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干部的民生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铲除“山寨社团”不能手软

近年来,各类社团组织兴起,在丰富社会实践、参与社会管理中扮演了重要作用,但是,一些“山寨社团”浑水摸鱼,成为“治理顽疾”。日前,中宣部、中央网信办、公安部、民政部、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开展行动,对违法违规开展活动的文化类“山寨社团”进行专项清理整顿。

一段时期以来,一些在境内未注册登记或被撤销登记的组织、在境外成立在境内未经登记备案的组织和以文化类社会组织名义出现的企业,违法违规开展活动,有的冠以“中华”“中国”“国际”“世界”等字样,有的故意模仿国内合法登记的社会组织名称,大肆行骗敛财。

“山寨社团”为了钱财,通过办论坛、搞评比、发展会员、授牌子、颁证书,形成灰色利益链条。一些文化类的“山寨社团”通过高额费用招募会员,打着艺术幌子行欺骗之实。各类包装得有模有样的比赛、论坛真假难分,让许多企业花费不小。凡此种种,一旦跑路,由于未经注册维权困难重重,不仅严重污染了社会风气,损害了公众的合法权益,还破坏了社会组织的发展生态。

“山寨社团”存在花钱就能拿奖的游戏规则,还降低了社会组织的公信力和权威性;刻意迎合人们对于荣誉的需求,助长急功近利的浮躁氛围,清理“山寨社团”刻不容缓。

民有所呼、政有所应。近年来,在相关部门的大力推动下,清理整顿“山寨社团”打出了一套组合拳,成效显著。自2016年2月以来,民政部民间组织管理局主管的中国社会组织网设立离岸社团、“山寨社团”曝光台,截至目前已经公布了数十个批次;制定并发布《社会组织登记管理机关受理投诉举报办法》,为严厉查处提供制度方案;通过与互联网公司开展合作,对合法社会组织进行认证……从政府部门主动出击,到畅通举报渠道,再到完善制度法规,多措并举,让制度的篱笆越扎越牢,让“山寨社团”的生存空间越缩越小。

但也要看到,一些“山寨社团”被曝光后依然我行我素,有的换个马甲后死灰复燃。“山寨社团”之所以屡禁不止,一方面是监管上权责不清,让“大家都能管”沦为“大家都不管”;另一方面是信息公开尚未完全到位,让“山寨社团”得以瞒天过海,浑水摸鱼。同时,市场对此存在巨大内在需求,一方愿出钱获得虚名,以此作假获利,另一方愿意为需求者提供相关需求,并获取利益。

曝光、关掉“山寨社团”,并不能解决根本问题,还要彻底断掉相关的内生需求,铲除其滋生的土壤。应进一步完善社团信息网上公开和查询渠道,加快立法,实现依法治理,扶持一批公信力强、影响力高的社会组织在公共服务、行业自律等方面发挥作用,满足市场的合理合法需求。此外,消除“山寨社团”生存空间,对于一些已经曝光的“山寨社团”,应依法取缔,严重的还要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刑责。只有这样,行业协会和社团才能走上专业化、规范化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