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傲骨凌寒飘香的梅花
延年益寿——吉祥花草
我国自古以来就有以花卉象征吉祥如意的传统。各类的花草植物,都是幸福美好、吉祥如意的象征,被赋予了真、善、美的意义,或代表着花开富贵,或者延年益寿,或者寓意着自身的高风亮节,都是人们对生活的美好心愿。花卉寓意,从一个侧面折射出了人们的生活品味和追求。
用花卉做吉祥物,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当花卉成为人们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它就成为一种典雅高贵的文化。当这成为很多人共同的爱好,它就成为人们的精神动力了。
唐代传奇小说《龙城录》曾经记载了这么一个故事:隋开皇年间,有一个叫赵师雄的人,一次到罗浮去。一天,天气寒冷,快到傍晚时分,赵师雄喝酒喝得迷迷糊糊、半醉半醒之间,就停车休息,在松树林附近的一处客栈落脚。
这时,只见一个美貌女子淡妆素服,出现在师雄的面前。此时正值冬日,天色已经昏暗了,月色刚刚显现,地上还有残雪没有融化,此情此景,让他欣喜不已。
赵师雄上前去和这位女子攀谈,感到一阵阵芳香扑面而来,女子的声音极为清丽。于是相约敲开酒家门,买了酒共饮。共饮之际,又有一个绿衣童子进来,谈笑歌舞,3人非常尽兴。
不久,赵师雄就睡着了,等到由于风寒而冻醒时,一看天已经亮了,而自己正躺在大梅花树下,树上有翠绿羽毛的小鸟在鸣叫,但女子已经不知去向。
赵师雄感到十分惆怅、遗憾,事后静心一想,才明白当晚那位美人正是梅花所化,而绿衣的童子应该就是树上的翠鸟。后人常用“罗浮山”比喻梅花,用“梅下开樽”写人快活逍遥、舒适自在的生活。
王安石(1021年~1086年),字介甫,号半山。封为舒国公,后又改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临川盐阜岭人,即现在的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我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先生文集》等。
有关梅的最早文字记载当推民间歌谣的汇集《诗经》,写有“山有佳卉,侯栗侯梅”。《诗经·周南》里说:“缥有梅,其实七兮!”我国重要古籍《山海经》里也有“灵山有木多梅”的记载。
梅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象征,具有强大而普遍的感染力和推动力。梅花象征坚韧不拔,百折不挠,奋勇当先,自强不息的精神品质。别的花都是春天才开,它却具有凌寒傲骨,愈是寒冷,愈是风欺雪压,花开得愈精神,愈秀气。北宋政治家王安石曾作诗赞咏梅花说: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梅花是中华民族认为最有骨气的花,几千年来,它那迎雪吐艳,凌寒飘香,铁骨冰心的崇高品质和坚贞气节鼓励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不畏艰险,奋勇开拓,创造了优秀的生活与文明。
二十四番花信 花信,即以花作为标志的花期,亦称“花信风”,即风报花之消息。风应花期,我国便产生了“二十四番花信风”节令用语,亦是我国表示气候变换的词语。百花所展示的自然美十分诱人。而对花的钟情,莫过于骚人墨客了。
有人认为,梅的品格与气节几乎写意了我们“龙的传人”的精神面貌。全国上至显达,下至布衣,几千年来对梅花深爱有加。文学艺术史上,梅诗、梅画数量之多,足以令任何一种花卉都望尘莫及。
梅花高风亮节,二十四番花信之首的梅花,冰枝嫩绿,疏影清雅,花色美秀,幽香宜人花期独早,“万花敢向雪中出,一树独先天下春。”被誉为花魁。梅花的崇高品格和坚贞气节,象征着我们龙的传人之精神。
梅花培植起于商代,已有近4000年历史。梅是花中寿星,我国不少地区尚有千年古梅,湖北黄梅县有株1600多岁的晋梅,如今还在岁岁作花。梅花斗雪吐艳,凌寒留香,铁骨冰心,高风亮节的形象,鼓励着人们自强不息,坚韧不拔地去迎接春的到来。
梅花的象征意义更多是关于人的拼搏,是不畏艰险的骨气,是一种不管历尽多少磨难,受到怎样的欺凌,从来都是顶天立地,不肯低头折节的精神,这也正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梅花在传统文化中是高洁、傲骨的象征,被人们誉为钢筋铁骨,古往今来的诗词歌赋,以梅为题者最多,或咏其风韵独胜,或咏其神形俱清,或赞其标格秀雅,或颂其节操凝重。梅花不畏寒冷,独步早春的精神,象征刚毅精神和崇高品格。
阅读链接
传说早年的杭州有个心灵手巧的老石匠。有一天,老石匠在南山脚下发现一块白花花的石头,清清楚楚地映着一株梅花影子,就像长在石头上一般。老石匠将石头背回家来,日复一日地雕刻,终于雕成了一块梅花碑。
年代过得久了,奇怪的事情也就出现了。石碑上的梅花变得会开会谢,每年春天,别的树上梅花才含苞,石碑上的梅花却已经盛开;夏天,别的树儿刚发青,石碑上梅树早已一片葱郁;秋天,别的树上叶儿落得一片不剩的时候,石碑上的梅树才开始落叶;冬天,西北风把别的梅树吹得七歪八斜,只有石碑上的梅树挺立在那里一动不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