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一、 基本知识概述
人的胚泡(blastocyst),或称为囊胚,在受精后第4天形成并进入子宫腔,从受精后的第6~7天(即排卵后第9天)开始进入子宫内膜,至第11~12天全部埋入,此过程称为植入(implantation),或者称为着床(imbed)。
植入的过程包括三个阶段:定位(apposition)、黏附(adhesion)和侵入(invasion)。胚泡的极端滋养层首先与子宫内膜接触,分泌蛋白水解酶溶解子宫内膜形成缺口,由此缺口胚泡逐渐进入子宫内膜,直至全“埋入”。通常情况下胚泡植入的部位是子宫体部或底部的内膜中,多见于后壁。成功的植入需要胚泡和子宫内膜的“同步协调”发育:子宫内环境必须处于容受性阶段;受精卵则发育至胚泡阶段,及时进入子宫腔并且从透明带中孵出。
子宫内膜“接受”胚泡植入的特性,被称为子宫的容受性(uterine receptivity),而具有该特性的时间很短,这个有限的时间段被称为植入窗口期(the window of implantation)。按照对于胚泡植入是否敏感可将子宫划分为三个阶段:容受前(prereceptive)、容受(receptive)和非容受(nonreceptive)或耐受期(refractory)。子宫从容受前期过渡到容受期(即植入窗口期)需要在雌激素作用的基础上叠加孕激素的作用;而植入窗口期关闭后,子宫自发转变到耐受期,不再接受胚的植入。子宫内膜的这几个阶段的进展是单向的,从耐受阶段进入下一个月经周期需要孕激素的撤退。在人类中,容受前阶段指排卵后的第7天之前(早期黄体期),子宫内膜容受期是在黄体中期(排卵后第7~11天),耐受期则是周期(晚黄体期)的其余部分,直到月经的来潮。
子宫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上皮、基质和肌层,各部分在子宫容受转变中的作用还不十分明确。由于内膜表面上皮首先与胚接触,被认为发挥着将胚的信息传递给其他部分的作用;基质被认为具有诱导上皮转变的功能,在子宫容受性转变中也发挥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