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
原文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分析
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 夏礼:夏朝的礼仪制度。杞:周武王灭殷后,寻访夏朝王室的后人,将其封在杞国,以便供奉夏后氏的祭祀。殷礼:殷朝的礼仪制度。宋:周武王将殷朝的遗民封在宋国,让他们接续殷朝的祭祀。征:证明,指杞和宋都不用夏礼和殷礼了,故不足为证。
《礼记·礼运》中,孔子曰:“我欲观夏道,是故之杞,而不足征也,吾得《夏时》焉;我欲观殷道,是故之宋,而不足征也,吾得《坤乾》焉。”孔子寻访夏殷旧制,用以修订《礼》《乐》,但殷夏之礼已不足为证,故用周礼。《中庸》中,孔子曰:“吾说夏礼,杞不足征也;吾学殷礼,有宋存焉;吾学周礼,今用之,吾从周。”
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文:文字典籍。献:通“贤”,贤人。郑玄以“献”指杞、宋之君,意为两国之君不能使用先朝礼制治国,故不足证。
据《汉书》,孔子此言因修《春秋》而发。《汉书·艺文志》中载:“古之王者世有史官,君举必书,所以慎言行,昭法式也。左史记言,右史记事,事为《春秋》,言为《尚书》,帝王靡不同之。周室既微,载籍残缺,仲尼思存前圣之业,乃称曰:‘夏礼吾能言之……’以鲁周公之国,礼文备物,史官有法,故与左丘明观其史记,据行事,仍人道,因兴以立功,就败以成罚,假日月以定历数,借朝聘以正礼乐。”
【译解】
孔子说:“夏朝的礼仪制度,我能说一说,但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做证明;殷朝的礼仪制度,我能说一说,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做证明。这是杞、宋两国的文献资料和知礼人才不足的缘故。如果有足够的文献资料和懂礼的人才,我就可以验证这两朝的礼制了。”
【逻辑】
孔子提倡以礼治国,其本质就是以仁德治国,所以注重对古代礼制的考证,追溯各种礼仪设计的初衷。一个家族对国家做出的贡献越大,就能享受越高的礼仪荣耀。比如祭祖,后人通过举行礼仪,怀念祖先的事迹,可以让大家从中感受对错荣辱,不至于去做伤天害理之事。再比如,平民要向贵族行礼,贵族的这份荣耀不是平白无故来的,全靠他祖上做了贡献,这是一种激励策略。下属要向上级行礼,这种是尊卑秩序是为了强化大家敬上爱贤的意识。晚辈要向长辈行礼,这是提醒大家要尊老爱幼。通过各种礼仪,不断树立大家的是非观、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