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铁与血的历史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二 法兰克王国之墨洛温

斧头帮大哥

罗马和他家蛮夷邻居的爱恨情仇导致了现在的西欧版图,老杨在《罗马帝国:霸主养成记》中已经大致记录过了。西哥特人发飙的结果是,罗马城被彻底洗劫。而且西哥特人还为蛮夷的反罗马斗争指明了方向,那就是:撕裂罗马的版图,建立自己的国家。

476年,西罗马终结了,它的肢体上,新的蛮夷国家学着像罗马人一样生活。意大利本土成为东哥特人的领地;西班牙和高卢一带,是西哥特人的王国;北非是汪达尔人的新居;盎格鲁和萨克森人渡海进入不列颠,开启了英伦的七国时代;由蛮族进化到正式国家这个过程,历史上称为“日耳曼人大迁徙”,是地球上几次著名的迁居工程之一。进城打工而后称为城市的主宰,也是个很励志的故事,总算把背景交代完了,可以请出本篇的主角了,也就是法兰克人。

法兰克人是日耳曼族群中非常重要的一支,早先生活在莱茵河下游和高卢北部。日耳曼人以部族为单位,一轮轮骚扰罗马帝国,法兰克人当然也不落后。“法兰克”就是自由的意思,即使是在日耳曼世界内部,法兰克人也算是生猛骁悍的,这伙人的成名的兵器就是战斧,而且喜欢拿战斧当暗器丢,敌人被从天而降的斧子劈掉了脑袋,战场画面异常血腥,所以这个有组织的犯罪团伙我们就称之为“斧头帮”。

在骚扰罗马高卢部分的进程里,斧头帮分成两部分作战,住在莱茵河中游地区的叫“河滨法兰克人”;住在莱茵河三角洲一带的,因为濒临北海,被称为“海滨法兰克人”。海滨法兰克部落的总舵主是墨洛温家族,这家人的标志就是留着长发,在法兰克社会内部,拥有尊崇的江湖地位。

公元481年,海滨法兰克换了个大哥,墨洛温家族的接班人是个少年英雄,他就是15岁的克洛维。

克洛维出生到成长的这十几年,正是欧洲最动荡混乱的几年,罗马正被肢解,各路英雄成王败寇,是骡子是马都在江湖上到处遛。所以,被这个伟大时代鼓舞的克洛维的青春期比任何人都躁动,比任何人都冲动,他要开疆辟土,建立属于法兰克人自己的国家。

阻挡克洛维南征道路的最大敌手是一支罗马军团。此时西罗马已经灭亡,剩下些残余势力躲在各地养精蓄锐,企图东山再起。帮助克洛维出名的罗马将领名叫西亚格里乌斯,这伙计本来是罗马派驻巴黎一带的军事干部,看着中央倒了,就地自立为王了。

486年,21岁的克洛维亲率斧头帮南下,在巴黎东北部的苏瓦松与罗马军团大战,漫天飞舞的战斧让罗马人心烦意乱,心惊肉跳,心悦诚服,随后大败而去。这是克洛维的毕业考试,他成功地获得了专业打架的学位,西亚格里乌斯被他亲手送上了断头台,并占用了巴黎附近的土地,进而迁都巴黎,法兰克国家正式成形,克洛维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就是法兰克国王,他用祖父的名字来命名自己一手开创的王朝,这就是墨洛温王朝。

从斧头帮帮主升级到法兰克国王,这个转变克洛维自己很适应,斧头帮的兄弟们不太适应。原来的老大不过是部族首领,打仗抢劫、杀人放火,有福同享,有难同当,打仗的时候,老大冲在头里;不打仗的时候,还能勾肩搭背地喝酒吃肉。

克洛维的小弟们不了解这个年轻人,克洛维早就超越了一个社团老大的水平,跟其他蛮夷不同的是,克洛维不仅会抡斧头,不怕死,更重要的是,他有很缜密的机心和长远的眼光。

却说苏瓦松战役后,斧头帮按他们的传统分赃。江湖帮派就是讲义气啊,不论尊卑,所有的战利品抽签决定归属。斧头帮的兄弟们抢劫了兰斯大教堂,主教非常客气地要求克洛维归还教堂一只广口花瓶,据主教说,这是圣杯之类的东西。克洛维虽然答应归还,可他说了不算啊,因为这个花瓶被一个士兵抽签抽到了。克洛维提出希望拿回这个花瓶时,士兵居然当场就发飙了!日耳曼人暴脾气,他表达不满的方式是拔出剑来,将花瓶打碎了!克洛维什么都没说,淡定地捡起所有的碎片,粘好,还给了兰斯教堂。

第二年,克洛维检阅军队,走到砸烂花瓶的士兵跟前时,克洛维大声斥责他,说他武器保管不当,并抢过他的战斧丢在地上。这个傻了吧唧的士兵赶紧要把战斧捡回来,一低头,克洛维就劈掉了他的脑袋,然后向所有人宣告了他的罪行:“你就是这样砸烂花瓶的!”

剩下的法兰克士兵都不傻,他们顿时明白了,眼前这位一手鲜血表情冷酷的年轻人已经不是“大哥”了,以后见面要毕恭毕敬地叫“陛下”或者“主公”!

终于确立了自己的地位,克洛维已经27岁了,功成名就的,就是个人问题没有解决。日耳曼人粗线条,国王眼看就是大龄剩男,他们一点不着急。那时候也没个《非诚勿扰》之类的节目让克洛维当众秀秀。好在也不需要着急,很快,有个美女自动送上门了。

来的是勃艮第王国的公主克罗提尔德,勃艮第王国是以法国里昂为首都的日耳曼小国。当时这个国家正闹宫廷政变,公主的大伯杀了公主的父母篡位,克罗提尔德跑到了法兰克王国请求庇护。从天而降的公主算是日耳曼历史上著名的美女之一了,克洛维觉得在乱世中对一个美女最佳的保护方式就是放在后宫,于是克罗提尔德成了法兰克王国的王后。

这不是一个简单的八卦故事,克洛维的这场婚姻直接改变了他以及法兰克王国,甚至包括整个欧洲的历史进程。克罗提尔德是个虔诚的天主教徒,克洛维原来可能是信仰一种多神教,据说王后从新婚第一夜就开始向国王传教,虽然克洛维对自己的王后宠爱有加,但是对于改信宗教这个事,他一直表示不能接受。

法兰克王国继续在高卢的大地上征伐。罗马已死,周遭只剩日耳曼同胞,相同的悍勇善战,相同的如狼似虎,现在每一步扩张,都是残酷的血战,当时最让克洛维头痛的,就是现在法国东北部和瑞士北部的阿勒曼尼人。

公元496年,克洛维遭遇他戎马生涯最大的危机,他被阿勒曼尼人围困,陷入绝境。病急乱投医,临时抱佛脚,克洛维向自己信奉的诸位神仙都发出了求救信号,没有收到神仙的反馈,绝望中,他想到王后天天念叨的耶稣,他高举双手对苍天呐喊,如果上帝能帮他脱困,他将带着自己的子民受洗,成为上帝的信徒。他祈祷完不久,对方的阵营里就出事了,阿勒曼尼士兵突然兵变杀掉了自己的王,然后全体向克洛维投降!

这么神?姑妄信之吧。基督教在西方取得统治地位后,欧洲的历史书,随处可以看到诸如此类的神迹记录。不管是神话还是神迹,反正克洛维干掉阿勒曼尼后真的就带着自己的3000亲兵卫队去洗礼了。克洛维可能是第一个正式受洗皈依罗马天主教的蛮族首脑,而法兰克自然也成为第一个接受天主教的日耳曼国家,拉丁语同时也成为法兰克的官方语言。

法兰克成为天主教国家,让别的日耳曼人不以为然,表面上看似乎是失去了很多日耳曼同盟。实际上,罗马崩溃后,那些有实力有资产有影响力的教会无所适从,高卢大地上巨多的天主教徒也找不到依靠。法兰克王国的皈依,自动吸引了这些教会和教民的依附,这是一支巨大的支持力量。像克洛维这样深谋远虑的人,我们更容易相信,他皈依的目的原本就在于此。如他所愿,此后的战斗,可以看作法兰克王国代表教会对异教徒的征讨,上帝保佑,他后来真的是一帆风顺。

在高卢东部击败了图林根人,在瑞士北部解决了勃艮第王国,随后又在当地教会支持下,将西哥特人赶到了比利牛斯山以南,让这座山脉永远地成为国界。最后,克洛维发现,高卢地区,他只剩下一个碍眼的东西了,那就是另一个法兰克政权,河滨法兰克人的国家。

克洛维年轻时就看着精明老到,晚年时已经升级为老奸巨猾,而且更加心狠手辣。克洛维统一高卢地区的征程上,河滨法兰克人一直是以盟友的姿态站在他身边的。攻打西哥特的时候,河滨法兰克首领的儿子克罗德里克一直在克洛维麾下效力。对西哥特的战斗胜利后,克洛维就私下挑唆克罗德里克弑父篡位。克罗德里克骨子里也不是啥好东西,克洛维一挑唆,他就真干了!杀掉老爸,领了河滨法兰克的首领之位,心满意足之余,他还预备了金银财宝一份厚礼说是要送给克洛维表示感谢,感谢别人鼓动他杀老爸。克洛维一脸善良地表示,金银礼品就不要了,不过克罗德里克一番好意,看都不看有点遗憾。这样吧,派一个使团过去,参观一下克罗德里克预备的礼品,就当作法兰克国王心领了。克罗德里克省了一笔财宝,求之不得,赶紧隆重迎接来自巴黎的参观团。使团装模作样参观珠宝时,其中有个使节突然拔出剑来,将克罗德里克捅死了。

河滨法兰克立时乱套了,一连死了两个老大,没当家的,成孤儿了。克洛维及时跳出来,对河滨法兰克人的遭遇表示了极大的同情,并且指天誓日,说自己跟这两个老大的死亡事件绝对一点儿关系没有;作为兄弟之邦,法兰克王国热烈欢迎河滨法兰克人加入,成为一家人,从此克洛维国王会保护他们的安全。就这样,克洛维动了动嘴皮子,就兼并了他旧日的同盟。

克洛维统一了整个高卢,包括现在的比利时、法国、荷兰及德国易北河东部的地区,都归入了法兰克王国的版图,以首都巴黎为中心,成为西欧最强大的国家。为感念克洛维对异教徒和其他蛮夷的胜利,东罗马帝国的皇帝授予他执政官这个称号。得到东罗马的认可,对于蛮族出身的法兰克王国是个意想不到的巨大殊荣。克洛维组织了一个盛大的晋升典礼来庆祝。

东罗马帝国只给一张聘书,又不给人家相应的任职规范。蛮族国家也不太懂礼制,这个晋升典礼排场有点僭越,让东罗马皇廷非常郁闷。因为在这个典礼上,克洛维公然披上了紫袍,戴上了王冠,他这个姿态不是执政官的上任典礼啊,完全是罗马皇帝的登基典礼!好在克洛维没多久就死了,他也没正式宣布自己是皇帝,东罗马也就忍了。

随着疆域的扩大,法兰克王国在各个方面向正式的国家进化,他们甚至还编撰了自己的法典,这部法兰克人的习惯法就是《萨克利法典》,直接影响了后来法兰西国家的法律体系。

511年,克洛维驾崩。他在世的时候,一直致力于打造一个罗马化的国家,大事小情,搞不清楚状况的,都按罗马规矩解决,用罗马的精神武装头脑。谁知在他死时,遇上王权传递这样的大事,他又不按罗马规矩办事了,他又想起他祖上日耳曼的古老传统了。

日耳曼人氏族部落的乡下规矩是,老爷子的财产在所有儿子中间平均分配。克洛维有四个儿子,好在克洛维活着的时候有效率,打了不少地盘,每个儿子能分到一大片。这四个儿子按分到的区域分别成为兰斯王、奥尔良王、巴黎王和苏瓦松王。

这种分遗产的办法就是故意让子孙不和,本来是骨肉兄弟,现在都成了独立的国王,领土粘连,不可避免经常发生边境纠纷,而且估计分的时候丈量的数据也不太科学,分得不公平,也只好让子孙们自己去解决公平了。

大义灭亲的家族

墨洛温这个家族最早成为法兰克部落的总舵主并不是因为武功卓绝、技压群雄,而是这家人的封建迷信活动。最早他家在部落内搞一些占卜问卦跳大神之类的事情,像个祭司,忽悠了大批不明真相的日耳曼群众,成就了自己的家族事业。比如他家人喜欢留长发,据说是长发会在成年带给他家超自然的力量;他家还坚持自己跟特洛伊的英雄们有些千丝万缕的联系,而法兰克的首都——巴黎,这个名字就来源于特洛伊的王子——帕里斯。在《罗马帝国:霸主养成记》中老杨已经介绍过这个人物,一辈子最大的成就就是拐了别人的老婆海伦,引发了古今中外天上地下最热闹最好看的一场大战。巴黎这个城市因为用了这小子的名字,到现在都没人说巴黎人品行端正,遵守风化。

上篇说到法兰克王国的开国君主克洛维死了,家产传给了四个儿子。大家掐指一算,按照这个分配方法,日耳曼人如果不讲究个计划生育,子生孙孙生子,子子孙孙循环几轮后,这些法兰克王室子弟到手的土地面积只能是蜗居了,其权力范围绝对比不上一个村主任,为了防止自己从王子沦为农村基层干部,克洛维的子孙自力更生排除万难解决人多地少的问题。

四位王子根据长幼排序,分别是兰斯王、奥尔良王、巴黎王和苏瓦松王。要说这四个王,心机最深的就是老四苏瓦松王,大名叫克洛泰尔。分家后,他二哥奥尔良王忙着收拾勃艮第人,结果战死了。克洛泰尔为了安慰遗孀,就把二嫂带进了自己的后宫,并叫上大哥兰斯王和三哥巴黎王一起,害死二哥的两个儿子,将第三个儿子逼出家。兄弟三个分了老二的土地,因为克洛泰尔是主要策划人,所以分了最多最好的土地,算是苏瓦松兼并了奥尔良。

随后兄弟三个联手吃掉了勃艮第王国,克洛泰尔又分到一大片。不久大哥和大侄子相继死了,克洛泰尔就拿走了兰斯的土地,三哥死后,他又收下了巴黎。终于,50年的分裂后,克洛泰尔又将法兰克王国统一了。

克洛泰尔也不仅仅是会欺负自家人,他一直扩张到德国东部的萨克森,将现在德国的土地也收编了。

局面挺好的,又一个大一统的强大国家。无奈好景不长啊,克洛泰尔是骨肉相残兄弟阋墙的总策划和主要参与者,他一点也没觉得这样有什么不好,他在位时发现自己的大儿子疑似谋反,便果断利落地将儿子儿媳妇孙子一并活活烧死。

大儿子死后,克洛泰尔正巧又剩下了四个儿子,法兰克王国土地又被分成四份。克洛泰尔已经为儿孙们留下了很好的传统,自家人杀自家人毫不留情,不仅儿子们出手狠辣,儿媳妇们也不示弱,从克洛泰尔开始,整个墨洛温王室就比屠宰场还要血光冲天。

先是拥有巴黎地区的大王子分家不久就死了,他三个弟弟一拥而上分割了大哥的土地。于是,整个法兰克王国就成了三个部分,东部的奥斯特拉西亚,它的主人是三王子西吉贝尔特;西部的纽斯特里亚,领主是四王子希尔佩里克;勃艮第地区,它属于二王子贡特拉;还有一块位于现在法国西南部的阿基坦公爵领地,属于三兄弟共有。

以下要说的是墨洛温王朝最著名最经典的自相残杀的故事,不仅内容血腥,人名地名还都非常繁复,老杨每次讲这个故事,自己都被弄晕了。

话说三王子西吉娶了西哥特王国的公主布隆希尔德,她艳名远播,是当时该地区著名的美女。四王子希尔的后宫已经网罗了不少美女了,看到三嫂还是无比眼馋。他听说西哥特王国还有个美艳的女儿,也就是布隆希尔德的妹妹,于是赶着去西哥特求亲,将加尔斯特温娶进了门。姐妹花嫁给兄弟俩,也是一段佳话。

四王子这个等级的流氓怎么会忠诚呢?加尔斯特温过门没几天,希尔佩里克就腻歪了,他发现还是他原来的情妇好些,这个情人是他的侍女弗雷德贡德。加尔斯特温刚过门就从新妇变成怨妇,天天被晾在后宫晒太阳,以泪洗面。加尔斯特温小姐大小是个公主啊,肯定有点脾气,她忍无可忍之后,终于发作了,跟所有受了委屈的小媳妇一样,她强烈要求回娘家。

四王子希尔佩里克不仅好色,还暴躁。日耳曼人的家族多少有点大男子主义,他觉得老婆就应该低眉顺眼、三从四德,即使受了气也只能打落牙咽下去,居然敢张罗回娘家,让老公没面子啊。希尔佩里克的暴怒让弗小姐感同身受,弗小姐非常体贴地帮着出了个解决办法,希尔佩里克马上就接纳了这个主意。不久的一个夜晚,熟睡中的加尔斯特温被一个奴隶勒死。为了感谢弗小姐帮着除掉老婆,希尔佩里克将弗小姐扶正,一个侍女成了王后。

听说自己的妹妹被杀,奥斯特拉西亚的王后布隆希尔德又悲又怒,她认定了这一切的罪魁祸首就是弗雷德贡德,她发誓要让这个贱婢付出代价。于是西吉贝尔特和希尔佩里克之间的兄弟内战开始了,而实际上,这一场战争是布隆希尔德和弗雷德贡德两个女人间的仇杀。

兄弟内战没什么看点,那个时代的战争也打不出什么新花样,因为有两个女人参与其中,所以厮打成了次要的,重点是私下耍心眼施诡计。

弗小姐先胜了第一轮,她派人暗杀了布隆希尔德的老公,还没收了对方的财产。眼看能让布隆希尔德投降,没想到希尔佩里克的大儿子看中了这个三伯母,还不惧流言蜚语要和她结婚!气得希尔佩里克不得不把这个大儿子赶进了修道院。不久,希尔佩里克也被暗杀了。弗小姐带着襁褓中的儿子托庇于老公的二哥,二哥贡特拉死后,弗小姐彻底失势,非常不幸地落在了布隆希尔德的手里。

新仇加旧恨,布隆希尔德肯定不会让弗雷德贡德死得舒服了,历史书记录的是,弗小姐受尽酷刑而亡,具体酷刑到什么程度,我们是不可想象的,不过女人对女人下手,也有现成的例子,比如半个世纪后,中国出了位姓武的小姐,她就将自己的情敌手脚砍掉,丢进酒缸里泡着。

弗小姐惨死,好在还留下一个儿子,虽然童年饱受颠沛流离之苦,这个儿子还是顺利接下了纽斯特里亚的王位,他的大名也叫克洛泰尔。

这个儿子真是秉承墨洛温家族的基因啊,一上班就进入了咬牙切齿地找亲戚们报仇的状态。一边跟自己的三伯母布隆希尔德开战,一边使反间计,挑动奥斯特拉西亚上下不和。终于有一天,奥斯特拉西亚的贵族跳出来,推翻了掌权的布隆希尔德。

布隆希尔德落在克洛泰尔手里时,已经是个花甲老太太了。好侄儿克洛泰尔可不信这个邪,他光想自己的妈死时的惨状了。他想出来的处决方式也挺有创意的,他将老太太绑在自己的马后,拖着一路狂跑,直到老太太咽气为止,这两个女人的恩怨终于在血腥中了结了。

克洛泰尔后来成为克洛泰尔二世,因为他不仅继承了祖父的名字,还继承了他的事业,在位16年间,他用各种办法兼并了其他堂兄弟的领地,再次将法兰克王国统一。

墨洛温王朝是从帮派组织成长起来的,对于手下那些帮自己拼命打江山的兄弟,从克洛维时代就延续匪帮的传统,那就是每次占领了新的土地,主公都非常大方地馈赠给宠臣或者是亲信,不仅让他们终身享用,而且无条件世袭,以至于这些贵族地主们势力越来越大。

到克洛泰尔二世统一时,他根本说了不算,法兰克王国已经成为大贵族、地主和教会的势力天下,因为他们掌控大部分的土地、财富和军队。国王的话他们不太听。

也是从克洛泰尔二世开始,法兰克王国的历史中,国王就已经不是唯一的主角了,有个至少是跟他一样重要的角色叫宫相。大家感觉上应该是丞相之类的官职,那是他们发迹以后的事了。最早,这个位置不过是王室的管家或者主管,管理国王家中的大小事务。

能者多劳,宫相都是些能力很强智商很高的人,渐渐就大权在握。原来宫相是国王亲封的,贵族们得势后,他们要求推选宫相。宫相既然是贵族们选举出来的,所以虽然贵族们不听国王的,大部分时候,他们跟宫相还是互相商量。

宫相管的事越来越多,权力越来越大。克洛泰尔二世的江山传给儿子、孙子,反正都说了不算,那就不说了吧,省点力气。墨洛温王朝后期,国王就越来越懒,每天喝点小酒,唱着小曲,找人赶着一辆带有王室徽章的牛车,在古代欧洲那些崎岖泥泞的小路上晃悠,每经过一处,就让当地给贡献点特产,吃点野味,日子过得相当安逸。

墨洛温王朝最后有12个国王都是这样过日子的,历史上,称这一段为“懒王时代”。

铁锤来了

上篇说到法兰克国王越来越懒,主子懒了,管家就只好包办所有的事了,除了国王一家老小的吃喝拉撒,整个王国的吃喝拉撒都成为工作内容。

法兰克王国分为三部分,自然也就有配套的三个宫相。懒王时代,国王懒得干仗了,但是王国内部还是硝烟不散,因为这三个宫相不懒,他们要争个高低短长。

这三个王国中,以奥斯特拉西亚和纽斯特里亚为大,所以这两家的宫相打得也最激烈。最后,奥斯特拉西亚的宫相——赫斯塔尔·丕平获胜,能者多劳,他的胜利果实是包办三国的事务,成为总宫相。也就是说,虽然三国有各自的国王,但是大小事只有一个人说了算,那就是丕平宫相。

既然什么事都能说了算,那么总宫相这个职务自然也能在丕平家族内传继,715年,丕平的私生子查理接了他的班,成了法兰克王国的大当家。

查理宫相可以说将丕平家族的宫相事业带上了顶峰,几乎可以媲美咱们的曹孟德。查理在任时,法兰克的各国王都可以忽略不计。查理也不用挟天子以令诸侯,因为诸侯很多年前就知道听宫相的话比听国王的话更有效率。

其实查理刚上台时,没这么威风,日子并不好过。纽斯特里亚和勃艮第的贵族们刚开始根本不愿意被奥斯特拉西亚的宫相辖制,而在东部,有些外来部族的敌人对王国虎视眈眈,以前三国共治的阿基坦领地更是趁着这段时间闹独立了。但,最吓人的是,阿拉伯人来了!

大家回忆一下东罗马的历史,还记得7世纪中后期,阿拉伯人对拜占庭帝国的连续攻伐吗?后来因为东罗马使出了“希腊火”这种大杀器,加上君士坦丁堡神话般的固若金汤,终于将锐不可当的阿拉伯铁骑阻挡在欧洲之外。阿拉伯人不甘心啊,于是,他们换了个思路,东方不亮西方亮,他们决定绕道伊比利亚半岛,踏平那里的西哥特王国,然后翻越比利牛斯山,进军欧洲大陆。714年,阿拉伯人真的按计划吃掉了西哥特王国,兵锋直指大山另一面的法兰克王国。

上篇说到,墨洛温王朝的分封制让地主贵族势力日增,查理接班后,觉得这种草莽气颇重的分赃形式已经跟不上新的斗争形势,对查理来说,他需要的不是天天趾高气扬的地主贵族们,他需要的是一支强大而且听话的军队。于是,查理开始土改。

查理推行的土地改革制度叫作“采邑制”,也就是说,表现好的臣子们,还是有土地分,但前提是,拿了国家的地就要替国出征,服兵役,如果不愿意打仗,土地立即收回,而且这些土地是不许世袭的;主公保护这些封臣的利益,封臣当然要忠于主公,保护主公不受欺负。

采邑制实行后,地主们安顿好土地,就自备兵器盔甲带着自己的人马替主出征,这些人有钱啊,所以军备普遍比较高级,都有自己的战马和骑兵装备,于是,骑兵成为战场主力,也为后来西欧中世纪的骑士制度奠定了基础。

阿拉伯人翻越比利牛斯山,进入的第一块法兰克领土就是阿基坦地区。这个地区的公爵叫欧多,是个著名的刺头,查理刚接班,他就闹了独立。不过他有牛气的理由,因为阿拉伯人最早试探性的进军就是被阿基坦的当地武装打回去的。

731年,阿拉伯倭马亚王朝的西班牙总督阿布德率几万穆斯林精骑再次来袭,这次人家来真的,欧多就扛不住了。

阿基坦地区大家可能不熟,但是这里有个地方是天下闻名,也就是波尔多地区,最好的葡萄酒产地。穆斯林打进阿基坦的时候波尔多的这项特产还没有这么出名,况且穆斯林也不喝酒,波尔多的酒香对他们也没啥吸引力,只看着是个繁荣茂盛的港口城市,于是就先把这里占了。波尔多一失陷,欧多公爵就慌了,他也不闹独立了,赶紧收拾细软带着家丁向查理投诚。

查理运筹帷幄,高屋建瓴地提出了暂不抵抗,让穆斯林长驱直入的方针。为啥呢?因为查理了解阿拉伯军队。阿拉伯人满世界打仗,最高目标肯定是在欧洲推行伊斯兰教,但是这个目标实现起来比较困难。次级目标,比较容易实现的呢,一是抢土地,二是抢财产。扩张的土地充实了阿拉伯王国的版图,但是金银财产却是要全军分配的。这一路高歌猛进,很快,以腾挪灵动著称的阿拉伯轻骑兵就有点走不动了,因为行李辎重太多了。

不能闪电般地进退,阿拉伯的轻骑兵就失去了他们的优势。当查理的法兰克大军将他们堵在图尔地区对峙时,阿拉伯人怎么也不愿意放弃抢到手的财物,这些身外之物成为行军最大的负担。不能出其不意地进攻,轻骑兵就几乎没有防御能力,而他们面对的是法兰克王国新型的重甲骑兵,不论是进攻还是防御都排山倒海,地动山摇。打了几天,阿拉伯人不得不接受现实,丢下财物,逃之夭夭。查理也没有乘胜追击,因为阿拉伯人留下的财物让法兰克人有点走不动道了,而查理对欧多公爵也颇有猜忌,所以他愿意让阿拉伯军队留在山的那一边帮他牵制阿基坦地区。

这场普瓦蒂埃战役法兰克损失了大约1500人,而让阿拉伯人将万余尸首留在了欧洲大陆。战役的胜利不仅仅是战场上的,查理阻挡了阿拉伯人进入欧洲的脚步,保住了西欧的文化,特别是基督教在欧洲的统治地位。查理因为这一战被称为“铁锤”,在欧洲大地上,声誉一时无两。后来不久,他彻底平定了阿基坦地区,将一个整齐统一的欧洲大国交给了自己的儿子丕平。

铁锤查理一向被中国的历史学者拿来跟曹操相提并论,两人都算是“挟天子以令诸侯”,权势无匹,但是不管如何强大,即使顶着个奸雄的骂名也不篡位。曹操可能是有点儒家教育的根底,不太敢逾越最后一条红线,查理没这个讲究啊,他也不敢取君主而代之,这是个很奇怪的事。好在这两位的儿子都出息,而且都是“丕”字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