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排螺旋CT基础诊断与临床应用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脑的血供

一、脑的动脉供应

大脑的血液供应异常丰富,正常成年人生理条件下,脑的重量约占体重的2%,却需要人体近20%的血液供应,这也就决定了脑组织对氧的高需求及对缺氧的低耐受。颅内动脉较颅外动脉外弹力纤维发育不良甚至缺失,颅内血管壁为主要由中膜构成,外膜异常薄弱;颅内动脉走行于组织间隙当中,周围有脑脊液围绕,走行路径遍布穿支小动脉,缺乏其他组织支撑。

(一)颈内动脉系统

颈内动脉系统为脑部供血两大系统之一,并有分支至前额及鼻部,颈内动脉的颈段未发出分支。

1.颈内动脉管段分支

鼓室支、翼管动脉、海绵窦支、垂体支、脑膜前支。

2.脑段分支

(1)眼动脉。
(2)大脑前动脉(ACA):大脑前动脉通常分为A1段(水平段或交通前段)和A2段(垂直段或交通后段),远侧大脑前动脉及脑皮质支也叫A3段。
(3)大脑中动脉(MCA):是颈内动脉最大的分支,首先走行于大脑侧裂内,然后向后上方走行于岛叶表面,并发出一些分支分布到大脑半球的外侧面。大脑中动脉可分成4段:M1或水平段、M2或岛叶段、M3或岛盖段、M4或皮质支。

(二)椎-基底动脉系统 1.椎动脉及其分支

椎动脉分段:V1段或骨外段(从锁骨下动脉到颈 6),V2段或椎间孔段(从颈 6到枢椎),V3段或脊椎外段(从颈 1到枕骨大孔),V4段或硬膜内段(从枕骨大孔到椎基底动脉接合处)。椎动脉发出颈支分布到脊髓和肌肉,脑膜支(椎动脉的脑膜前、后支),颅内支(脊髓前动脉、脊髓后动脉及小脑后下动脉)。
左、右椎动脉在中线汇合成基底动脉。

2.基底动脉及其分支

基底动脉(BA)起自于左、右椎动脉汇合处,终于分出左、右大脑后动脉处。主要分支有脑桥穿动脉、小脑前下动脉、内听动脉(迷路动脉)、小脑上动脉、大脑后动脉。

(三)大脑动脉环 1.大脑动脉环的位置及组成

位于脑底面蝶鞍上方,在围绕视交叉、灰结节、漏斗和乳头体周围的脚间池内,由成对的大脑前动脉交通前段、颈内动脉、后交通动脉和大脑后动脉交通前段与不成对的前交通动脉相互连接而成。

2.大脑动脉环的意义

大脑动脉环可以平衡脑内各动脉血压、调节颈内动脉系统和椎动脉系统之间的血流以保证两侧大脑半球的血液供应,对于脑血液供应的调节与代偿起着重要的作用。从生理学角度看,此环可以看作脑血流的调节装置之一。从临床角度看,Willis环是个侧支循环装置,大脑动脉环的各吻合动脉,在正常情况下血液是不会混流的,只是在异常情况下如血管阻塞或血管痉挛可起到代偿调节作用,当Willis环组成动脉中的一支动脉发生闭塞后,Willis环可提供侧支循环,将两侧血流加以沟通,使健侧血流进入患侧动脉供应区,以保证脑部血流量的平衡,从而维持其血液供应。

二、脑的静脉回流

脑静脉没有瓣膜,不与脑动脉伴行,因其缺乏平滑肌和弹力组织,致使管壁较薄,管腔较大,缺乏弹性。脑内小静脉穿出脑实质后,先在软膜上形成静脉丛,再集合较大的静脉,最后穿过蛛网膜和硬膜内层开口于硬膜静脉窦,包括大脑、间脑、小脑和脑干的静脉,再与颈静脉相连于颈静脉孔出颅。

三、脑动脉供血区

1.轴位

见图4-3-1~图4-3-6。
图4-3-1 轴位
图4-3-2 轴位
图4-3-3 轴位
图4-3-4 轴位
图4-3-5 轴位
图4-3-6 轴位

2.冠状位

见图4-3-7~图4-3-12。
图4-3-7 冠状位
图4-3-8 冠状位
图4-3-9 冠状位
图4-3-10 冠状位
图4-3-11 冠状位
图4-3-12 冠状位

3.矢状位

见图4-3-13~图4-3-18。
图4-3-13 矢状位
图4-3-14 矢状位
图4-3-15 矢状位
图4-3-16 矢状位
图4-3-17 矢状位
图4-3-18 矢状位

(杜彦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