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所寻旧·大连老建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政协会馆

南山路125号的沧桑

日本建筑师西泽泰彦和他的《日本的殖民地建筑》一书,对殖民地建筑的认识可谓精到。

他说:建筑是作为一个总体,如实反映了建造年代的存在。谈建筑就是谈它所在的那个时代,也就是说,谈论多数的建筑,意味着谈论历史。建筑是可以把历史的现象传递到人们视觉中的物体,是与历史史料不同的存在。

所有的建筑都有它的目的,无目的的建筑是不存在的。因此,每一个建筑一定在某个部分能反映出它的存在目的,看到一个建筑,就会理解到这个建筑的建设有关人,特别是此建筑的主人和设计者的意图。

南山路125号建于1920年前后,在经历百年的历史变迁后,它依然作为雄辩的历史屹立在那里,来领会殖民地统治的意图。

绿树掩映下的欧式建筑

开车沿解放路向南,在七七街的信号灯左拐,沿着这条单行路一直驶下去,当看到左侧的楼上有高高飘扬的国旗,这里就是市政协的新办公楼。

七七街两侧的建筑都不高,且都显出一些陈旧的感觉,有了一些历史的风韵。政协新楼在这里很突出,因为它的新和大气。穿越新楼而过,就看到了南山路125号——大连市政协老楼。

日本殖民统治时期,这栋建筑先后为日本人会馆、日本税官官邸。1948年,旅大地委书记欧阳钦在此居住,市委书记处亦在此办公,现为大连市政协会馆。

如今,在周围大气磅礴的新式建筑中,这栋小楼已显式微。甚至,很多人找不到它的具体位置。

按照前面有说大连市重点保护建筑的铜牌上的记述,面朝西北方向开门的政协老楼,建于1920年前后,建筑面积1057平方米,建筑造型灵巧、秀美,是大连现存不多的和风欧式花园建筑。

市政协副调研员王继学带领笔者穿过新楼的长廊,来到外围的走廊,从楼上的走廊向下看过去,那个掩映在绿树丛中、红顶、错落有致的建筑就是我们要找的南山路125号。

你很难想象,在喧闹的市中心位置,会有这样一个静谧的院落,院中亭台楼榭、小桥流水、古树参天,营造出一种世外桃源般的恬淡。“这大概是大连市直机关中,办公环境较好的地方了。”王继学领着我们在院中参观时,由衷地说。

南山路125号门是冲着西北方向的南山路开的,这很特别,中国的建筑很少有向着西北方向开门的。

笔者多方寻找资料,依然没有查到这栋小楼的建筑历史,甚至它的建筑年代都是模糊的1920年前后。设计师是谁,也无从知晓。

建筑是凝固的历史,尽管我们无从考证它更确切的消息,但是,这栋小楼在建筑风格上的特点,还是可以解读一番。

从外观来看,这栋建筑具有浓郁的欧式风格,而走进去,又是地道的和风建筑。

从外观上看,是典型的欧式庭院式建筑,整个楼群顶部凹凸有致,错落非凡,东北角的外部使用金属质地的旋转楼梯,楼外的长廊采用汉白玉栏杆,雕琢得光滑圆润。一楼有一处拱门,圆拱的上端是大气的花朵,这些都是欧式的风格。而楼的外檐采用大檐的设计,有些像中国唐代的建筑风格。其实在日本的建筑中,那些大檐的屋顶也是鉴真东渡时带过去的。

政协会馆一角

曾经,一楼作为餐饮服务的场所,二楼是包间,三楼是礼堂,经常接待婚宴和政协的大型活动。楼梯还是原来的木质楼梯,楼板都已经换过了。“大的结构没有变,但是一些小的房间都经过了重新装修,变动过了。”小窗小门,使用原色的木质和草质材料是日式建筑的特点,但是在楼里已经见不到这些了。

为什么20世纪20年代的建筑会有欧式的风格?笔者请教了王守昱老先生。王老先生1940年出生,一直生活在南山附近,他的父亲是大连解放后第一批建筑师,受家庭影响,他对大连建筑有一定研究。

王守昱说,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日本政府拿出财政收入的五分之一,送本国的各行业人员到世界各地考察,引进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设计。在这个时期,有大量的青年人考察学习回来后,在这片土地上施展,这让大连有了大量的外表欧式、内里日式的建筑。

笔者在一份资料上看到,日本著名建筑师大江宏说:“对于日本文化而言,如果真的是存在有什么特殊性的话,那就是对外来文化的接受态度。这种特殊性使得日本在接受新的文明时显得并不是太困难。日本文化在各个方面都表现出一种对新旧、内外等要素的兼容、并存的多重性,也正是在这种特殊文化背景下,通过反复的重叠转变,渐渐地构成了当代的日本文化。”

日本人会馆与“大连神社”

依据王守昱老先生的介绍,南山路125号的政协老楼在建造初期是一家日本人会馆。“会馆”一词专指历史上旅居异地的同乡人共同设立的,供同乡、同业聚会或寄居的馆舍。日本人会馆的直接服务对象是附近的大连神社。

“大连神社是殖民者在大连修建的一个宗教机构,接受在中国实施侵略的日本人和远从日本本土来连的日本人参拜的,它的位置就在今天的解放小学位置。”

那是日本殖民者的地盘,他们把这里规划得近乎完美,中国人难以接近这里。这是日本殖民者文化娱乐中心。

日本人会馆向南是个大花坛,大花坛的位置就是今天远洋大厦的位置。大花坛一直向南有一条大路,路两旁满是樱花,一直通到大连神社。当年来参拜的日本人很多,都是日本上流社会的人,他们参拜完神社,需要找个休闲交际的场所,日本人会馆当年就起到了这样的功能。

后来,这里作为日本税官的官邸存在了很多年。

日本殖民者早已被赶出我们的家园,而小楼却静静地掩映在绿树丛中,听到这里,笔者仿佛看到了当年日本殖民者把我们的家园当成自己的国土,在这里大兴土木的情景。他们在这里规划了神社,把他们的信仰也带来了,他们甚至还在这里修建了东本愿寺(今南山大庙),他们以为,神灵会保佑他们的侵略行径,但是,这一切都随着历史的发展而改变。神社没有保护他们的侵略行为,会馆也没有成为他们吃喝玩乐的聚点。

从高处望去,政协老楼掩映在绿树的环抱之中

欧阳钦一家曾在此居住

相对于中山广场上那些恢宏的建筑,政协老楼在建筑上的意义的确没有太值得称颂的地方,但是它能作为老建筑,早在2002年就被保护起来,这大概与它作为欧阳钦的故居有很大的关系。

初夏时的政协老楼一角

欧阳钦作为当时旅大地区最早的地委书记,对大连这座城市的意义非同一般。

1948年,欧阳钦从陕西省委书记调任旅大担任地委书记,对大连产生过深远的影响。

欧阳钦在大连工作期间,就居住在这里,这里同时还是大连市委书记处的办公地点。据说,当时关于大连的规划、设计和经济文化生活发展中的很多大事,都是在这个小楼里被确定下来的。

欧阳钦的女儿欧阳晓光出生在这里。笔者几年前曾到北京拜访过欧阳晓光,看到欧阳钦在北京的家中还珍藏着很多在政协楼生活和工作时的照片。

2011年夏天,欧阳晓光和丈夫来大连搜集爸爸妈妈生前的资料,还特意到南山路125号门前拍了照片。那次欧阳晓光希望搜集父母生前的更多资料,要出版一本画册,作为对父母的纪念。

谈及在大连生活的记忆,欧阳晓光说,那时太小了,确实没有太多记忆。欧阳晓光不到5岁时就随父母去了哈尔滨,但是每次提及大连,提及南山路125号,欧阳晓光依然觉得那是她的家,因为那是她出生的地方。

笔者也曾采访过欧阳钦在大连时期的秘书李曦沐老人,讲述了欧阳钦一家在南山路125号生活时的情景,他讲述了一个片段,是关于欧阳钦的夫人黄葳的。黄葳每天一早从南山路125号出发到解放广场附近的工厂上班时的情景李老仍历历在目。欧阳钦在大连做书记期间,他的夫人黄葳在大连起重机厂当厂长。李曦沐是国立西南联合大学的毕业生,是著名历史学家吴晗的学生,而黄葳是清华大学物理班的学生,与王大珩、钱三强、何泽慧是同班同学。20世纪50年代初,大连工学院(今大连理工大学)校长屈伯川请来了留学归来的物理学专家王大珩任教,创立了大连工学院物理系。一次,欧阳钦在接待王大珩时,介绍了夫人黄葳,没想到两人见面后异常激动。欧阳钦不知道,两人在校时曾经是恋人,后来在兵荒马乱的年代,王大珩留洋海外,两人断了联系。这段经历在大连籍军旅作家马晓丽所著的长篇报告文学《光魂》中有过交代,那是王大珩晚年时对作家马晓丽回忆的。

欧阳钦与黄葳在大连工作到1955年,后调任到中共东北局工作。

如今,南山路125号作为老建筑被保护起来,只做参观,越发地显出这座百年老建筑的低调与神秘。春有杏花撒落庭院,夏有紫杉掩映其中,秋有金黄银杏环绕四周,冬有瑞雪遮盖红色屋顶,这里,在静静地开启它的下一个百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