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美术鉴赏活动指导(附教学视频)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前言

很多认真投入教学活动的幼儿园教师都反映,在组织幼儿美术鉴赏活动时会感到比较困难,由于缺乏相应的美术学科知识,不知道该给幼儿什么样的引导,于是总有意无意地避免组织美术鉴赏活动。因此,很多幼儿园在整体的美术教育课程结构上表现出重创作、轻鉴赏的倾向。本书针对上述问题,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在学前教育专业学生进行美术鉴赏活动设计之前,教师首先都要求学生充分理解和领悟艺术作品所属艺术形式的共同特征与艺术作品本身的独特特征,并对画家的生平与所处时代的文化背景有充分的了解。这样的要求主要是帮助学生储备学科知识。学科知识储备得深厚与否,以及准确与否,直接影响着后续活动设计中目标和内容的把握是否有效、有价值。其次,教师会要求学生针对学前儿童美术鉴赏的特点和不同年龄段幼儿的鉴赏水平进行活动设计,重点是使用幼儿可以理解的且有趣的方式、方法,来引导幼儿逐步理解画面内容,分析画面形式,评鉴画面特点与意蕴。通常,美术鉴赏过程包括直觉感知、描述画面内容、分析画面形式、解释创作意图、整体评价画作这五个步骤。在一些活动中最后的步骤还可直接过渡到启发创作环节,这一步运用的就是设计者本人的学科教学知识了。将学科知识转为学科教学知识,是保证美术教育活动质量的关键一环。

本书的每一个活动设计案例都依次包括活动设计由来、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内容、活动延伸和附录等多个部分。其中,附录包括画家生平介绍、作品内容与形式分析、作家其他作品赏析或其他相关作品赏析,以及活动中涉及的美术技能与资料的介绍。

读者在阅读本书时,既可以借鉴活动设计中的组织设计来直接开展相应的美术鉴赏活动,也可以利用书中筛选出来的艺术作品和相关介绍自主设计美术鉴赏活动,从而使之更适宜于实际的教学。每一幅艺术作品都依靠视觉形象反映一定的思想和情感内容。画作所塑造的形象能够把观赏者带入到画家的艺术境界中,引起思想和情感上的共鸣,进而对欣赏者本人产生审美作用。同时,欣赏者本人又是以自己的生活体验来解读画作的内涵。每个人的解读与领悟不同,因此在面向幼儿开展美术鉴赏活动时,我们应当尊重幼儿的审美体验。读者在阅读该书时,一方面可以把设计者对画作的解读作为一种参考,另一方面还要倾听自己内心的声音,自己对画作的理解是什么样的。这样在该书所提供的活动方案的基础上才会有自己的思考与升华。

本书由北京师范大学冯婉桢老师主编,由王晶和崔雨秋担任副主编。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相关专家、幼儿园一线教师的无私指导与帮助,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冯婉桢
2016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