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干部的民生课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一辑 筑民生之基

解决民生问题的基本保障在法治。民生法治,要求立法反映人民的意愿、代表人民的利益,充分体现“民之生计”;民生法治,要求行政机关依法行政,最大限度地保证民生政策能够真正落实和持续,以实现惠及民生的初衷;民生法治,要求司法给予公民权利和及时有效的救济,从而维护权利实现民生。

警惕形式主义为扶贫注水

中央纪委2018年8月公开曝光7起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这是2016年8月至今,中央纪委第8次就扶贫领域腐败以及作风问题进行专题通报曝光。这也是中央纪委首次专门针对“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案例”进行通报曝光。

中央纪委对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典型案例持续通报曝光,内容逐步调整聚焦,既彰显了驰而不息、执纪必严的坚定决心,以及精准定位、忠实履职的使命担当,也一再释放出坚持问题导向、明确工作重点的强烈信号。

当前,脱贫攻坚到了啃硬骨头、攻城拔寨的关键时期,未脱贫的地区和群众大多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要在剩余时间内完成脱贫目标,任务十分艰巨,需要各级党员干部以严和实的作风尽锐出战,确保脱贫工作务实、脱贫过程扎实、脱贫结果真实。

但是,扶贫领域中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风顽疾犹存。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8月29日发布消息,2018年上半年,全国各级纪检监察机关查处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4.53万个,其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占35.51%。

这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有的还很严重。就以曝光的这7起典型案例来说,工作不严不实不精细,致使资金跑冒滴漏、项目久拖不决的有之;政治意识、责任意识缺失,对脱贫攻坚不上心、不负责,坐视问题发生的有之;心无群众、脚不沾泥,对扶贫工作消极应付、慵懒推诿,甚至一再弄虚作假的有之。而从近期媒体披露的情况来看,一些地方扶贫表格种类多、样式多、报送次数多,重复填报表格信息,扶贫档案多级归档、重复归档的问题尤显突出。

贫困群众最需要的是实实在在的帮扶行动,是脱贫致富的真点子、好措施。这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作风顽疾如同附骨之疽,如不及时动手术,势必会导致脱贫攻坚基础不牢,再好的政策也无法真正惠及群众。

脱贫攻坚掺不得半滴水分。对于扶贫干部而言,要以“实打实”的措施解决真问题。对通报及媒体报道所反映的扶贫领域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有必要举一反三、揽镜自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

对于主管部门来说,应强化宣传引导,给基层干部讲透形式主义在扶贫领域的危害。同时,强化组织领导,把能力强、作风硬、业务精的干部充实到扶贫一线去,防止纸上脱贫和数字脱贫。此外,更要减少不必要的考核评价,建立更加科学有效的动态化考核机制,让扶贫干部心无旁骛地给贫困群众多出些实招,多办些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