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 十六国时期的邺城
长达十六年的八王之乱,给西晋王朝带来毁灭性的打击,参与战乱的西晋宗王为了在战争中击败对手,纷纷援引塞外少数民族力量,以增加自己取胜的砝码,五胡乱华的局面实肇于此。
(一)后赵都邺
永嘉之乱后,司马氏退守江东,中原地区从此成为匈奴、鲜卑铁蹄纵横的世界,而与北方少数民族接壤的幽冀地区则首当其冲,成为各少数民族竞相争夺的战场。
首先将目光瞄准邺城的是羯人石勒。石勒起事之初流动性很大,没有一个固定的根据地,这成为制约石勒进一步发展的桎梏,因而其谋士张宾主张占据邺城。张宾的建议,正中石勒下怀。早在永嘉元年(307),石勒与汲桑攻破邺城、火烧邺宫之时,邺城优越的地理位置以及曹魏以来大规模营建的工程已经给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因而张宾一提出建议,石勒便欣然允之。但此时的邺城,正为晋北中郎将刘演所占,石勒一时难以攻下,不得已改都襄国(今河北邢台),但石勒并没有因此放弃定都邺城的计划。定都襄国的第二年,石勒在攻下邺城,占领整个河北地区后,便积极准备迁都邺城,甚至亲自规划设计邺宫的营建。
石勒死后,石虎正式定都于邺。在曹魏邺城的基址上重新对邺城进行了大规模修筑,此时的邺城“饰表以砖,百步一楼”[9],可谓穷奢极侈,晋人陆翙《邺中记》中详细记载了邺城“国富主夸”的情形。
(二)前燕、前秦、后燕政权在邺城的纠葛
西晋灭亡后,鲜卑慕容氏和其他北方民族一样,趁机南下,进入中原发展自己的力量。公元349年,慕容儁即燕王位。趁着石虎病死,后赵大乱之际,积极进军河北。公元352年,慕容儁攻下冀州重镇邺城,占据整个河北地区,遂于当年称帝,国号大燕,并将都城自龙城迁到蓟。
随着势力范围的逐渐扩大,蓟城地处河北北部,远不能适应慕容儁控制河北,进而统一中原的宏图。而位于河北中部的邺城,地理条件优越,进可图中原,退可守蓟城和龙城,可谓攻守皆备的绝佳之地。因而在定都蓟城不久,慕容儁又正式迁都邺城,此时前燕国力达到鼎盛时期,占有中原地区的今河北、河南、山西、山东的广大地区,与关中的苻秦政权平分了黄河流域。慕容儁死后,其子慕容暐继位,庸弱无能,前燕国力逐渐衰弱,尤其是之后慕容垂叛投前秦苻坚,最终为苻坚举兵东下、攻破燕都邺城提供了契机。
此时氐族苻坚占据关中,与前燕鼎足而峙。前燕大将慕容垂的叛投,无异于给苻坚攻燕提供了绝佳的机会。公元370年,苻坚派大军攻克邺城,俘获燕主慕容暐,前燕至此灭亡,邺城归入前秦治下。
攻克邺城、平定冀州对于苻坚统一中原、进而南下一统全国的战略规划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前秦定都关中,关中虽是其强固的势力范围,但如果意图统一全国,则必须很好地控制河北、长安与邺城,二者互为犄角,不能控制其中之一,便不能统一中原,更勿论统一全国。也正是在平定河北的基础上,苻坚先后降服巴氐、攻灭前凉、代国,自此中原地区全部统一于前秦的势力范围之下。
但之后淝水惨败,使一度十分强大的前秦王朝分崩离析,原先臣服于前秦治下的各少数民族,纷纷建立割据政权,中原地区重新陷入分裂割据的局面。
淝水之战后,前燕故将慕容垂借回邺城祭扫先人陵墓并安抚河北之机,脱离苻坚控制,建立后燕。后燕初立之际,形势险要,慕容垂审慎地分析了当时的局势,认为“洛阳四面受敌,北阻大河,至于控驭燕赵,非形胜之便,不如北取邺都,据之而制天下”[10]。慕容垂北取邺都这一计划在当时的形势下是最佳之选,慕容垂举事之初,主要打着恢复燕国的旗号,其部下大多是故燕国将士,这些人都期望回归故土,斗志昂扬,而且邺城乃前燕之都城,是慕容鲜卑根据地所在。
但此时的邺城,正为苻坚长子苻丕镇守,慕容垂军队到达邺城,遭到苻丕的殊死抵抗。苻丕凭借邺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险固的防御工事,顽固防守,双方相持一年之久,战况惨烈。最终苻丕不敌,弃守邺城,慕容垂虽然夺得邺城,但邺城经过长期战乱,已经毁坏严重,不适宜定都,后燕不得已定都中山。
综上,在十六国时期,河北重镇邺城成为北方各民族竞相争夺的主战场,先后有后赵、前燕、前秦以及后燕政权在邺城地区建都或派驻重兵把守,其兴衰胜败成为左右十六国历史发展的主线,以致形成各少数民族政权“得邺城则兴,失邺城则亡”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