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女男爵的美丽与哀愁
有了艺术,再艰辛的生活,也有了值得热爱的理由。
什么是贵族的灵魂?
是优雅的气质,富足的内心,洁净的品格,温软的情怀,独立的意志,坚韧的生命力;也是自强、自爱、自律,高于一切的美德与修养。
奥黛丽的母亲艾拉·凡·赫姆斯特拉身为荷兰王室后裔,一出生就拥有了女男爵头衔,可谓是真正的“蓝血贵族”。得益于家族的福荫,艾拉从小就接受了上流社会的教育。又因是家中唯一的女孩,父母给了她独特的疼爱,也为她留下了丰厚的资产。她就像童话里的公主,在开满郁金香的城堡里骑着小马驰骋,抱着花枝唱歌—天生华丽的嗓音,曾让她梦想成为一名歌剧女伶。可以说,从童年时代到走进婚姻,近二十年时光里,她的生活都是美好的。无忧无虑,无拘无束,对爱情有着甜蜜的期待。
在成为罗斯顿太太之前,艾拉曾有过一次婚姻。
她的第一任丈夫是当地的一位贵族公子。那段婚姻仅维持了五年。在那五年里,她经历了前所未有的心痛与失望—对方认为在婚姻中男人应该主宰一切,而她则认为维持良好的夫妻感情不仅需要爱,还需要平等包容的关系。
没有了爱,婚姻便成了禁锢。艾拉三番五次地与父母商议,要与丈夫解除婚姻关系。而当时在贵族阶层,离婚还极其少见,更是一件让家族蒙羞的事情。于是一直到1925年,通过了双方最终的和平协议,艾拉才与丈夫离婚。不久后,她带着两个儿子重新回到家乡居住,并开始追求自己的新生活。
二十五岁的艾拉,虽然离过婚又育有两个儿子,但她美丽的外貌与女男爵的头衔依然吸引了不少追求者,其中不乏社会名流。
经过将近一年的选择,1926年秋,艾拉与英国人约瑟夫·维克多·安东尼·罗斯顿在荷属东印度群岛的巴达维亚(今雅加达)完婚,英俊迷人的新任丈夫,满足了她当时对真爱的浪漫幻想。
既然第一次门当户对的婚姻没能给她带来幸福,那么第二次婚姻,她想自己做主,纯粹为了爱情而结合。所以,她不介意罗斯顿平凡的出身,也愿意用家族关系为他在布鲁塞尔谋划崭新的人生。
可一切终成梦幻泡影。结婚不到一年,罗斯顿身上的诸多癖性就显现出来了,他性格懒散,游手好闲,爱好社交,没什么责任感,对两个继子不闻不问,与妻子之间的分歧也越来越深。
罗斯顿坦言,艾拉身上的确富有维多利亚时代贵族的典雅与魅力,但真正吸引他的,并不是艾拉的容貌与性情,而是她的贵族背景和不菲的家产。
他与她交往、结婚,说穿了不过是为了名和利:在名声上,他娶了一位女男爵,会觉得颇有颜面;在利益上,他则完全可以依靠妻子的财产,轻松地享受人生。
对于艾拉来说,这的确是对人生的又一次沉重打击。一开始,在他们的关系出现裂痕时,她只是以为自己失去了爱情,却未曾想到,她从来就没有拥有过他的爱。
两次失败的婚姻,让艾拉受到了极大的伤害。第二次婚姻解体后,再次返回荷兰的她变了许多,变得更坚强,也变得更冷峻。她不再追求虚幻的爱情美梦,而是把更多的心血花在了儿女身上。
这种伤害,还直接导致了艾拉的情感表达方式,她更加严肃、苛刻,一生都在压抑自己的情感,不让丝毫软弱在孩子面前显露出来,甚至包括爱意。
日后奥黛丽回忆:“母亲是个不善于表达的人—但她是一位优秀的母亲,她的内心有无限的爱,只是表达的方式不尽如人意。”
在家庭教育方面,艾拉非常严厉。她奉行维多利亚式的教养理念,重视礼仪与德行,也专注品格与意志的锻造。自始至终,她都依照贵族的标准在要求奥黛丽—格调高雅,心怀博爱,肩负责任,姿态从容,生活自律……
但无论形式怎样,爱的内核依旧深远辽阔。
即使是在战火纷飞的年代,艾拉也竭尽所能地让奥黛丽接受良好的教育,希望女儿能够过上优渥的生活。她决定将赫本送至英国寄宿学校学习,希望女儿能接受正统的英式教育,以便在日后谋上体面的生活。也就从那时起,赫本从一个顽皮的小女孩渐渐成长为优雅知礼的英国少女。
二战时,纳粹占领了荷兰,很多贵族大户的财产都被洗劫一空,其中就包括赫姆斯特拉家族。战争是噩梦,炮火摧残了生活原本的模样。在那样暗无天日的情况下,艾拉成了整个家庭的主心骨。“只要活着,就有希望。只要还有一丝希望,就应该坚持到最后。”面临灾难时母亲的教导,奥黛丽从不敢忘记。
对奥黛丽来说,母亲不仅是相依为命的亲人,更是精神的支柱、人生的导师。
洗牌后的生活,一切都要从头再来,为了让女儿进入最好的芭蕾舞学校,失去财产的艾拉不惜放下身段去给人当女仆。清理垃圾,洗刷地板,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尽管如此,她的头发也会梳得一丝不乱,每天会化淡妆,时刻保持干净整洁,走路会挺直背和脖颈。
她对女儿说:“越是艰难,越要有强大的毅力。但你不必太过介意这件事。我付出劳动,获得报酬,并不觉得难为情。你要记得:身份,不过是一件行李。”
除此之外,艾拉还会不定期地带奥黛丽去看画展,听大型演奏会。有了艺术,再艰辛的生活也有了值得热爱的理由。
受母亲的影响,少女奥黛丽总觉得有一股神奇的力量在支撑着自己。为了与艺术殿堂亲密接触,她可以省下乘坐电车的钱,步行几公里;也可以忍受饥肠辘辘,却感觉精神充沛。
1954年春天,艾拉陪同奥黛丽参加第26届奥斯卡颁奖典礼,当主持人宣布最佳女主角得主是奥黛丽·赫本的时候,母亲艾拉终于忍不住热泪盈眶。
奥黛丽记得,那是母亲第二次在她面前流泪。
第一次,是在战争时期,家人经历生离死别后的团聚,母亲卸下内心的铠甲,像个普通的女人一样哭泣。
但对于奥黛丽的成功,艾拉却说:“这并不归功于我。如果她真的富有才华,那应该是上帝的赋予。我还应该感谢蔚蓝的天空和皇家学院的佛兰德画展。”
好在“上帝的赋予”和母亲的初心奥黛丽都没有辜负。
让艾拉备觉欣慰的是,身为好莱坞影后的奥黛丽,从未被明星的光环所迷惑—坚毅的意志,淡泊的心性,勤勉的态度,高雅的格调,滋养了她的生命,也让她成为了美德的化身以及“优雅”一词的精神象征。一如艾拉自己奉行的贵族品格和人生哲学:能够安享富贵,淡泊名利;也能够忍受苦难,自强不息。
这才是真正可以无惧岁月、历久弥香的东西。
纵观这位女男爵的生平,大起大落,又大开大合:她贫穷过,苦难过,受伤过,却从未落魄过,潦倒过,乞怜过。
婚姻的不幸,战争的摧残,都没有妨碍她成为一位成功的母亲。她不仅给女儿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和学习条件,更延续了一个贵族的灵魂。
而一个人心灵的丰盈,精神的高贵,对爱和美的信仰,远比身份的光芒、物质的富有更为珍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