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12)原生家庭和亲密关系是怎么回事?
中国男人都是在找妈妈,男人找老婆就要是在找妈妈,只要一个女人给他温暖的感觉,让他放低戒备,觉得自己像个小孩,那他很容易就被说服了,女人同样也如此,她们渴望宽厚无私的爱和照料,无论是萝莉找大叔,还是通常婚恋标准中让女人放心的忠厚男人,其实都是找妈妈,一个被阉割的具有母性的男人。
因为缺乏“肯定”,习惯性地去讨好周围的人;因为缺乏“安全”,谈恋爱时患得患失,拼命想证明对方是真的爱自己;因为缺乏“被爱”,不够自信,一旦有人稍微对自己好一点,就不管不顾一头扎进去……每个人都是在情感关系中寻找童年的遗憾,有些人很幸运,真的找到了像爸爸或者妈妈一样的爱人,但有些人总是需要面对孩子时候的痛,只有在亲密关系中去修复。小时候不被父母尊重的人,会被伴侣鄙视,小时候被打骂的人也会被伴侣暴力相向,小时候缺乏温情的人,也会找到比较冷漠的伴侣,只有你清楚你要什么样的人,才可以在关系中少受苦?
有些男人很不喜欢自己的女人外出,担心伴侣的人际交往过于频繁,让自己没有安全感。两个人在吵架也好,愤怒也好,谩骂也好,讲理也好,其实都在求爱,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独特的,被爱的,重要的。有些人求爱的方式很笨拙,他们自己得不到,所以就想让对方痛苦,就会有爱的感觉,其实对方就只是一个困惑的孩子,这只是一种短暂的报复感,怎么可能会快乐。我们只有放下关系的两大杀手,一个是期望,一个就是要对,每个人都在亲密关系里寻找童年的遗憾,如果你可以给他童年时没有得到的,爱支持包容和理解关怀,那这个人是永远不会离开你的,在我能够做到这些之前,我们需要有智慧,读书,内心平静才能够了解对方,了解对方的需求,爱情一开始都是在重复童年的模式。
我们在童年决定了用哪种态度和观点去看待我们身边的人和事。比如:我不好你好,这类人认为自己很差,别人都比他好,几乎在任何方面都比他好,低自尊的人通常觉得生活对他们不好,却更善待别人,那么处在这样子的一种意识里的人,会认为自己是生活的受迫者,受害者,会把不幸原因怪罪到别人,甚至怪地理位置不好,他们会想到所有和霉运相关的迷信传言,甚至会竭尽所能的选择记住那些悲伤和不快乐,而忘记或者忽略那些美好的时光,这种活法很容易让人抑郁,他们认为自己的人生被不好的力量影响,无法掌控,让人焦虑,觉得自己不够好,认为自己是个可怜的弱小的人,甚至会觉得每个人都在找自己的碴,觉得自己不够好。无论做什么都希望得到别人的爱,那么一个觉得自己不好的人,最极端的行为是什么?会自杀。
我们心理学上有一种叫做反社会人格,和身边的人都相处不来,对感情看得很淡,也没有人跟他谈感情,不会被感动,也不会做任何感动别人的事,活在自己的世界里,自负又自傲,感觉世界上除了自己,其他人都没有存在的价值。他们有很强烈的攻击性,他们漠视生命,一切都可以成为他们宣泄愤怒的对象,除了自己,其他人都该死。遇到这种反社会人格的人,不要用自己的情感去感化,也不要同情他们的童年经历,要远离垃圾人。这类人会觉得自己比别人好,总是站在权力和权威的制高点,觉得别人无能,不可信,他们会把斥责和惩罚别人视为己任,权威人士会容易把自己想象成威严的父母,而把配偶想象成孩子来惩罚,然后觉得为什么你老是让我失望?证明对方一无是处,而他高人一等,让对方自卑,他们总是习惯性的攻击或者谴责别人,他们永远是挑剔型的父母,动不动就指责焦虑,随时会发脾气,还想用不可能达到的标准来评判别人,当然有时候也会摆出非常的温和,我比你更心痛啊,我是为你好啊,之类的话,这种人就很少会抑郁,因为愤怒能够非常有效的抵抗抑郁,愤怒的人从不觉得内疚,因为他们总是在怪罪别人,她们自卫的方式是把自己内在的恐惧对外投射到别人身上,这样就能够把对自己的怒火转向了别人,他们习惯性的攻击羞辱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