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注力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2章 不要让缺乏专注力成为你的绊脚石

人才和庸才的差距往往在于专注力

国外的一项研究报告证实:其实98%的人智商都是差不多的,只有1%的人智商极高,也只有1%的人智商很低。那为何在大部分智商差不多的人中会出现考试成绩相差悬殊、工作能力参差不齐的现象呢?其实,最主要的原因就是专注力的差别。注意力不集中的人无法持续地学习与工作,最后自然呈现出了不同的结果。

比如,学习比较差的孩子,往往有一个通病就是不能够集中注意力。时间长了之后,他们和那些成绩优秀的孩子之间就会显现出差距,并且这种差距会随着课程的难度增加而不断加大,因为他们无法把足够的精力投放在吸收知识和思考问题上。

很多经验都告诉我们,专注力会影响到思维的广度和深度,没有良好的专注力作为基础,就很难有过人的思维能力。

著名物理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并不是说我有多聪明,我只是对问题思考得更久而已。”爱因斯坦是公认的20世纪伟大的科学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具有创造力的科学家之一。可以说他是公认的天才,然而他却不认为自己的智商比别的人高,他的成就在于他能够比其他人更加专注地思考。

爱因斯坦不但在物理学领域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同时还是科学家、哲学家和数学家。爱因斯坦在幼年时就展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地方,他学会说话的时间比其他同龄人要晚,并且他说话的方式也和别人很不一样。一般人说话都是直接说出自己的想法,但是爱因斯坦总是先在头脑中勾勒出图像,再陈述图像上的内容。所以每次他说话都比别人慢半拍,于是同学和老师都认为他的反应迟钝,经常取笑他。

然而,爱因斯坦真的比其他人笨吗?这个答案在几十年之后不言而喻,在得到了诺贝尔奖之后,相信没人敢说他不聪明、智商低。正如爱因斯坦所说,他的成就主要源于专注地思考。

熟悉爱因斯坦的人都知道,他是如何进入数学领域并且钻研一生的。爱因斯坦的叔叔曾经给过他一本关于“欧几里得平面几何”的书籍,这本书深深地吸引着爱因斯坦,并且让他爱上了数学。从此,年幼的爱因斯坦开始专心研究数学知识,以至于小学时就看起了大学的微积分课程。在学校里经常可以看到这样的景象:别的同学在下课时都跑到教室外边玩乐嬉戏,而爱因斯坦却在教室里安安静静地画一些其他同学看不懂的几何图形,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他上大学。

在大学时期,爱因斯坦选择了物理学,并且依旧利用一切时间专心致志地搞研究。他的生活一度十分窘迫,有时候一顿饱饭也吃不到,但是他仍然坚持埋首学习。有时候由于思考得过于深入,太过专注,以至于连饥饿都感觉不到了,直到把问题研究透彻了,他才缓过神来意识到肚子已经咕咕叫了。有研究人员称,爱因斯坦的专注力极强,他的大脑只需要十几分钟就可以进入深度的忘我状态,进入那个只有数字和他自己的世界。这大概就是专注的极致境界。

爱因斯坦在1905年发表了多篇对学术具有重大意义的论文,在当时震惊了整个物理学界。很多人都认为这样一名超于常人的学者至少是个资深教授。便去大学内寻找爱因斯坦,却没有找到他的踪迹。后来,终于有人多方打听后得知,爱因斯坦在瑞士伯尔尼的专利局里。这个人到了专利局后,看到了一个蓬头垢面的研究人员,便上前询问:“你知道爱因斯坦吗?他在这里吗?”那人平静地说:“我就是爱因斯坦。”这个回答让前来拜访的人十分惊讶,但是他转念一想又觉得理所应当。也只有这样一位不把精力分散在无聊的修饰和交际上的人,才能有足够的精力和时间去做研究,成为举世瞩目的科学家。

有些人整日在外忙碌、奔波,看似是在努力地学习和工作,却很少做到专心致志、全神贯注。其实大部分的时间都被浪费了。有时候繁忙只是自欺欺人的借口,漫无目的、心不在焉的努力不过是在消磨时间罢了。做事时只有投入百分之一百的专注,努力才能发挥效用,也只有在这个时候,努力所带来的“复利”会随着时间的积累而逐渐增值。

工作时拖拖拉拉,任由时间白白浪费;思考时坐不住,写一会儿作业就想看电视、玩手机;自己制订的计划不能坚持到底,随心所欲地改换目标……这些都是缺乏专注力的表现。这样缺乏专注力的人是很难成为人才,并且在专业领域取得好成绩的。

相信很多人都听说过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吃墨的故事,我们在觉得好笑的同时却不得不为王羲之专注的精神所震撼。

王羲之在年幼时,练字十分刻苦。据说他练字时用坏的毛笔堆在一起能成一座小山,人们管它叫“笔山”。王羲之家旁边有一个小水池,每次练完字,他都在这个水池里洗毛笔和砚台,日复一日,小水池里的水都变成墨色的了。于是,人们就把这个小水池叫作“墨池”。

王羲之长大以后,虽然字已经写得非常好了,但他还是坚持每天练字。一天,他正在书房里聚精会神地练字,丫鬟见他没有吃饭,就给他送来了他最喜欢吃的蒜泥和馍馍,让他休息一下,先吃点东西。但是王羲之太过于专注,好像没有听见一样,依旧继续埋头写字。丫鬟不知如何是好,只好把这件事告诉了他的夫人。等到王羲之的夫人和丫鬟到达书房门口的时候,竟然看见王羲之正盯着写字的纸张,手里拿着一个满是墨汁的馍馍不自知地就送进了嘴里,登时弄得一嘴乌黑。

见此情景,她们都忍不住笑了起来。原来,由于太过于专注,王羲之一边吃馍馍,一边练字,竟然错把墨汁当成了蒜泥。夫人看他如此用功,便对王羲之说:“你要注意身体呀!你的字已经写得那么好了,为什么还要辛苦地练习呢?”王羲之抬起头回答道:“虽然很多人都说我已经写得不错了,但那都是效仿前人的写法。我要创造出自己的书法,自成一体,那就不能不下苦功夫呀。”

无独有偶,古今中外凡是有所成就的人,其专注精神都是过于常人的,英国著名的物理学家牛顿也是如此,经常为了研究而废寝忘食。

牛顿在天赋方面并没有明显的过人之处,那么他为什么可以成为举世闻名的物理学家呢?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他在学习时特别勤奋,每一次研究都十分认真,其专心的程度可以说已经到了入迷的地步。

为了对自己的理论进行研究和证实,他常常一连几天都待在实验室里,直到自己完成实验。一次,他因为太过专注于研究实验,竟然把手表当成鸡蛋放进锅里去煮。还有一次,牛顿的朋友来看他。到了吃饭的时间,牛顿把饭菜摆到桌上后,竟然又一头钻进了实验室。朋友很是奇怪,等了他很久都不见他出来,还以为他有很重要的研究,就自己先吃了起来。吃完饭后牛顿依旧没有出来,于是,这位朋友没有告辞便离开了。等到牛顿终于做完了实验走出来,看到桌上吃剩了饭菜的碗碟,恍然大悟地笑了起来:“我还以为自己没吃饭呢,原来已经吃过了呀!”说着就又回到了实验室里。

让专注力搭建人际关系的桥梁

专注力差不仅会严重影响我们的学业和工作,也可能会为人际交往带来负面影响。有研究发现,注意力不集中的人与善于集中注意力的人相比,情绪容易不稳定,他们往往冲动任性,更加容易因为一点小事情与人发生冲突。同时,注意力不集中的人,自控能力也比较差,对人际关系疏于维持,从而使自己和家人、朋友、同事之间关系的疏远冷漠。

因此,如果想有良好的人际关系,受到他人的欢迎,就不能忽视专注力的作用。一个人要想人缘好,首先要看到自己身上的优点,懂得欣赏自己的优点才能看到别人身上的优点。这种习惯性的投射会让你的眼中充满友善,注意到他人的可取之处,彼此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如此一来,双方都会把注意力放在好的一面上,互相欣赏对方,视彼此为榜样,为顺利沟通和和平交流搭建一座友好的桥梁。

相反,如果我们总是把注意力放在自己和他人的缺点上,那么就很难保持长久的友谊,甚至因为一点点小事就彼此看不顺眼,把对方的不足之处拿出来讽刺和责骂,以至于最终由朋友变为敌人。有些人总是对身边的人充满敌意,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优秀,在心里嫉妒甚至怨恨别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看不到自己比别人优秀的地方,因此总是自卑心理作祟。其实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都有让别人羡慕的地方,实在不必妄自菲薄。

学会把注意力放在自己的优点上也是对自我的一种肯定。这就好比建造一栋高楼的地基,只有地基稳固,楼层才能越建越高。我们只有认识到自己的优点才能看到他人身上的闪光点,进而才能维系人际关系的和睦。

其次,在与初识者交往的时候,一定要投入百分之百的注意力去关注对方。这会让对方觉得你非常尊重他,而不是怠慢轻视他。要知道,一个动作或者眼神往往比说一百句恭维的话更有用处。给对方一个亲切的微笑,谈话时把整个身体转向他,目光都集中在他身上,这表示你在大声地对他说:“我觉得你非常非常重要。”

道格拉斯是一家汽车销售公司的员工,有一天,公司来了一位挑剔的顾客。道格拉斯热情地向那位顾客介绍了一款新车,并且非常详细地为客人介绍了车子的性能、优点。这位客人很满意道格拉斯的推荐,准备去办理购车手续。就在道格拉斯带着那位顾客去收款台办理手续的路上,那位顾客与道格拉斯边走边聊天,但是说着说着,他的脸色却越来越难看,以至于还没走到收银台,就告诉道格拉斯这款车不买了。道格拉斯很是生气,但是又不能表现出来,他不知道为什么眼看就要成交的生意却这样失败了,只好说:“刚才您不是已经决定好了吗,怎么又突然不买了?”那位客人说道:“刚才我决定买车是因为你的服务很热情,专业知识也很全面,并且感觉到了你对我的尊重,但是现在很遗憾,你刚刚并没有在认真听我讲话。”

道格拉斯很奇怪自己到底哪里做得不对,尽管他把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想了一遍,却还是毫无头绪。他回忆着自己所说过的每一句话,觉得自己没有说错什么,也没有做过什么动作冒犯到了那位顾客。最后实在是百思不得其解,于是他第二天便诚恳地给那位顾客打了电话,询问原因。

那位顾客告诉他:“在我们去收款台的路上,我告诉你我的儿子即将进入华盛顿大学就读,我还跟你说到他非常喜欢航拍和他的志向,我为他感到骄傲。可是你根本没认真听我说这些话,只顾打断我、催促我去付款,根本不在意我说的是什么。我不愿意从一个不尊重我的人手里买东西!”

道格拉斯这才恍然大悟,原来那位顾客之所以来买车是为了奖励儿子考上了名牌大学,他们全家都为儿子感到自豪。客人多次提到了自己的儿子,但是道格拉斯并没有关注顾客在讲什么,这才引起了顾客的不高兴。从这件事之后,道格拉斯意识到了要想给顾客留下好印象,搭建与顾客之间的桥梁,光靠嘴说是不行的,还要认真倾听和理解顾客的需求,这次的事件也给他上了生动的一课。

在人际交流时,人们往往不会刻意记住你说了什么,但是却会记住与你交流过程中的感受。因此,在与他人的交往中,我们千万要注意不要把过多的注意力放在自己想要表达的内容上,而是要多多关注一下对方的情绪以及交流时的氛围,并且随着对方情绪的变化适时地调整自己所说的内容和说话时的语气态度等。

在生活中,我们都喜欢与相处得很舒服的人一起聊天。无论是恋人还是朋友,领导或是同事,彼此之间的尊重都是必不可少的。即使对方不是很幽默,不会调节尴尬的气氛,但是只要对方真心相待自己,我们就能感受到对方的态度。这样的人之所以能够受到大家的欢迎就是因为他们通过对他人的关注,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地方。

小欣的单位有一位同事,大家都叫她珍珍姐。珍珍姐担任的工作是经理秘书,虽然平时的工作都比较琐碎,也很少有重要的事务,但是她总能在平凡的工作中让大家感受到不一样的温暖。因此,珍珍姐的人缘在全单位可以说是最好的。

眼看年底公司要聚餐了,领导让珍珍姐负责安排。聚餐那天,大家围坐一桌,服务员上菜后,珍珍姐说道:“小王听说你不能吃辣的,我特意点了几道没有辣椒的菜,你尝尝合胃口吗?小刘,上次聚餐你说你最喜欢吃排骨,我这次特意给你点了这道糖醋排骨,尝尝味道如何?还有小欣,你对鸡蛋过敏,这边几道菜都没有蛋类,你可以放心吃……”大家听了珍珍姐的话都很惊讶,没想到每个人的忌口和喜好珍珍姐都默默地记了下来,顿时十分感动。

让小欣印象最深刻的,就是刚来公司的第一个月。那时,她还是个新人,性格内向,在单位也没什么存在感,很少和其他同事交流。珍珍姐是单位的元老,又因为工作踏实、认真涨了工资,于是,她请部门的同事喝了咖啡。

等到咖啡外卖送到,并分发后。唯独小欣没有。感受到同事们尴尬眼神的小欣越来越紧张,便站起身去了茶水间,心想:可能是因为自己刚来没多久,和大家也不是很熟,被忽略是正常的。但即使她心里这样想,却还是有些难过。旁边有同事安慰她道:“你别介意,可能珍珍姐是不知道你喜不喜欢喝咖啡,所以才没买。”小欣笑着说:“没关系,咖啡太苦,我喝不惯。”

等小欣回到自己的工位上,珍珍姐向她走了过来,小欣正尴尬地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见珍珍姐一边把一个杯子递给小欣,一边温柔地说道:“我特意给你冲了这个,咖啡这几天你就别喝了。”小欣低下头一看,竟然是一杯冒着热气的红糖水,她惊讶地说:“珍珍姐,你怎么知道?”珍珍姐回答道:“因为我看你这几天休息的时候总是趴着,吃饭也没什么胃口,就猜到了,快喝吧。”小欣看着这杯红糖水,这才明白珍珍姐的心意,也对她细心的观察感动不已。

一个人要多么专注,才能察觉到这样微不足道的小事,并且默默地记在心里!这样的人自内而外散发着善意,总能让身边的人感受到幸福和温暖,所以,怎能不在人际交往中受到大家的欢迎和喜爱呢?

人际交往中,一个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却很可能在下一刻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一个专注的人,一定是一个善于观察的人,这样的人,在工作中通常更容易受到领导的赏识从而被委以重任,在和同事、朋友的交往中,也更容易被信任、被真心相待。生活虽然匆忙疲惫,但是希望我们每个人都能尊重他人,同时也被他人尊重。

一心二用不可取

日本京都大学的教授——船桥新太郎带领着研究小组对猕猴进行了一次科学实验。研究小组人员让猕猴同时完成两项任务:一项是需要记忆的,另一项是需要集中注意力的。研究结果发现,猕猴同时完成两项任务的准确率比单独完成一项任务时要低很多,并且反应时间也增加了很多。

在对猕猴的大脑前脑联合中枢进行了活动轨迹分析之后,研究人员发现,和只需要完成一项任务时相比,当两项任务的指令都进入猕猴的大脑时,猕猴大脑内传输各项指令的神经细胞,活动频率会大大地降低。

根据这个实验,研究小组认为,在有其他任务干扰的情况下,分别承担不同任务指令的神经细胞彼此之间会限制对方的活动。用更加通俗的话讲就是,在同时做两件事情的时候,更容易出错,所用的时间也会增多。这就是在告诉我们,一心不可二用。

近年来,很多科学家都通过对人类大脑的研究,探索人类是否可以同时做多项任务。对于整个地球的文明来说,大脑的不断进化是人类区别于其他动物的最显著的标志。虽然科学家们至今仍然未能对人类大脑的进化有准确翔实的描述和说明,但是我们不能忽略和否认的是,大脑在指挥人类行为的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随着科学的发展,科学家们已经发现了很多独特的现象。其中,最明显的一个现象是,人类在思考或者行动的过程中很难做到一心二用,并且无论做什么都需要专注力的帮助,否则是很难把事情做好、做到位。

也许很多人会说,我们的大脑还没有开发完全,功能活跃的只是大脑中很小的一部分,但是目前的研究和无数的事例都告诉我们,同时关注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任务,会让我们在分析和处理问题时,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误。有科学家表示,人脑一次最多只能同时关注四个物体,如果周围的物体太多,大脑就必须要提高注意力,以此来获得更多处理信息的空间。

众所周知,一心二用会严重影响我们的注意力,注意力一旦分散,就会导致我们完成一件事情的时间不断延长,并且产生烦躁情绪。所以,我们在日常的学习和工作中,不要总想着同时干几件事,那样不但不会加快任务的进度,反而会降低效率。

林冰冰在一家外企公司担任行政主管一职。从小学习成绩优秀的她,从小县城考到大城市上大学可谓是历经了千辛万苦。毕业后,林冰冰从前台做起,一步步在外企公司做到了行政主管,很多人都为她感到骄傲。

其实,林冰冰从小的志向并不是做行政类工作,而是想当一名会计师,但是由于高考填报志愿时选择了服从调剂,便被调剂到了经济管理专业。不过,林冰冰并没有忘记自己的理想,她在业余时间开始自学法律专业。并且为了毕业后更具有竞争力,大学时她还辅修了营销管理专业。

毕业后,林冰冰先是报考了会计资格考试,但由于没有进行系统的专业学习,再加上试题难度较大,她没有通过。为了生活,林冰冰找到了一份前台工作。

几年后,林冰冰和大学同学聚会时,有同学问她:“冰冰,你当年不是说想做一名会计师吗,现在实现了没有?”听到这话,林冰冰不禁感慨道:“我现在已经三十岁了,想转行也没有勇气了,如果当初再坚持一年,一门心思考下会计师资格证,说不定现在已经成功了。哪会像现在这样每天做着不喜欢的工作,得过且过……”

林冰冰的事例反映出了很多职场新人都会遇到的问题,既初入职场时的职业选择问题。如果说在大学时期所学的专业和理想中的工作方向不匹配,那么你就要开始思考自己究竟想做什么,然后朝着这个方向努力,积累知识和经验。如果你既不满意所学的专业,又想把它作为一个找工作的后路,就很可能出现尴尬的就业情况:不仅不能在找工作的过程中做到专业积累,而且也无法实现职业转型。这就是一心二用所呈现出的弊端,因此,我们在选择专业和工作时一定要深思熟虑,确定职业选择,专心于一个行业,否则很可能会浪费更多的机会成本。

美国思想家爱默生曾经说过:“专注、热爱、全心贯注于你所期望的事物上,必有收获。”然而,一部分人认为,一心二用才是节约时间、提升效率的做法。他们可以一边写作业,一边听歌;也可以一边思考广告文案,一边玩游戏。但是真的能够两者兼顾吗?

在信息爆炸的时代,为了获取更多的信息,提升做事的效率,越来越多的人认为只有“一心多用”才能高效利用时间。“一心多用”的现象在心理学上指注意力的分配功能,即人在同一段时间内,把注意力分配到两种或者两种以上的“对象”上。但是要注意的是,在分配时,至少有一种对象是我们所熟悉的。熟练的活动不需要分配更多的注意力,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比较生疏的活动上。只有这样,同时到达大脑的多个指令才不会使大脑超负荷运转,进而让我们同时对多项任务做出反应。经常说自己能够一心二用的人,只是将大部分注意力分配给了主要工作。

实际生活中,很多情况都要求人们学会分配自己的注意力。虽然人们可以利用眼耳口鼻和大脑进行对事物的思考、感知、记忆或者其他的一些体验,但人在同一时间内是无法兼顾多个对象的,也不能对多个对象进行感知。若要想获得对事物的清晰认知、深刻的印象和完整的反映,就需要使用大脑和五官对特定的事物进行观察和记忆。

每个人的注意力都十分有限、固定,不会因为财富、地位、容貌而有多有少。这与合理地分配时间是一个道理,要做一个专注的人,我们就要学会合理地分配自己的注意力:不要在过马路的时候聊天或者玩手机,否则你很可能留意不到街头飞驰而过的汽车,从而遭遇交通事故;也不要在该认真听讲的时候开小差、说话,否则该掌握的知识就会如浮云般飘过,你和别人的差距也会越来越大。

我们应该把生活想象成一个沙漏。要知道,沙漏里虽然有着数不清的细小沙子,但是,在细细的漏管中永远不会有两粒以及两粒以上的沙子同时流下去。而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像这个沙漏一样,尽管每一天都要面对许许多多的事情,但如果我们一件一件地专心地去处理,让任务像沙子一样有序地通过沙漏,那么我们就能秩序井然地把事情做好。

相反,如果我们做事一心二用,就很可能花了时间却没法把事情做好,破坏原本正常有序的生活,这实在是得不偿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