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阿含经(中册)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五五八

如是我闻:

一时,佛住俱睒弥国瞿师罗园。尔时,尊者阿难亦住俱睒弥国瞿师罗园。

时,有异比丘得无相心三昧,作是念:我若诣尊者阿难所,问尊者阿难:“若比丘得无相心三昧,不涌、不没,解脱已住,住已解脱。此无相心三昧何果?世尊说此何功德?”尊者阿难若问我言:“比丘!汝得此无相心三昧耶?”“我未曾有。”实问异答[89] ,我当随逐尊者阿难,脱[90] 有余人问此义者,因而得闻。

彼比丘即随尊者阿难,经六年中,无有余人问此义者,即自问尊者阿难:“若比丘问无相心三昧,不涌、不没,解脱已住,住已解脱。世尊说此是何果、何功德?”

尊者阿难问彼比丘言:“比丘!汝得此三昧?”

彼比丘默然住。尊者阿难语彼比丘言:“若比丘得无相心三昧,不涌、不没,解脱已住,住已解脱。世尊说此是智果、智功德。”

尊者阿难说此法时,异比丘闻其所说,欢喜奉行!


[1] 手成浴池:为舍卫城一河流之名。

[2] 大德神力:指大神通。

[3] 致:高丽藏原作“至”,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改。

[4] 念处:又译作念住,指心念工作的地方。

[5] 内身身观:如内身而观察身。

[6] 内外身:指内身与外身。如自身为内身,他身为外身;又如自身内为内身,自身表为外身。

[7] 内外受:指内受与外受。如心受为内受,身受为外受;又如缘内法相应受为内受,缘外法相应受为外受。

[8] 内外心:指内心与外心。如一境心为内心,散乱心为外心;又如缘内法之心为内心,缘外法之心为外心。

[9] 内外法:指内法与外法。除受以外之心所法,缘内法者为内法,缘外法者及无为、心不相应行等为外法。

[10] 多罗树:属棕榈科乔木,花如黄梅,果熟则赤,可食。盛产于印度、缅甸、斯里兰卡等地。

[11] 四衢:指十字路口,能通向四方,故名。

[12] 叉摩经:指《杂阿含·一〇三经》。叉摩,《杂阿含·一〇三经》作“差摩”。

[13] 法:高丽藏原无此字,今依下一经补上。

[14] 差:通“瘥”,指病愈。

[15] 渐:高丽藏原无此字,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补上。

[16] 学地:又作有学、学人、学,指进入修道位后,烦恼还未断尽、尚需继续学修的佛弟子。

[17] 诸根……诸力……诸觉分……诸念处:分别指五根、五力、七觉分、四念处。

[18] 譬如大树,生而顺下,随浚随输,若伐其根,树必当倒,随所而顺下:应作“譬如大树,生而顺下,若伐其根,树必当倒,随所而顺下,随浚随输”。其大意为:譬如大树,(因地心引力)而自然下坠,若伐其根,树则倒下,随雨水冲击而进入河流,又随河之流水而漂向远方。浚,指水道、河床。输,指水顺河床流向前。

[19] 顺趣:随顺其趣向。

[20] 出要:出离、离欲。

[21] 跋兰那:聚落名,在舍卫城西。

[22] 执澡罐杖梵志:常执澡罐与木杖之梵志。澡罐,用来洗手的罐,一般为铜瓶。澡,指洗令干净。罐,高丽藏原作“灌”,今依元、明两种藏经改。

[23] 居士:音译迦罗越、伽罗越,意为居家之士,指居家有财之士或有道之士。

[24] 见欲:执取于见。

[25] 南无:又作南牟、南谟、那谟、那摩等,意为礼敬、归命。

[26] 拄:高丽藏原作“柱”,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改。

[27] 年:指年龄。

[28] 渴:高丽藏原作“浊”,今依《杂阿含·五五一经》改。本经下文同。

[29] 摩偷罗:又作摩头罗、摩突罗、摩度罗,意译为孔雀(城)、美蜜(城),古印度十六大国之一。

[30] 白……黑:白,指上等、尊贵之人。黑,指下等、低贱之人。

[31] 非非婆罗门:非婆罗门则非(清净)。

[32] 是婆罗门子,从口生,婆罗门所化,是婆罗门所有:汉译《南传大藏经·中部经典三·摩偷罗经》译作“唯婆罗门为梵天真正之子,由其口中生,由梵天生,是由梵天所造之梵天嗣子”。本经下文同。

[33] 是:高丽藏原无此字,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补上。

[34] 是依业者:指本经前文婆罗门所说人之差别是依业而有(并非依出身而决定)。

[35] 四姓:又作四种、四种姓,指古印度基于出身不同而人为划分的四种阶级:一、婆罗门,为掌管祭祀的婆罗门教神职人员;二、剎帝利,为国王、大臣及武士等统治阶层;三、吠舍,一般为农牧工商等平民阶层;四、首陀罗,为无人身自由的奴隶阶层。参见《中阿含·一五四·婆罗婆堂经》。

[36] 阿罗呵:即阿罗汉,意译为应供。

[37] 耶:高丽藏原无此字,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补上。

[38] 阿槃提:又作阿槃陀、阿婆提、阿和提、阿般提,为古印度十六大国之一,位于西印度频阇耶山脉之北。

[39] 拘罗罗咤:又作拘罗罗吒,精舍之名。

[40] 迦梨迦优婆夷:名为迦梨迦的优婆夷。

[41] 座:高丽藏原作“坐”,今依明藏改。本经下文同。

[42] 僧耆多童女:意为众多童女。《杂阿含·一〇九二经》中问佛者为爱欲天女,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应部经典一·恶魔相应·魔女》中问佛者为渴爱魔女,而此前她们化现了众多童女来诱惑佛陀。僧耆多,又作僧祇,众多之义。

[43] 实义存于心……无习近我者:参阅汉译《南传大藏经·相应部经典一·恶魔相应·魔女》、《杂阿含·一〇九二经》。

[44] 本:指四谛,因其为佛法之根本故。

[45] 地一切入处……水一切入处、火一切入处、风一切入处、青一切入处、黄一切入处、赤一切入处、白一切入处、空一切入处、识一切入处:以上总称十一切入处、十一切处、十一切入、十遍处等。

[46] 澡漱:分别指洗手、漱口。漱,高丽藏原作“嗽”,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改。

[47] 六:高丽藏原作“于”,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改。

[48] 出:高丽藏原作“于”,今依大正藏改。

[49] 应:又作应供、无所著,即阿罗汉。

[50] 应……世尊:以上统称为如来十大名号。参见《杂阿含·五三经》注释。

[51] 觉:此处指念。

[52] 说:高丽藏原无此字,今依本经前文补上。本经下文同。

[53] 非时:指不用等待外在的时节因缘。

[54] 僧法:《杂阿含·八四八、八五八经》作“僧事”。

[55] 向须陀洹:趣向于须陀洹果,即为得须陀洹果而作相应加行之圣者。

[56] 四双八士:又作四双八辈,声闻之四向与四果是为四双,四双共八种圣人,是为八士。四向,即向须陀洹、向斯陀含、向阿那含、向阿罗汉。四果,即须陀洹果、斯陀含果、阿那含果、阿罗汉果。

[57] 梵行不憎恶:又作智者不厌、智者所乐。

[58] 虽:高丽藏原作“离”,今依元、明两种藏经改。

[59] 诃梨:聚落之名。

[60] 世尊义品答摩揵提所问偈:参阅汉译《南传大藏经·小部·经集·义品·摩健地耶经》。

[61] 依:此处指(眼、眼识、色三者)相依。

[62] 眼界取心法境界系著使:指眼界抓取(眼)识所了别之(色)尘而产生系著、使。

[63] 习近相赞叹:指相处和睦。

[64] 为作:即作为。

[65] 我系著使:此处指六根系著相应六境。

[66] 还复满:即本经前偈中所说的“还满”。

[67] 时:高丽藏原无此字,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补上。

[68] 心法境界:指(眼)识所贪著之(色)尘。

[69] 灭:高丽藏原无此字,今依明藏补上。

[70] 毕:高丽藏原作“究”,今依明藏及本经上下文改。

[71] 叉摩比丘经:指《杂阿含·一〇三经》。叉摩,《杂阿含·一〇三经》作“差摩”。

[72] 四不坏净:又作四不坏信、四证净,指于佛不坏净、法不坏净、僧不坏净、圣戒成就等四者。不坏净,指此信清净、坚固、不可摧坏。

[73] 六念:又作六随念,指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

[74] 非时:指不用等待外在的时节因缘。

[75] 戒、定、慧、解脱、解脱知见:此五者统称为五分法身、无漏五蕴。

[76] 不憎恶戒:又作智者不厌戒、智者所乐戒。

[77] 能自记说得阿那含:指长者自说“依四不坏净,增六念处,我悉成就”。因成就六念处,能得阿那含。

[78] 漱:高丽藏原作“嗽”,今依前面诸经改。

[79] 八城:都城名,佛世时二十五大都城之一。

[80] 陀施:一商贾之名。

[81] 诃梨长者经:指《杂阿含·五五四经》。

[82] 安禅林:又作安缮林,位于娑祇城近郊。

[83] 无相心:指心离一切相。

[84] 涌:高丽藏原作“勇”,今依元、明两种藏经改。本卷以下各经同。

[85] 智果、智功德:以智为果、以智为功德。

[86] 以:高丽藏原作“已”,今依宋、元、明三种藏经改。

[87] 阇知罗:比丘尼之名,意为萦发。

[88] 迦罗跋:比丘尼之名。

[89] 异答:指避开问题而不直接回答。

[90] 脱:倘若,或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