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北京中关村人才创新创业生态系统案例
第一节 发展状况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和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是我国教育、科技、人才资源最密集的区域,创新创业活动最为活跃的区域,也是我国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和政策创新力度最大的区域之一。
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源于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关村电子一条街,是中国改革开放的产物。自1978年起,以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的陈春先为代表的一大批科技人员走出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创办民营高科技企业,形成了中关村电子一条街。
中关村地区不断涌现的民营高科技企业得到党中央和北京市委的大力支持。1988年5月,经国务院批准,北京市政府印发了《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暂行条例》,中国第一个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正式成立。1999年8月,北京市新技术产业开发试验区更名为中关村科技园区。2009年3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同意支持中关村科技园区建设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批复》,明确中关村科技园区的新定位是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目标是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并同意在中关村示范区实施股权激励、科技金融改革创新等试点工作。中关村成为中国首个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2013年9月30日,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九次集体学习选择在中关村举行,围绕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共中央总书记习近平发表重要讲话。习近平在讲话中指出:“中关村已经成为中国创新发展的一面旗帜,面向未来,要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
经过多年扎扎实实地探索实践,中关村已经成为我国科技创新的桥头堡,国际一流的创新中心、创业中心、股权众筹中心以及全球创新网络的关键枢纽,成为实施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先锋和中坚力量。目前,中关村已形成“641”的产业培育格局,即支持移动互联网、节能环保、下一代互联网、生物、轨道交通、卫星及应用6大优势产业引领发展;推动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能源汽车4大潜力产业跨越发展;促进现代服务业高端发展。2016年中关村示范区企业总收入达到4.75万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增加值6254 亿元,同比增长13%,占北京市GDP总值的25%。截至2016 年年底,中关村企业的发明专利申请数为49525个,其中,国内发明专利申请数为39175个,欧美日专利申请数为5374个。发明专利授权数为18702个,国内发明专利授权本期数为15880个,比2015 年增加了 3870 个,欧美日专利授权数为 1852 个。此外, 2016年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数为1463个,专利所有权转让及许可收入达到9.1千万元。
截至2016年年底,中关村科技企业人才资源总量超过248 万人,数量居全国高新区之首。在中关村示范区工作的留学归国人员30197名,港澳台和外籍人才资9779人。截至2017年7月,中关村拥有“千人计划”入选者1188人,占全国的19.53%,占北京市的79.95%。北京“海聚工程”入选者590位,占北京地区的6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