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序二:生活需要策略思维
美国已故的著名经济学阿门·阿尔钦曾经说:“自从人类偷吃了禁果,被逐出伊甸园之后,我们所生活的这个世界就到处充斥着资源稀缺现象,人世间多少悲剧和罪恶,根源大抵在此。”诚哉斯言!以经济学家的眼睛看取这个世界,我们会发现,人类的一切制度都是围绕着稀缺这个核心要素而展开;制度意味着对竞争的规范,而竞争与稀缺同义。某种意义上来说,生存,就是一场没有止境的竞争过程,只要你还活着,你就在参与这场竞争,并且以你的方式在赢得你所处环境中的资源。
但是,对于群体而言的最优化,却并不意味着每一个个体都能得到这样的最优结果。或者说,很多时候,人们是在不断地试错、不断地摸索最优的生存方式;在这个过程中,就会有人失败,有人出局。在本书作者崔硕庸看来,那些没有学会策略思维的人,更容易失败和出局。所以,“要想做一名淑女,你必须得学会策略思维”。作者借英国著名作家简·奥斯丁的六部小说,说明的就是这个简单的道理。其实,哪里只是做一名淑女需要策略思维,每一个人在自己所处的生存环境中或挣扎求存,或力争上游时,没有人不需要策略思维。
本书作者崔硕庸(,Chwe,Suk-Young)是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政治学教授,他是一名使用博弈论来解释政治、社会乃至文化现象的杰出学者。十多年前,我曾有机会读到过他的第一本书——《理性的仪式》(Rational Ritual),那是一本短小精悍,但又让人过目难忘的好书,对于理解现代社会运转方式非常重要。《理性的仪式》这本小书谈论的问题是“共同知识”(common knowledge),这是一个颇有些抽象的哲学问题。在博弈论当中,每个共同知识都是一个无限的认知链条,我们每个人对社会的认知常常受到这类认知链条的影响。要了解共同知识,就要了解社会是如何创造共同知识的。仪式、集会和媒体活动等,这些公共仪式和公共活动都是能够产生共同知识的社会活动,是社会治理的一种更为低廉且有效的方式。《理性的仪式》这本书,为我们理解现代社会的运行提供了许多洞识,让我们对文化凝聚力有了不同的理解。
沿袭着同样的风格,这一次,崔硕庸教授走进了博弈论与文学的世界,他选择的是英国著名小说家简·奥斯丁。
简·奥斯丁生于1775年,卒于1817年,她一生一共只写过六部小说,主要讲述的都是18世纪末英国的乡绅生活。这六部小说分别是:《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劝导》《诺桑觉寺》《曼斯菲尔德庄园》和《爱玛》。我们最常知道的是她的第二部小说《傲慢与偏见》,这是她在世时评价最高的作品。美国著名的文艺评论家爱德蒙·威尔逊曾这样评价简·奥斯丁,认为她是可以与莎士比亚相比肩的英国作家。威尔逊此言并没有过甚其辞,奥斯丁的这六部小说,经过二百多年的检验,受到了一代又一代读者的交口称赞,每一部都称得上是上乘之作。她的小说,多是反映女性为追求社会地位和经济保障,把婚姻作为她们主要的手段。《傲慢与偏见》的开头有一句话:“有钱的单身汉总要娶位太太,这是一条举世公认的真理。”这既是广为人知的奥斯丁的名言,也是她的小说的重要主题。
我们常听到这样一句话,说女性的情商普遍比较高,或者说,女性的情商普遍高于男性。这种观点未尝没有一定的道理,在数十万年前,在我们的基因进行编码的时代,由于身体的原因,男性更多地发展捕猎的技能,而女性更多地是从事采集,照顾家庭。由于女性在历史的长河中一直处于这样的劣势,所以,她们会更多地发展对人际之间关系的思考力,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情商吧。也就是说,女性对策略思维的天然看重,是由于其所处的外部条件以及先天的基因条件决定的。当然,这只是一种理论假说,不过,要想检验这种假说也不难,至少,简·奥斯丁的这六部小说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实验室。我们该如何理解生存这件事?我们该如何理解我们自身?我们又该如何来理解我们所处的这个社会?或许,只有人类才会对自己的生存处境以及对自己的同类感到如此的好奇,而且,若是从女性的角度来理解这些问题,我们可能会更加接近于问题的答案。崔硕庸教授以其深入的分析和渊博的学识告诉我们,以博弈论为代表的策略思维,是每个人处于外部条件约束和同类互动模型下最优生存方式的总结,而女性最善于运用这样的互动技巧。
我们先来看最为我们所熟悉的《傲慢与偏见》吧。这部小说是作者的前期作品,初稿写于1796年10月到1797年8月,取名《初次印象》。1797年11月,作者的父亲乔治·奥斯丁写信给出版商,问询是否有出版的兴趣,但遭到了回绝。大约在1811年冬天,简·奥斯丁把这本书改写成《傲慢与偏见》,于1812年秋以110英镑的价格把版权卖给了出版人埃杰顿,次年1月28日出版。按照简·奥斯丁自己的说法,《傲慢与偏见》是她最宠爱的孩子。但就策略思维的表现来看,这部小说是奥斯丁小说中最简单最直接的一部。女主人公伊丽莎白·贝内特和达西先生克服了偏见与傲慢,最终表达了对彼此的爱意,不过,他们的策略头脑并没有随着故事的推进而得到充分发展,从一开始,伊丽莎白在策略技能上就是能力过人的。这部小说在第一章中就借其父贝内特先生之口说,她“倒是比她的几个姐妹脑子伶俐一些”。整个故事的梗概,没有读过这本小说的读者们可以从本书第5章对《傲慢与偏见》的简单介绍里了解到。在整部小说中,伊丽莎白都展现出了始终如一、娴熟自如的策略技能。作为一名很年轻的女孩子,面对凯瑟琳夫人来势汹汹的突然造访,伊丽莎白镇定自若的应对,就已经证明她从一开始就有着敏捷的策略思维。同时,当伊丽莎白拒绝达西的第一次求婚时,也让达西痛苦地认识到,求婚是一种策略情境,你必须考虑自己的求婚会否被接受。达西先生很快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伊丽莎白一开始的拒绝乃是给了他一个恰如其分的羞辱。达西先生的策略头脑始终是一流的,他能很快从对方的反应中寻找最佳的行为策略,最终双方都得到了最圆满的结局。
在这六部小说中,我比较偏爱比较短的《诺桑觉寺》,因为这篇小说的主人公凯瑟琳·莫兰并不是像《傲慢与偏见》里的主人公,从一开始就具有了优秀的策略思维能力。莫兰是通过自己的悉心学习,而形成了进行策略思维的能力。在同辈的示范和书籍的引导下,凯瑟琳又在现实的决策情境中不断练习,终于成为了一名优秀的策略者。当我们细细地品味周围许多人的人生状态以及表现时,随着我们的年龄和策略思维能力的增长,我们时常会有一种恍然大悟的感觉。有些同事或朋友,尤其是女性,在策略思维方面做得极好。她们可能不一定处于最突出的位置,但她们总能根据自己的优劣短长,设定好最佳的处事方式和人际距离,这是非常高超的生存能力。也许女性天然因为其自身的特征而更多从事策略思维吧!我们时常听闻,如今全球女性时代已经到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现代社会主要的工作类型,都不再是靠身强力壮来解决,而是更多在办公室通过集体协作而完成。女性天然的策略思维优势,为她们带来极大的竞争力。
反观我们中国传统小说中的女性,其中悲剧色彩其实都与她们没有能够比较好的运用策略思维有关。我们就拿著名的《杜十娘怒沉百宝箱》来说吧。杜十娘是京城的名妓,偶然接待了南京官宦子弟李甲,李甲爱其美貌红颜,杜十娘倾其举止文雅,二人情投意合。但不得不说,无论是李甲还是杜十娘,都没有表现出什么出众的策略思维能力。李甲不顾学业,日日沉醉温柔乡,钱财耗尽,其父知道后怒不可遏,不仅不再供应他的日常,而且还嘱咐京城中的亲戚都不再借钱给他。从这里就可以看到,李甲这个人大概对自己的选择将会引起他的父亲何种反应,他并没有充分的预期。杜十娘最终拿出来自己积攒的银子,同时,李甲的好友柳遇春被杜十娘感动,也拿出来一半银子替杜十娘赎身。接下来,李甲和杜十娘一起南归,李甲心存顾虑,杜十娘劝他先回家,然后等李父气消了之后才来接他。杜十娘完全没有想过李父和李甲的其他选择,这本身已经非常危险了。即便没有那个好色而阴险的坏人孙富,我们可以想见,杜十娘也必不会得到她所期盼的幸福。最后的结果大家都知道,杜十娘痛骂孙富阴险狡诈,痛斥李甲有眼无珠,她不但把百宝箱中的宝物抛入江中,而且自己也投江自尽。读完这个故事,我们当然很同情杜十娘的遭遇,也痛恨孙富和李甲,但是从智识上来说我们并没有得到什么收获。杜十娘的悲剧就在于,她既对社会习俗约束下博弈对象的效用函数认识不清,又对博弈对象的类型认识不够,最终的悲剧可以说与她这种毫无策略头脑脱不了干系。中国传统小说的女性往往是悲剧形象,大多缺乏策略思维,这是读奥斯丁的小说与中国传统小说极大的不同之处。
读完这本书,可以让大家重新审视自己,审视我们所处的世界。阅读这本书,目的不是把每个人都变成精明利己之辈,而是让每个人都警惕自己在漠视其他人的策略反应上的无知。有关这一点,崔硕庸教授也在本书中做了详尽的探讨。虽然策略思维不一定能带来对所有人都是最佳的那个均衡,但是,它至少可以让我们明白,有些对自己和对他人都不利的较差的均衡,你是可以通过策略思维把它去掉的。这对于你所处的小环境一定不是一件坏事。
《简·奥斯丁的谋略》这本书内容精彩纷呈,思考有很多独到之处,我在阅读的时候,常常感到作者有许多笔触含义甚深。大家尽可以细心地品读这本书,把它和我们人生中所遇到的人与事联系起来进行思考,读完之后,你一定会有恍然大悟之感,你会想说:噢,原来这个世界还可以这么看!
李井奎
2020年2月27日
于哈佛大学法学院图书馆二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