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级IP运营攻略:模式实践·商业案例·操作技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Part 1 战略篇:以IP为核心的泛娱乐经济

第1章 泛娱乐浪潮下的IP经济

1.1 泛娱乐IP时代的来临

所谓“泛娱乐”,是指围绕IP授权,依托互联网与移动互联网跨界运营,对明星IP进行包装与打造,实现挖掘粉丝价值的经济模式。随着该模式的普遍应用,国家相关部门在调查及分析报告中多次提及“泛娱乐”。如今,包括BAT、360、小米在内的诸多企业开始在“泛娱乐”领域展开布局并提出一系列发展规划。

近两年来,中国文化娱乐产业大爆发。2011年,“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被提升到国家战略,同年腾讯提出要围绕IP打造并发展泛娱乐,“泛娱乐”概念由此诞生。由此可见,腾讯可谓是泛娱乐概念的提出者与先行者。

在开发及运营泛娱乐产业的过程中,IP占据十分关键的地位,现阶段,大部分IP出自网络文学。举例来说,我国在2016年推出一系列IP改编影视作品,如电视剧《亲爱的翻译官》《如果蜗牛有爱情》,网络剧《余罪》《鬼吹灯之精绝古城》,电影《微微一笑很倾城》等在播出后都吸引了大批粉丝。

近两年来,国内IP产业的发展进入爆发期。热门IP继续在市场上走俏,涉及的领域包括影视文化、游戏、体育等。IP产品的形式多种多样,具体包括网络小说、电视剧、电影、游戏产品及周边产品等。

在早期发展阶段,“泛娱乐”只是公司的战略规划,之后扩展到整个行业,进而形成完善的产业链结构。我们不妨大胆预测,随着“泛娱乐”的不断发展壮大,其市场地位会逐渐提高,所有产业都向娱乐化方向发展。

现阶段,IP在泛娱乐文化产业的发展过程中起着决定性作用。互联网三大巨头企业在布局泛娱乐产业的过程中,借助资金的连接作用与第三方达成合作关系,联手开展运营。而在具体发展过程中,企业仍然围绕IP开发项目,泛娱乐行业则需将明星资源打造成独立IP,再向其他行业进军。

在泛娱乐战略规划方面,阿里巴巴、腾讯及百度也有自己的独特性。例如,阿里巴巴更倾向于通过内容运营挖掘商业价值;腾讯重在开发游戏IP,推出许多游戏项目;百度则在影视行业注入了更多资金与精力。

泛娱乐时代,IP高居产业链顶端,拥有大量拥趸者的优质IP成为各方激烈争抢的重要资源。同时,在“互联网+”的助推下,以往孤立发展的文学、动漫、影视、游戏、音乐、综艺节目等不同形态的泛娱乐产品越来越融合,协同打造更具价值想象空间的优质IP,从而逐渐形成一个泛娱乐产业新生态。

不同形态的文化产品中,文学、动漫是原创性IP的主要来源,影视、游戏则是泛娱乐产业价值链的“放大器”和变现路径,快速吸引和积累海量粉丝,并对其他产品形态和环节有效反哺,形成一个不同产品形态连接融合与交互强化的IP产业生态。

虽然近两年泛娱乐IP市场持续火爆,但与国外成熟的IP产业运作相比,国内的IP开发运营尚处于探索创新阶段,面临商业模式单一、内容过剩、流量获取难度和成本不断攀升等诸多问题。拥有大量拥趸者的明星内容创业者可以通过用户付费、广告、电商等模式很好地生存,但更多的个体内容创业者面临优质内容难以接触用户、变现困难等瓶颈。大IP争夺日益激烈,基本被各巨头占有;垂直小IP和细分领域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IP巨大的价值想象空间得益于可以通过不同形态将内容呈现出来,每种内容形态都拥有完整的产品和生产线,覆盖不同受众,创造独特价值,且彼此间又通过连接融合实现交互强化。以IP为核心的各种泛娱乐产业形态中,网络文学、动漫(不含衍生品)处于上游孵化层,是原创IP资源的主要来源;影视、音乐、直播等为中游运营层,是产业链条的“放大器”和重要变现路径;游戏、演出、衍生品等则是下游变现层。

IP不断出现,并呈现井喷之势,是IP时代的突出特点。IP快速增长并不是一个不好的现象,但如果IP增长速度高于市场对IP的消化速度,就会产生不良后果。因为该现象会导致资源无法实现最大化利用,社会资源被严重浪费。但是,随着IP深度运营时代逐步到来,IP生产与制造将受到极大的限制,以定制、孵化IP为龙头的全产业链将逐渐形成。

在IP全产业链形成的过程中,聚合作者、粉丝、企业的平台的形成是突出的标志。在这个平台上,无论是企业还是作者都能获得一个个性化空间,作者与企业能在这个个性化的空间积聚粉丝,开展社群运营。以IP为纽带,从企业与作者中衍生出来的粉丝能实现相互关联,进而产生“1+1>2”的效果。

这个平台就是IP交易超市。通过IP交易超市,前期IP可实现有计划的生产,可让生产出来的IP更接地气,使IP变现更加容易,同时还能有效减少因IP盲目生产造成的资源浪费,让IP实现精准生产,与市场需求更加契合。企业将IP交易超市与自身的运营需求和营销需求相结合,引导企业与作者实现无缝对接,将盲目获取IP造成的资源损失降到最小,使IP实现最大限度的开发。通过IP全产业链,IP生产、运作、开发可实现生态化和价值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