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三 烟雨中的美丽与哀愁
他在这漫长而迅疾的时日里,看天色越来越阴晦,看生命渐渐走至尽头,看世事越来越污浊,自己却只徒然熬断了心肠,将满腔心事熬成了灰。
在永无止息的悲伤里没顶东方朔《沉江》节选
世从俗而变化兮,随风靡而成行。信直退而毁败兮,虚伪进而得当。追悔过之无及兮,岂尽忠而有功。废制度而不用兮,务行私而去公。终不变而死节兮,惜年齿之未央。将方舟而下流兮,冀幸君之发矇①。痛忠言之逆耳兮,恨申子②之沉江。愿悉心之所闻兮,遭值君之不聪。不开寤而难道兮,不别横之与纵。听奸臣之浮说兮,绝国家之久长。灭规矩而不用兮,背绳墨之正方。离③忧患而乃寤兮,若纵火于秋蓬。业④失之而不救兮,尚何论乎祸凶?彼离畔而朋党兮,独行之士其何望?日渐染而不自知兮,秋毫微哉而变容。众轻积而折轴兮,原咎杂而累重⑤。赴湘沅之流澌⑥兮,恐逐波而复东。怀沙砾而自沉兮,不忍见君之蔽壅⑦。
【注释】
①发矇:醒悟。
②申子:指伍子胥。
③离:遭遇。
④业:已经。
⑤原:众多。咎(jiù):过错。累重:累积。
⑥流澌:流水。
⑦蔽壅:被群小蒙蔽。
自屈子沉江之后,南国的水泽之畔便留下了千年咏叹。每一个在江边徘徊怅惘的人,都会忆起头戴冠玉、腰挂宝剑、身佩香草的屈原,想象那道高洁孤傲的身影是怎样绝望、决绝、孤独地纵身跃入了汨罗的滚滚水流里——从此浑浊的世间不再有他,却也仍有千千万万个高洁不屈的文人士子,借着他的魂灵重生,重复着他的悲剧命运。
在汉武帝身侧以文才邀宠时,壮志难伸的东方朔或许也忆起了自沉湘水的屈子,他惊叹他们的命运如此相似,惊叹这个世界在屈原殉身之后,仍然没有丝毫改变,仍然对身负才华的人如此吝啬苛刻,所以他用手中妙笔写下华美辞赋,记下屈子一生悲欢,却是借他人酒杯,浇心中块垒,倾诉自己的隐痛和衷肠。
他在屈子身死之后,隔着漫长的、蒙尘的时光,祭奠清白高洁的魂灵;他身在遥远的北地,却苦吟着南国的美丽和哀伤。在他与屈子之间,时空已然经历了几度变幻更改,不变的唯有这个“从俗”的龌龊尘世:诚信忠直的臣子遭受贬斥,虚伪狡诈之徒却可以青云直上;逆耳的忠言不仅不能够被采纳,还会为直言之人带来祸患,顺耳的谎言谗言却受到君王的赏识;独来独往的正直君子一心为国,触怒君王,放逐遇害,结成朋党的奸佞之人一心营私,却活得比谁都要顺遂,如鱼得水。
无论是在辽阔的楚国大地,南方泽畔,还是在泱泱大汉的都城,楼台宫池,悲剧从来也不曾断绝。若要守住干净的人格节操,就必得承接见疏遭贬的代价;若愿意披肝沥胆,竭力报效尽忠,就必须有为之生为之死的觉悟;若以清白之躯生在一个太过污浊的尘世,就必会在永无止息的悲伤里没顶。
昨日的屈子死去了,今日的东方朔仍然活着。他知道唯有死亡能够终结一切悲伤,终结这毫无希望的一生,带来彻底的安慰,却未必有屈原的决绝和勇气,能够不断向世界追问,向死亡追索答案。屈原的独一无二,只可遥望,不可触摸,他只能惘然记下前辈的爱恨生死,借此将心底浓郁的哀伤冲淡一点,继续在这个不够好的世间郁郁活着,寻找属于自己的那一份答案,如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