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山孤旅:从巴彦喀拉、阿尼玛卿到三江源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来到阿坝

阿坝的地理位置有些偏僻,我们从珠江入海口的深圳来到四川西北部的高原,几乎穿越了半个中国,可谓路途迢迢。四川阿坝县是我们此行的第一站。

有“藏族成都”之称的阿坝,的确与众不同,这里海拔适中,大约在三公里上下,行走高原前可在此进行环境适应,所以这里是作为起点或大本营的不二之选。阿坝处于高原腹地,是昆仑山、巴颜喀拉山和阿尼玛卿山等东西走向山脉的东部边缘。独特的地形地貌可以让行者在阿坝更好地了解和体验山脉、高原和草原之间的关系。而黄河,在此流经若尔盖县唐克镇形成“九曲黄河第一湾”后,更加具有诱惑力。位于川西高原西部一隅的阿坝,之于青海,它更加靠近内地,是进入四川盆地的必经地之一。甘肃,由于历史缘故延展至此,成为高原腹地的“侵入者”。如此,阿坝即便与马尔康、红原、壤塘和色达等周边城市比较仍然显得另类,在我看来,这种另类体现于其自然与人文资源的密切结合。于是我想,处于川青甘三省交界之地,神奇而特别的阿坝,总能演绎出一些非同凡响的故事,不妨静心一游。

阿坝县城不大,但很开阔,城市中心呈带状分布,已具藏区风格。虽然我们此行的主要目的地是青海,是三江源,但阿坝已经呈现出中国西部的风貌,如果打破行政区划,阿坝与临近的青海果洛地区在地质地貌方面其实并无多大差别。

夏日里,阿坝的天空一片蔚蓝,云朵缥缈,平旷里透出一种野性,一种从容;阿坝的大地,视野宽阔,屋舍俨然,田畴广袤错落。

我曾游历过高原上的诸多城市,印象之中,阿坝是一个淳朴之地,行至此,所到之处,所闻之事都让人感到新奇与享受,给人一种与众不同的愉悦。进入拥有独特个性的阿坝,在县城及周边,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极具特色的民宅,与藏区其他地方风格迥异。这里的房屋不高,由清一色的黄色土坯建造,单独来看并不怎么起眼,但连成一片,形成村落或乡镇后,便呈现出一道景观。这种民宅,四四方方,土墙很厚,每家每户都拥有一个院落,除了没有碉楼,与甘孜州乡城县的特色建筑白色藏房倒是有些类似。我们冒昧闯入其中一户普通农家,一个院落,厚厚土墙之中,主楼分三层,一楼为牛羊圈,二楼为餐厅,三楼住人,女主人热情,且勤快能干,屋内干净整洁。房屋建筑在田地间,外观似一座城堡,与青稞地融为一体。这是一种朴素而殷实的生活方式。阿坝的民宅很接地气,冬暖夏凉是其一大特色,或许正是因为顺应了气候的特点,故深受高原民众喜爱。

阿坝的八月,是一年中最美好的季节,青稞已近收获,在金色的田野之中,风和日暖,麦浪滚滚,空气中弥漫着果麦的芳香。河谷溪畔,美丽但不算娇艳的格桑花,花开遍地,恣意盛放。这种自然乡村风物本身就是一道风景。初入阿坝,我们漫步于大街,被“神山净土,秘境阿坝”宣传语吸引,感觉所言不虚。在入住的酒店,与大堂经理聊天,我们获悉,县域规划分为几大部分,中心地带人口集中,民俗及宗教文化底蕴深厚。阿坝县东北部有大片湿地草原,南部有森林峡谷,西边则是莲宝叶则风景区。一个县域城市,自然与人文资源如此丰富,且呈发散状分布,喔,天佑阿坝。

□ 在阿坝的曼扎塘高山草甸,牦牛的家安在山顶

东北部的曼扎塘湿地是我们从东部进入阿坝时所经之路,清波漫流间有大片湿地令人心旷神怡,尽管我们主要翻山越岭,其实也只经过它的一角。在那儿,阿坝与红原两县山水相连,风格相同又有所区别。红原地阔天高,草原绵延。阿坝则以高山草甸为主,给人带来心旷神怡的感觉。有时,牧人们将成群的牦牛赶上山巅,它们在山顶撒欢。曼扎塘区域最高处的山,我不知其名,但景致优雅。经过山脉垭口时,旁边有一条土路,路有些窄也有些陡,越野车开上去不成问题,但需小心翼翼。山顶面积不大,是个长满野生花草的天然观景平台。登上山巅,站在高高的山脉棱线之上,可以总摄四方,远山层峦起伏,由近及远,绵延伸展至遥远的天际,天地浩瀚。而斜坡之上,头顶云朵飘浮,在野花野草丛中,如果你躺上一会儿,吸收一些高山之巅清净之灵气,更加清爽自在。这就是典型的阿坝东部之山,一处处由高山、草甸和高山植物等元素组成的聚合体,与其他高原面貌不同的是,这里四野茫茫,浮云缥缈,绿意盎然。

阿坝高原,崇山峻岭,有壮阔,有层次,也有色彩,蓬勃的远山与足下的花海,稀疏的森林与苍茫的草甸相得益彰。阿坝的地形总体上由东南向西北逐步升高,地貌形态的过渡性倾向明显,极具多样性,生物学上的“万物皆彼此相连”完美诠释了它。这种景观,以及景观给人带来的视觉冲击,可以让人的想象力自由驰骋,“瞬间扑进纯粹的荒野中”。此时此地,大地还原了坦荡的本质。

南部茸安柯河大峡谷是阿坝生态的另一类型,与青海省班玛县南部的玛柯河流域相似也相连。丰沛的玛柯河之水,大渡河源头地区的环流水汽,在地形逐渐抬升的过程中,带来丰沛的降水,形成高原上大面积原始森林和峡谷地貌,复制了类似于青藏高原东部边缘各山脉、峡谷间的小气候环境,成为高原上难得一见的生物多样性分布区域。

水口一山如虎卧,回头不许众人过;高昂切断水难流,此物名为神仙座。

阿坝县城的周边,自然、民俗和宗教文化等元素集中。在这一狭长地带最东端的查理乡有一个藏族小村庄,叫神座村,村名估计就源于这首带有风水意味的民谣。目前神座村在当地已小有名气,到阿坝旅行的人,都会关注它。

神座村的确神奇,它是阿坝藏族民俗、民宅文化的代表之一。神座村坐落于一个遗世独立的山谷之地,站在山巅看不到更体会不到其中况味。它背靠一片高山草场,面对一片原始森林,中间是一条清澈的小河。独特的藏式民居位于谷地中央,村子里住着几十户人家。村寨旁,一边是麦田,一边是湿地。神座村自然的神奇之处在于,在不太大的空间里,拥有森林、草场、河流、湿地、牧场、田地、果园和民居等,堪称完整的生态系统,自然与人在此“天人合一”。春夏,满山遍野的繁花牧草把大地装扮,到了秋冬,金黄的麦田和白雪暖阳将村寨紧紧环抱。于是,神座村被驴友们誉为高原腹地的“世外桃源”。

□ 公路就像一根丝带在巴颜喀拉群山中延伸

目前,从成都方向前往阿坝县需经过神座村,去之前,我曾与神座村的尼玛先生通电话,他将自己的家打造成一处民宿,我们约定抵达阿坝后先在他家住上一晚。尼玛很热情,一百个好好好,像个久违的老朋友。在民宿热的今天,对于感受一下高原上纯净的神座,体味一回在藏家过的神仙日子,我充满期待。其实不只是尼玛家,神座村的家家户户亦如此,纯净的自然与朴素的民宿结合,让小山村近年来声名鹊起。但是不巧,由于雨季村口道路被冲毁,汽车无法开进去,而村外的国道也正在抢修,限时段通行,于是我们只得在村口不远处转悠,几小时后,不得不带着遗憾移居县城,只得将机会留给以后,将尼玛的家先放在心中。

“神座的姑娘,然木多的酸菜,蒙古的糌粑”是流传于阿坝藏区的一句顺口溜。的确,像神座这样一个充满自然气息和藏地风情的村寨在阿坝还有不少,它们都能满足游客游览和食宿的需求。在保护环境的同时,因势利导地开发旅游资源,阿坝县政府在这方面确实动了不少脑筋。神座村便是他们专门打造的一个宜游宜居的乡村样板。

□ 各莫寺

阿曲河是流经阿坝县城的一条河,在县城边闲逛时,我们邂逅了它的美。夕阳下,弯弯曲曲的阿曲河,以及沿河所建的多美林卡国家湿地公园之水,在特色民宅、麦田和大片薰衣草衬托下呈现出一片幽幽蓝色的光影,恍若图画,美不胜收。

阿坝县域范围宗教色彩浓郁,主要是藏传佛教。郎依寺很有名,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一座雍仲本教寺院,已有千余年历史。各莫寺,位于阿曲河畔,主寺有十层高,在阿坝漫游,找到它并不难,远看鹤立鸡群,聚合力极强。各莫寺外是一大片宽敞的草地,从属于寺院,彰显了寺庙建筑之气势。这是一座占地面积庞大,并由群楼簇拥的格鲁派寺院。从外观看,它的建筑气势恢宏,佛光闪烁。寺内之景,同样震撼。我们驶入其中,一重门后,行走一段笔直的路,再来到一重门,三重门之后便入主寺。我们走入寺中,了解到各莫寺曾创造两项吉尼斯世界纪录——中国最大的连体佛殿建筑及全球最大的室内弥勒佛坐像。已有两百多年历史的各莫寺,迄今香火旺盛,朝觐者和游人络绎不绝。尤其是每年藏历新年期间,寺院都会主办规模盛大的“莫郎节”,开展诵经、跳神、瞻佛、降神、驱魔、酥油花供展等各种佛事活动,气氛热烈,可惜我们没有赶上这场活动。我深知,大多数时候,旅行就是这样,来得早不如来得巧,无法求全,入乡随俗,入眼入心便是好。在寺院之中,我们巧遇一个人员众多的参访团离开,上前一问才知,他们来自台湾,专程参拜神寺,虔敬之至。

各莫寺与寺外的村庄连为一体,喇嘛与村民相互交融,寺中有你,你中有佛,是一种吉祥。夕阳斜照,寺院、村庄、田野沐浴在一派金色暖阳之中,是一种如意。此时,我在寺外车内等候同伴,一只楚楚可怜的小狗立于我的车旁,或许是村里人家的,或许就是寺院养的。它迎着阳光,凝视着我和我的车,不离开半步,足有半小时之久。此时此刻,在寺院圣地呈现如此场景,让我感到惊讶,继而感动,这才是一次真正的邂逅。我下车将手头的干馒头分享于小狗,小狗吃得欢,或许它真的有点饿。

各莫寺是一处接地气的寺院,来到阿坝的游客尽量不要错过它。我们不舍地挥手道别,与站在慵懒阳光下的小狗,以及各莫寺。

阿坝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与文化意蕴,我们在此流连忘返,只可惜两天的时间有点短。这是一个优雅闲静之地。随着花石峡至久治高速公路的开通,将来阿坝到马尔康的高速公路,以及规划中新疆库尔勒至成都铁路的过境,阿坝将成为成都至西部最便捷的通道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