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节 系统构架
近年来,围绕调动政府、市场、社会三方力量,中关村致力于构建由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领军企业和产业集群、天使投资和创业服务机构、多层次合作平台、政府机构、社会组织、创新创业文化六大要素构成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为各类人才创新创业、自由发展、实现价值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一 高等院校及科研机构
中关村具有位于科教资源最为密集的北京的区位优势。仅中关村示范区核心区就有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为代表的高等院校32所,以中国科学院为代表的国家及省市级科研院所206个。科研实力雄厚的高校和科研院成为中关村技术创新的源头。统计显示,在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2011—2015年中国大学排行榜100 强中,全国先后有117 所高校跻身中国大学百强。其中,北京市跻身中国百强的高校最多,有23所雄居中国各省市区首位。这23所高校都在中关村的1区16园的范围内,充足的毕业生源也为创业者招聘提供了条件。
图3—1 2010—2016年中关村吸纳高校毕业生人数和增长率
除了传统的、事业单位性质的高校院所外,新建的新型科研机构的科研实力不可小视,包括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北京纳米能源与系统研究所、北京大数据研究院等。例如,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施行与国际接轨的科研管理体制和人才管理机制,强化人才对科研工作的自主权,在调动市场力量、推动体制机制创新,提升人才价值效能方面取得了重要成绩,走在了全国前列[1],该所是由6位新加坡华裔科学家倡议而产生,拷贝新加坡分子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而建立,每年由科技部与北京市科委提供约1亿—1.5亿元的稳定经费支持[2],旨在解决我国在生命科学领域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该所采取理事会下所长负责制,行政、财务自主,科技部、发改委、教育部等7部委与北京市政府联合成立理事会,作为该所的监管机构。作为中国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探索“出人才、出成果、出机制”,在成立十多年来取得辉煌的成就,截至2015 年年底,该所已有由36位海外优秀人才领衔建立的24个独立实验室和12个科研辅助中心,仅在《自然》《科学》《细胞》三大国际顶尖科学刊物上就发表论文32篇[3],在生命科学领域取得了多项开创性的成果。2012 年,中国7名青年科学家荣获霍华德·休斯医学研究所(HHMI)首届国际青年科学家奖,其中4人来自北京生命科学研究所[4],引发了国内外的高度关注。
二 领军企业和产业集群
中关村经过20多年的发展建设,已经聚集以联想、百度为代表的高新技术企业约2 万家,形成了以电子信息、生物医药、能源环保、新材料、先进制造、航空航天为主要领域,以研发和服务为主要形态的高新技术产业集群。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中关村企业正在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5]。
在中关村2万家高新技术企业中,有3200家过亿企业、73家百亿企业、308家上市公司[6]、161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4000余家瞪羚企业,以及67家独角兽公司[7],年收入过亿元的企业近2600家,约是2010年的2倍[8]。中关村的独角兽企业数量仅次于美国硅谷。美国科技市场研究公司CBInsights2015年发布全球102家“独角兽公司”,小米科技以460亿美元的估值位列榜首。在互联网、人工智能、生物医药、新材料等领域,中关村企业正在全球科技创新竞争格局中占据重要位置。百度、京东、小米科技、奇虎360、紫光展锐、北斗星通等一批领军型企业,在4G通信等多个领域逐步掌握全球话语权。老牌科技企业联想的年营业额从2009年的166亿美元增至2013年的300 亿美元,净利润增长74%,成为全球最大PC厂商。联想等3家企业荣登“全球上市企业创新千强”。年轻科技企业百度连续3年入选全球最具价值的百强品牌,和联想一同入围全球互联网公司十强。大唐电信、奇虎360等8家企业入选“全球PCT专利申请人500强”。在中关村有两组数据非常吸引人:一是联想从创立到实现100亿元的销售收入用了15年的时间,百度只用了12年的时间,小米科技用了不到3年的时间;二是中关村产生第一个100家上市公司用了20年的时间,第二个100家用了不到4年的时间[9]。
当前,产业链正让位于创业生态圈。过去,企业习惯于构建垂直封闭的产业链形态,产业竞争力体现在产业链是否完备配套。今天,跨界的融合创新已经初步打造出开放式的创新创业生态圈。比如,小米科技、乐视、京东、百度、腾讯,都涉足了很多看似毫无关联的领域,以核心业务为牵引构建互为支撑、具有高度弹性的企业生态系统。“产品型公司值10 亿美金,平台型公司值百亿美金,生态型公司值千亿美金”成为业界共识。
三 天使投资和创业服务机构
中关村已成为我国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及服务最活跃的区域,其创业服务体系健全,搭建了由科技企业孵化器、创新型孵化器、创业服务机构、天使投资人/机构等各类主体组成的创业孵化服务体系,构建从项目发现、识别、孵化、投资到毕业退出的全过程培育体系。中关村2016 年的创投金额达到了1000 多亿元,占全国1/3 左右[10]。截至2016 年年底,中关村共有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42家、创新型孵化器96家、创业投资机构877家、金种子工程创业导师115位[11]。
中关村活跃着2万多个天使投资人,中关村上市公司的创始人和成功的企业家成为天使投资人队伍重要的来源,还有越来越多的高校老师开始成为学生创业的天使投资人。天使投资的兴起,已成为中关村创业生态系统中的“腐殖层”,为创业提供了广阔而肥沃的土壤。中关村100余位有影响力的天使投资人中,有创业经历的占一半以上。创业家投身天使投资、参与创业辅导活动、担任创业导师,极大地提升了中关村创业服务水平,使后续创业者能够借助创业家的资源网络、创业经验和启动资金,加快实现从个人到团队、从创业者到创业企业家的转变。投身天使投资帮助他人创业正在成为一种趋势。在张朝阳、李彦宏、雷军、李开复等企业家和天使投资人的带动下,多位曾任职谷歌、微软、搜狐、百度等知名大公司的职业经理人和青年技术人才,纷纷借助新型创业服务平台参与创业活动,包括优酷的古永锵、乐淘的毕胜、兰亭集势的郭去疾、点点的许朝军、陌陌的罗岩等[12]。
中关村的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案例分别占全国42.7%和32.2%,均居全国第一,众创、众包、众扶、众筹服务平台纷纷涌现。在吸引全球风险投资方面,根据“安永全球风险投资集聚地排名”,北京及中关村吸引全球风险投资额排名高居第2位,吸引风险投资77.1亿美元,仅次于美国旧金山湾区。
2017年7月16日,中国首家定位于服务创客、创投和创新型企业的GP Bank,同时也是北京首家民营银行——中关村银行开业。中关村银行的根本宗旨是服务创客、创投、创新型企业。中关村银行注册资本为40亿,股东包括用友网络、碧水源、光线传媒、东方园林、东华软件、华胜天成、东方雨虹、梅泰诺、鼎汉技术、旋极信息、恒泰艾普11 家上市公司。中关村银行采用平台+用户的模式,将客户作为合作伙伴和用户,通过建设创新创业生态和金融生态两个平台,实现投贷联动和资源配置。中关村银行建设的两个生态平台,将连接中关村中的三类重要群体:优秀的天使投资和创业投资机构、优秀的孵化器和加速器、大企业的双创平台。中关村银行通过两类平台与三类群体合作,实现精准的合作伙伴获取,批量获客、批量放贷[13]。
中关村的创业服务机构现已涵盖创业孵化、早期投资、创业教育、创业辅导、技术开发平台、技术服务平台、创业社区、创业媒体等业务,逐步向孵化领域专业化、服务内容差异化发展。在创业教育方面,典型的有常青藤创业园;在创业社区方面,有车库咖啡、创客空间;在创业投资方面,有天使汇、创投圈;在创业辅导方面,有摇篮计划、联想之星;在技术开发平台方面,有新浪微博开放平台、云基地、UC 开放移动游戏平台、360免费软件起飞计划;在创业媒体方面,有36 氪、创业家、创业邦等。
创业服务机构实行“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的机制,探索和构建了“人才+项目+创投”的创业支持体系,创新服务手段,助推科技成果的快速转化和初创企业的发展壮大。近年来,中关村的创业服务机构不断探索新机制、新模式和新方法,增强服务企业,尤其是服务小微企业创业人才的能力、水平和多样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人才服务工作的针对性和连贯性有所提高,创业服务机构之间开始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的发展格局。创业服务机构之间交流对接常态化。例如,中关村国际孵化器与车库咖啡、微软创投加速器等多家中关村创新型孵化器建立对接机制;X-LAB与清华启迪、厚德创新谷建立了企业孵化接力机制;截至2015年7月底,天使汇已有全国各地合作孵化器超过200 家。二是人才服务工作的专业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反映在创业服务机构增值服务收入大幅上升。对49家中关村创业服务机构的调查显示,服务性收入占总收入的比例为58.38%,已超过总收入的一半。三是人才服务工作的多样性和创新性特点更加显著,反映在创新型孵化器愈加成熟活跃,孵化形式愈加新颖活泼。例如,创新型孵化器黑马会在中关村创业大街、美国硅谷同步揭牌和启用了“黑马全球路演中心”,举办了国际青年科技创业大赛,中关村创业大街和美国硅谷的创业者们通过视频连线,同时观看了参赛选手的路演,实现了“创业无时差、创新零距离”[14]。
四 多层次合作平台
中关村共有各类专业园(产业园)7 个、大学科技园29 个、海外人才创业园34个,形成了多层次的创新创业合作平台。其中很多平台已经突破了“公共服务+技术服务”的发展模式,它们通过各种渠道、多种形式,搭建起创业者与成功企业家、风险投资家、专家学者和政府部门之间互动交流的平台,通过在创新创业生态系统内的资源优化配置和相互作用,推动各要素循环流动,合作依存、循环演进,形成了各类服务模式融合发展的态势,促进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以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为例,目前共有15家国家级大学科技园,2015 年的在孵企业数达到1198 家,占全国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孵化企业总数的11.8%,累计毕业企业数达1351家,占全国比重为16.4%[15]。这些多层次合作平台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由政府部门牵头或参与创建。第二,由高校牵头建立。第三,由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与政府有关部门合作或经批准建立。第四,由民营企业以公司形式创办或牵头与有关单位联合创办。建设投资和管理主体的有事业单位、高校、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以创新创业人才聚集程度较高的海淀海外人才创业园为例,其管理主体是中关村科技园区海淀园管理委员会所属的自收自支的事业单位,主要职能是扶持留学人员创办高新技术企业;培育中小型高新技术企业;造就高科技企业复合型人才;为在孵企业提供商务、人才、管理咨询、投融资服务;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形成和科技成果的商品化。目前海淀海创园已经形成1 个中心、3 个平台、6项服务的完整孵化服务体系,即围绕海淀园创业服务中心,构建企业孵化平台、科技条件平台、创业导师平台,以推进对企业的创业辅导、人才引进、企业融资、成果转化、股权投资、产业促进6项服务,促进创业者向企业家的转变,助力科技成果快速转化。
此外,2009年以来,北京市科委与中国科学院、清华大学、北京大学等中央单位联合建设“首都科技条件平台”,通过市场化的制度安排,引导高校、院所、企业自愿开放科技条件资源,根据开放的科技资源量以及对外提供的服务业绩,给予财政科技经费支持。平台通过开展“首都科技条件平台百家重点实验室进千家企业”等活动,促进资源和需求有效对接,取得了良好效果。2016 年,平台服务企业数量达到1.03 万家,服务合同额达22.34亿元,在满足企业不同层次创新需求的同时,也提升了区域创新的内生动力。
五 政府机构
中关村科技园区管理委员会(中关村管委会)是负责对中关村科技园区发展建设进行综合指导的市政府派出机构,其职能包括:贯彻落实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研究拟订园区的发展战略和规划,参与组织编制园区有关空间规划,组织研究园区相关改革方案,促进可持续发展;研究制定园区发展和管理的相关政策,起草相关地方性法规草案、政府规章草案;协调整合各类创新资源,开展园区创新创业、高新技术研发及其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资源、中介组织、知识产权保护等方面的促进和服务工作;负责管理市财政拨付的园区发展专项资金,并协助有关部门监督专项资金的使用;根据市政府授权,对北京中关村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市级财政投入资金履行出资职责,依法对其国有资产进行监督管理,并加强业务指导;统筹产业空间布局,对各分园整体发展规划、空间规划、产业布局、项目准入标准等重要业务实行统一领导;承担示范区领导小组的具体工作,负责园区内各类协会组织的联系工作;开展园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升园区国际化发展水平;承担园区外事、宣传、联络等工作;承办市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2010年12月31日,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部际协调小组领导机制下,“中关村科技创新和产业化促进中心”(以下简称中关村创新平台)在京成立。中关村创新平台由国家有关部门和北京市共同组建,重在进一步整合首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中央企业、高科技企业等创新资源,采取特事特办、跨层级联合审批模式,落实国务院同意的各项先行先试改革政策。平台下设重大科技成果产业化项目审批联席会议办公室、科技金融工作组、人才工作组、新技术新产品政府采购和应用推广工作组、政策先行先试工作组、规划建设工作组、中关村科学城工作组和现代服务业工作组8个工作机构,19个国家部委相关司局和31个北京市相关部门派驻人员到平台办公,围绕重大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项目、先行先试政策扶持等受理事项开展工作。参与支持中关村创新创业的还有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人社部、工商总局、国务院侨务办公室和北京市相关部门等。
在政府发挥的作用方面,原中关村管委会主任郭洪认为:中关村的政府资源、市场资源和社会资源高度密集,政府的作为就是将三种资源划清边界、相互融合、有机作用,才能更好地为中关村的创新创业提供服务[16]。“中关村的改革则是探索出一条以政府权力‘减法’换取创新创业‘乘法’的有效路径。”[17]
六 社会组织
中关村有社会组织逾500 家,其中产业联盟180 家,行业协会118家。这些社会组织逐步形成了资源组织、自主决策、自我管理、自负盈亏、自我约束的“五自模式”[18],促使中关村向“小政府大社会”的治理结构方向发展[19]。
中关村社会组织的业务涵盖企业信用促进、知识产权保护、民间组织国际交流、对外文化贸易、创业投资和股权投资、科技咨询、科技中介、信用中介、人才发展、人才交流、留学人员创业、产权交易、科技金融促进、技术转移促进、科技成果转化、产融企业转型发展、资本市场研究、设备管理、项目管理、科技企业互助、中小企业财税与金融服务、自主品牌创新、发明、标准化、服务外包、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科技教育、校企合作、出入境检验检疫等,还有各领域人才、企业和产业的协会和商会。尤其在开展行业产业政策的研究、标准的创制推广、平台的搭建等方面,中关村的社会组织已经成为政府联系人才和企业的桥梁纽带,是中关村创新创业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20]。以社会组织中的产业联盟为例,中关村的产业联盟围绕六大新兴产业布局,如下表3—1所示。
表3—1 中关村产业联盟六大新兴产业集群分组情况一览表
近年来,中关村的产业联盟通过组织上下游企业完善和发展产业链,促进创新资源多方位合作与衔接,以协同创新带动产业整体高效、快速发展;依托中关村得天独厚的科技智力资源优势,推动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将各自资源和人才重新配置形成新的创新联合体,实现共性关键技术突破和标准创制,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比如,长风开放标准平台软件联盟针对面向服务的体系机构(SOA)技术及云计算服务环境中的多项关键核心共性技术进行集体攻关,共突破核心技术33项,成为我国软件产业界的重要骨干力量;积极组织成员企业围绕交通拥堵、大气污染防治、公共安全、城市建设等民生和社会发展重大问题,实施应用示范项目;发挥纽带作用,广泛吸纳国内外创新资源,搭建研发创新、测试验证、技术标准、资源与信息共享、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人才培养等公共服务平台。截至2013年年底,中关村以产业联盟成员企业为主实施的重大科技示范项目超过270项,共搭建各类市场化、社会化、专业化的公共服务平台430个。产业联盟及成员单位共实现核心技术突破1185项,取得发明专利16511项、实用新型5443项,促成国际标准23项、国内标准54项[21]。
七 创新创业文化
经过20多年的积淀和传承,中关村已经形成了独具魅力的创业文化,“勇于创新,不惧风险,志在领先”的精神和“鼓励创业,宽容失败”的风气,让无数怀揣着创新创业梦想的人聚集在中关村的旗帜下。[22] 离开大公司投身创业成为一种潮流,连续创业成为一种工作方式。[23] 郭洪说:“当一个区域有一代又一代的年轻人,不是以到大公司工作,到稳定的单位去就业,甚至包括大公司出来的,哪怕当了老总级别的人物了,都愿意投身于创业,以创业为荣,这个区域的创新创业文化就形成了。以创业为荣形成了风气之后,核心竞争力是无可比拟的。我们可喜地看到,这些年在中关村呈现了这种现象”[24]。根据对中关村地区1000 余位创业者的调研,曾任职大公司高管和技术骨干的创业者占23%,连续创业者占13%。在中关村,初步形成了与硅谷类似的“创业—成功—再创业”的良性循环,以及“创业—失败—再创业”的独特文化[25]。2015 年7 月21 日,长城战略咨询王德禄所长在参加中关村创新文化发展促进会组织召开的“中关村文化软实力发展研究座谈会”提出,“中关村文化是‘五·四’科学与民主精神在当代最好的体现,这种体现更多地将科学民主与市场经济高度凝聚。在中关村创业之初就提出‘四自’原则——自筹资金、自由组合、自主经营和自负盈亏,这‘四自’是科学与民主的最好体现。中关村文化发展的过程是继承传统文化、开拓时代新貌、寻找自身特点的过程。在探索中,中关村人形成了对科学、民主更深的认识,并结合科学、民主,用实践理性来探索市场经济。中关村成为中国最理性的探索市场经济的地区,中关村文化也是科学、民主、市场经济在一个地区的高度凝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