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富多彩的植物成语
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底蕴深厚,几千年文明史积累下海量的成语。根据已出版的成语词典、辞海统计,成语约有37000条。这些包罗万象的成语是浓缩的智慧、语言的精华。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植物类成语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按是否指出具体植物名称,可分为泛指植物成语与特指植物成语。
“寸草不生、树大招风、一叶障目、一花独放”这四个成语中的植物泛指草、树、叶、花,具体是什么草,哪种树,何叶何花,并无所指,故称之为“泛指植物成语”。又如“含苞待放、如花似锦、春花秋月”为泛指花类成语;“强干弱枝、枯枝再春、虬枝盘曲”为泛指枝干类成语;“本末倒置、根深蒂固、刨根问底”为泛指根类成语;“果实累累、年丰食稔、瓜熟蒂落”是泛指果实类成语。还有的以植物特征代指植物,如“万紫千红”形容花开得绚烂而热烈,“落英缤纷”形容万花凋落的景象。需要特别强调的是一些有植物含义语素的此类成语其语义已严重偏离植物本义,如“花花公子”中“花花”非指花,而是指吃喝玩乐的富家子弟;“草草了事”中“草草”非指草,而是指办事敷衍草率。
“人面桃花、飘蓬断梗、苍松翠柏、萍水相逢”这四个成语中花就是桃花,草就是蓬草,树专指松柏,水植专指浮萍,像这类指出具体植物名称的成语,称之为“特指植物成语”。草本植物像“蕙质兰心、出水芙蓉、良莠不齐”三个成语中的草本植物分别为蕙、兰、芙蓉(荷花)、莠(狗尾草)。木本植物如“铁树开花、寒梅傲雪、李代桃僵”所指出的木本植物分别为铁树、梅、李、桃。据潘富俊统计这类成语占八百多条,出现植物名称120种,出现次数最多是桃、柳、李、兰、竹、桑等常见植物。
如果按是否有历史出处,胡裕树认为可以分为“从书面上得来的和从口头上传下来的两大类”。周祖谟进一步细化补充,“从书面上来的又有两类,一类是从古代寓言或历史故事里来的成语,一类是古典作品中的成语”。此标准当然适用于植物类成语的划分。
来自于古代寓言或历史故事的书面类植物成语:
“薏苡明珠”, “薏苡”为禾本科一年生草本植物,别称药玉米、水玉米,种仁可做粥饭。此成语出自《后汉书·马援列传》,汉将马援在交趾(今越南境内)时常食薏米,收兵回军时载了一车薏苡果实想回来种植,人们以为他载回来的是南方奇珍异宝。在他死后有人诬告马援偷运明珠,结果使自己及妻儿蒙冤。后用“薏苡明珠”比喻受人诬蔑,蒙受冤屈,也指颠倒黑白,糊弄是非。
薏苡/庞博 摄
“煮豆燃萁”,此成语为众人熟知,字面意思是以豆秧为柴煮锅里豆子,词出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三国时魏曹丕称帝,担心弟弟曹植夺位,想除掉他,就出题刁难曹植要他在七步内作出一首诗来,否则处死他。植不待话落即作《七步诗》。后以此成语比喻同根兄弟却手足相残。
此种典故类植物成语又如 “二桃杀三士”,出自于《晏子春秋·内篇谏下·第二十四》,讲齐景公兵不血刃运用计谋除掉三个有威胁的功臣的故事;“苞茅不贡”,出自《左传·僖公四年》, “尔贡苞茅不入,王祭不共,无以缩酒,寡人是征”。苞茅即菁茅,古代祭祀时用以缩酒。春秋时齐桓公以楚不向周室进贡苞茅为借口举兵伐楚。
来自于古典作品中的书面类植物成语:
“柳暗花明”出自宋·陆游《游山西村》诗:“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瓜田李下”出自汉·刘向《列女传》:“经瓜田不蹑履,过李园不正冠。”“竹苞松茂”出自《诗经·小雅·斯干》:“如竹苞矣,如松茂矣。”“梨花带雨”出自白居易《长恨歌》:“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暗香疏影”出自林逋《林和靖集·卷二·山园小梅》诗:“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书面类成语占比不小,古诗词歌赋、史书典籍、诸子百家、文学名著等经过提炼凝结,形成言简意赅的汉语之明珠——成语。
口头传下来的植物类成语:
有些成语人民群众说得多了也就约定俗成为固定形式,如“铁树开花”,明·王济《君子堂日询手镜》:“吴浙间尝有俗谚云,见事难成,则云须铁树开花。”因铁树开花不易,所以用来比喻事情难办。“昙花一现”, 《妙法莲华经·方便品》:“佛告舍利佛,如是妙法,诸佛如来,时乃说之,如优昙钵花,时一现耳。”昙花盛开转瞬即逝,喻指美好或稀有的事物、景象或显赫的人物出现时间短。其他如 “绿草如茵、绿树成荫、杂草丛生”等都属于此类成语。
特别要提的是植物成语中也出现一些野生植物。如“漂蓬断梗”, “蓬”即飞蓬,比喻生活不安定,到处漂泊;又有“飘萍断梗”, “萍”即水生植物浮萍,比喻飘泊无定的身世;“燃荻读书”, “荻”,芦苇一类的植物,燃荻为灯,形容勤学苦读;“拔茅连茹”, “茅”即白茅,比喻互相推荐,用一个人就连带引进许多人;“蒲鞭之政”, “蒲”,即香蒲,旧时称官吏宽厚仁慈;“指桑骂槐”,桑树、槐树都有野生,比喻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是骂那个人。这些野生植物普遍生长于曹妃甸。
丰富多样的植物构成丰富多彩的成语,成语因植物而枝繁叶茂,植物因成语而馥郁芬芳。
郑丽娜
紫苜蓿/庞博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