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 战略性影响
不完全竞争下贸易政策的新文献中受到最广泛关注且最受争议的一个方面是,干预主义的贸易政策具有有益的“战略性”影响的可能性。根据现代产业组织理论的定义,战略性行动是这样的行动,孤立地看无利可图,但会将接下来竞争的条件转变为一个企业的利益。例如,一个企业投资于并未打算使用的过剩生产能力,但是这些生产能力的存在阻止了潜在竞争者进入该市场。新贸易理论的一个含义就是政府的贸易政策会起到同样作用。
现在非常著名的一个例子就是所谓的波音—空中客车案例(与具有相同名称的实际企业的类同纯属巧合)。假如有某种型号的飞机,波音或者空中客车单独生产时存在利润,但是由于发展该飞机的固定成本,如果两家企业都进入该市场就都亏损,那么,在两家企业之间就存在相互阻止的博弈,每家企业都尽力使对方相信自己肯定会生产;如果一家企业成功地使这种承诺可置信,它就阻止了竞争者进入并获取利润。然而,企业可能缺乏作出生产承诺的可置信方式。在这种情况下,政府政策可能起很大作用。如果欧洲政府承诺向空中客车支付生产补贴,并且该补贴足够大到即便波音进入也会诱使空中客车进入,那么波音就会发现进入是无利可图的,并将该领域留给空中客车。结果就是,空中客车获得的利润不仅包括补贴,还包括其独占世界市场所获得的利润。不计消费者成本,这是以牺牲美国的利益提高欧洲的国民收入(Dixit and Kyle,1985)。
自从战略性贸易政策观点最初由斯潘塞和布兰德(Spencer and Brander,1983)提出来之后,受到了广泛关注。乍一看,波音—空中客车的故事好像恰好提供了保护主义者一直想要的侵略性国家贸易政策(aggressive national trade policy)的观点,并且在半公开的讨论中,它多次被提起。然而,从一开始,经济学家们就非常谨慎。战略性观点是在事实上提供了支持侵略性政策的一个假说,或者仅仅是一个特殊情况?在战略性贸易观点适用的那类产业中,是否存在弥补性影响?政府能够在多大程度上具有实施成功的战略性政策所必需的信息?
在第5章,我们按照发展的时间顺序提供了战略性贸易政策全部观点的综合。非常有意思的是,在这种讨论中使用比较假想的和实际的边际收益的分析性方法既可能又有用;这有助于我们提供一个对于主要观点的相当简洁易懂的综述。基本的结果就是对波音—空中客车这类案例一般适用对怀疑论的修补:总而言之,侵略性贸易政策的这个案例相对较弱。
正如我们已经提到的,当国内企业和国外企业都具有市场力量时,战略性问题也会在保护的背景下提出。因此,第6章——研究这两方面的情形——也涉及战略性效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