年翻译出版了《科学管理原理》,著名实业家张謇为其写作序言,指出“佣主”要研究“工场管理”,企业管理是“有定率”的。在西方科学管理思想的影响下,在20世纪20年代后期,中国企业界掀起了一场“科学管理改革”运动。经过这场改革,现代的工厂制度在中国真正确立起来,科学管理的理念由此深入人心。新中国成立后对苏联社会主义工业化经验的借鉴,改革开放后对西方管理理论的引进、消化、吸收,都极大地推动了中国工商管理学科的进步。

另外,中国工商管理的发展历程也是自主创新的过程。早在20世纪30年代前后,中国企业家在积极实践科学管理法的同时,自觉地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与现代企业制度相结合,在企业内部培育共同的价值观,创建企业文化,许多企业将其核心价值观概括为某某精神,如民生公司提倡“民生精神”,东亚公司提出了“东亚精神”,形成各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新中国成立后在学习苏联的同时又提出了不同于“马钢宪法”的“鞍钢宪法”。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企业的加速发展有力地推动了我国工商管理学科的理论创新。学者们高度关注企业经营环境变化,深入研究中国企业独特的管理实践问题,提炼具有中国特色的管理理论与研究范式,促进了工商管理学科整体的发展并丰富着管理科学的知识体系。

三 学术组织是助力学科发展的平台和纽带

70年来,本学科领域中形成了多种学术组织,开展了丰富的学术交流活动,为研究者和企业管理实践者建立了交流联系的纽带,助推了工商管理学科的发展。

创建于1981年的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承担着向政府反映企业管理中出现的问题、提出企业管理政策建议、进行企业管理理论研究和学术交流的职责。研究会已组织召开学术研讨会30次、年会17次、顾问理事会议12次。近几年年会的主题分别是——2015年:“互联网+”与传统企业战略转型,互联网与创新、创业管理,互联网与组织、营销管理,互联网与人力资源管理创新;2016年:新经济的特征与管理创新的方向、商业模式的颠覆与创新、公司治理转型的有关问题、我国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新探索、互联网的核心价值;2017年:“一带一路”与中国企业管理国际化;201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管理学理论演进、新时代背景下的中国企业管理理论创新、中国特色企业管理研究。可见,这些主题都紧跟时代,紧密贴近企业管理实践。

中国管理科学学会成立于1980年,是中国管理科学研究、实践的工作者自愿结成的学术性的、全国性的、非营利性的社会组织。学会以学术委员会和管理科学奖基金管理委员会为核心,并有产业金融管理、企业管理、公共管理、人力资源管理、环境管理、文化管理、战略管理、项目管理、大数据管理、旅游管理等专委会。中国管理科学学会设立“管理科学奖”,通过对我国管理科学研究、管理实践,以及在管理科学推广普及工作中做出卓越贡献的机构、个人进行表彰奖励,展示其优秀成果和精神风貌,以调动广大管理科学工作者的积极性、创造性,促进我国管理科学的发展及应用。学会还每年举办东沙湖论坛,论坛以“管理科学真知之源,中国管理智慧之泉”为愿景,以“增进中外管理交流合作,推动中国管理走向世界,致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促进人类社会和谐发展”为使命,致力于为所有关心中国管理的海内外同人们提供一个探讨管理理论、交流管理实践、分享管理经验、激荡管理思想的顶级学术交流平台。中国管理科学学会自2014年起每年发布“管理蓝皮书”等,跟踪与研究全球管理领域的前沿与态势,探索中国管理的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创新。

中国会计学会创建于1980年。目前,中国会计学会已成为联系政府机构、工商界和学术界的桥梁和纽带,是会计精英就财务会计改革与实践进行交流的高层次平台。中国会计学会还编辑出版会计刊物、专著、资料,主办《会计研究》(会刊)、《中国会计研究》(英文版季刊)、《会计最新动态》(周刊)、《会计研究动态》(双月刊)电子期刊。中国会计学会积极组织开展中高级会计人员培养、会计培训和会计咨询与服务等,发挥学会联系政府与会员的桥梁和纽带作用。

另外,中国审计学会、中国商业会计学会、中国人力资源开发研究会、中国管理现代化研究会等学术组织都在专业领域为工商管理学科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四 构建中国本土工商管理理论是本学科新时代的使命

从世界工商管理学科发展历史看,理论是实践的产物又是实践进一步发展的向导。当一个国家经济发展走向世界前列时也就会产生具有民族特色并具世界意义的管理理论创新。美国崛起时的科学管理和组织革命,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经济奇迹中出现的以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制、企业工会为核心的日本管理模式都被世界管理学界认可。当前我国已成为经济总量世界第二、制造业规模世界第一的工业大国,我国企业改革和发展的理论与实践为学科研究提供了十分鲜活的内容,中国丰富的文化底蕴和管理智慧也为学科提供了丰富资源,可以说,工商管理学科实现突破性的理论创新正当其时。中国工商管理学在与国际主流接轨的同时,应立足中国国情,总结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实践和中华五千年文明中的管理智慧,构建中国特色的工商管理理论,向世界贡献中国特色的企业管理智慧与企业管理方式。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019项目指南》,http://www.nsfc.gov.cn/nsfc/cen/xmzn/2019xmzn/01/07gl/002.html。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学位授予和人才培养学科目录》(2018年4月更新)。

[3]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http://www.cdgdc.edu.cn/xwyyjsjyxx/sy/glmd/264462.shtml)。

[4] 参见北京大学校史研究室《北京大学史料》(第一卷),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 参见《教育部公布法政专门学校规程令》,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11页。

[6] 参见《大学令》,载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编《民国档案史资料汇编(第三辑教育)》,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年版,第108—110页。

[7] 参见《中国教育年鉴(1949—1981)》,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84年版,第270页。

[8] 参见《高等学校暂行规程》(1950年),载上海市高等教育局研究室、华东师范大学高校干部进修班及教育科学研究所《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高等教育重要文献选编》(上),上海(出版者不详),1979年,第7页。

[9] 参见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计划财务司《中国教育成就:统计资料(1949—1983)》,人民教育出版社1984年版,第54页。

[10] 参见吴家骏在“中国管理学论坛2018——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国管理学发展暨第七届‘蒋一苇企业改革与发展学术基金奖’颁奖典礼”上的讲话,https://www.jfdaily.com/news/detail?id=789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