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篇 国画
中国画是幼儿美术鉴赏的重要对象。鉴赏中国画不仅有益于幼儿审美素养的提升,也有助于幼儿继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国画在观察认识、形象塑造和表现手法上,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的哲学观念和审美观。
首先,中国画在反映外部事物时通常采取以大观小、小中见大的方法,并往往在活动中观察和认识客观事物,甚至可以直接参与到事物中去,而不是做局外观,或局限在某个固定点上。
其次,中国画在创作上重视构思,讲求意在笔先和形象思维,注重艺术形象的主客观统一。造型上不拘于表面的相像,而讲求“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和“不似之似”。中国画塑造形象以能传达出物象的神态情韵和画家的主观情感为要旨,因而会舍弃非本质的、或与物象特征关联不大的部分,而对那些能体现出神情特征的部分,采取夸张,甚至变形的手法加以刻画。
最后,在构图上,中国画讲求“经营”。它不是立足于某个固定的空间或时间,而是采取更灵活的方式,打破时空的限制,把处于不同时空中的物象,依照画家的主观感受和艺术创作的法则,重新布置,构造出一种画家心目中的时空境界。于是,风晴雨雪、四时朝暮、古今人物可以出现在同一幅画中,呈现出虚中有实、实中有虚的特点。
概括来讲,中国画的精神内核是“笔墨”,强调“外师造化,中得心源”,融化物我,创制意境,要求“意存笔先,画尽意在”,达到以形写神、形神兼备、气韵生动的效果。
从外在形式来看,中国画是用毛笔蘸水、墨、彩作画于绢或纸上。工具和材料有毛笔、墨、国画颜料、宣纸、绢等。题材可分人物、山水、花鸟等。技法可分工笔和写意:工笔是用细致的笔法制作画面,注重线条美,一丝不苟;写意则不重视线条,重视意象,其生动往往胜于工笔。
中国画的用笔有中锋、侧锋、顺锋、逆锋、皴、擦、点。用墨讲究淡墨、浓墨、泼墨、积墨、焦墨、破墨、飞墨。着色法有涂、染、罩、托。现代著名国画家有齐白石、徐悲鸿、傅抱石、吴冠中、吴作人、李可染等。
丰子恺在将中国画与西洋画对比后,提出了五条中国画与西洋画的不同,其认为中国画多用线条,西洋画中线条都不显著;中国画不注重透视法,西洋画极注重透视法;中国画不讲解剖学,西洋人物画很重解剖学;中国画不重背景,西洋画很重背景;中国画题材以自然为主,西洋画题材以人物为主。
本篇所选活动方案按照艺术作品题材的不同来安排顺序,依次是动物、植物、人物与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