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三节 脑血管病变
一、颅内动脉瘤
(一)病理
颅内动脉瘤是指脑动脉内腔的局限性异常扩大造成动脉壁的一种瘤状突出。根据病因分类可分为:先天性、损伤性、感染性、动脉硬化性等。根据大小可分为:一般动脉瘤小于1. 0mm,大动脉瘤1. 0~2. 5mm,巨大动脉瘤大于2. 5mm。根据瘤体形态可分为:粟粒状动脉瘤、囊状动脉瘤、假性动脉瘤、梭形动脉瘤、夹层动脉瘤。镜下可见特征性的基底膜增厚及各层间的松离现象,动脉中层在动脉瘤颈处突然终止或逐渐消失,弹力层中纤维大多数断裂,瘤壁主要由不同厚度的胶原纤维将内膜与外膜相连,在较大的动脉瘤壁内可见许多细胞碎片、弹力层缺乏或消失,也可见较厚的玻璃样变常合并钙化斑和形成附壁血栓,有时可见含有脂肪的吞噬细胞。
(二)CT表现
CT平扫对没有血栓形成的小动脉瘤不易显示,需做增强扫描。对有部分血栓形成的巨大动脉瘤及动脉瘤壁上有钙化斑块者显示较容易,可见略高于脑组织的圆形或椭圆形不均匀的结节影,有或无断续不齐的壳状钙化,其中心部分为低密度、代表该动脉瘤腔(图7-3-1)。增强后原有的稍高密度影仍然不变,但中心的低密度区增强明显,表现为不同密度的同心圆样征象,称为“靶环”征。
图7-3-1 环池左侧可见圆形略高密度结节状动脉瘤,因为瘤体较大,平扫CT即可见
二、颅内动静脉畸形
(一)病理
脑动静脉畸形是一种胚胎时期血管发育异常所致的先天性血管畸形,可发生于颅内任何部位,由供血动脉、畸形血管团和引流静脉三者组成。病变中畸形血管粗细不等,呈团块状,血管团内有些血管壁仅有一层内皮细胞,容易破裂出血。血管区夹杂的脑组织和其邻近的脑组织常有神经元变性和神经胶质细胞增生,而继发脑萎缩。有些部位可以有脑水肿、脑梗死、钙化和出血。
(二)CT表现
CT扫描对于定位诊断及寻找较小的病灶有独到的优点,可显示动静脉畸形的脑出血、脑梗死、脑水肿、脑萎缩、胶质增生、钙化、囊腔形成及脑积水等。脑动静脉畸形未破裂出血前,CT平扫表现为局灶性高、等或低密度混杂区,病灶形态不规则,多呈边缘不清的团块状影,也可呈弥散分布的蜿蜒状及点状的高密度影。病灶中高密度常为局灶性胶质增生、新近的出血、血管内血栓形成或钙化所致,低密度表示小的血肿吸收或脑梗死后所遗留的空洞、含铁血黄素沉积等。偶有占位效应,但不出现周围脑水肿现象。增强CT扫描脑动静脉畸形表现为不规则的团块状强化区,有时可见迂曲的血管影,其周围可见到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图7-3-2)。脑动静脉畸形破裂出血时,CT扫描有很高的诊断价值。血肿可表现为高密度、高低混杂密度或低密度,与出血的时间有关。增强CT扫描部分血肿边缘可见畸形迂曲的血管强化影,高低混杂密度的血肿亦可不出现异常强化。
图7-3-2 左侧脑室后角脉络丛分布区可见异常迂曲血管团,呈局灶性不规则高密度团块影
三、海绵状血管瘤
(一)病理
海绵状血管瘤是一种缺乏动脉成分的血管畸形,可发生于脑内任何部位,其内部由丛状薄壁的血管窦样结构组成,其间有神经纤维分隔,窦间没有正常的脑组织,瘤壁缺乏弹力层及肌肉组织。血管窦样腔可以从数毫米至数厘米不等,但组成的血管口径很细,亦缺乏弹力层及平滑肌,易于发生玻璃样变、纤维样变、出血、血栓形成及钙化。海绵状血管瘤缺乏明显的供血动脉和引流静脉,血流速度也不快,可见大量小血管进入病变,其内部或周围常有小的出血灶,周围脑组织常有黄染的胶质增生。
(二)CT表现
CT平扫的特征性表现为脑实质中有边界清楚的圆形或不规则形高密度或混杂密度病灶,无明显占位效应(图7-3-3)。部分病例可辨别出血肿形状,钙化、瘤周水肿区在部分病例中可见,病灶较大时局部脑组织可见萎缩征象。增强CT扫描病变可有轻度到中度增强,典型表现为不均匀的斑点状增强,伴有囊性部分的病变可见环形增强。
四、烟 雾 病
(一)病理
烟雾病指一组原因不明的颅底动脉进行性狭窄以致闭塞,导致颅底出现异常血管网为特点的脑血管疾病。烟雾病早期为颈内动脉末端狭窄,开始为单侧,逐渐累及双侧,随着病变进展逐渐向远端发展累及大脑前、大脑中动脉,也可累及基底动脉末端、大脑后动脉近端。因颅底小血管代偿性、网状增生扩张,自脑深部向上延伸,似烟雾状,而眼动脉、基底动脉、大脑后动脉未受累时也代偿性扩张,形成广泛的侧支循环。当侧支循环不能完全代偿时,出现短暂脑缺血发作或脑梗死,常反复发作,故梗死灶、软化灶、局限性脑萎缩混合存在。梗死部位多位于基底节或脑白质深部,这可能是由于该区无脑皮质动脉分支,而仅由髓质动脉供血,是脑内血管分布最少的部位,侧支循环形成功能较差,因而易出现梗死灶。如伴有微动脉瘤形成并破裂或侧支循环血管菲薄破裂,则致脑内出血和(或)蛛网膜下腔出血。
图7-3-3 CT平扫于左侧脑室前角旁脑白质内见局灶性高密度灶,边界欠清(A);CT平扫所见局灶性高密度灶于注射造影剂后轻度强化,病灶周围为小囊状低密度影,可能为小灶出血软化所致(B)
(二)CT表现
CT平扫主要为脑出血、脑缺血、脑萎缩的改变。脑出血可位于蛛网膜下腔、脑实质或脑室内。脑梗死灶的部位常见于脑供血薄弱的“分水岭”区域、脑皮层以及基底节和半卵圆中心。增强CT扫描可见脑回样增强和烟雾状侧支血管的染色,基底层面及脑室周围见不同程度的边缘模糊、不规则斑片、点状或弧线状血管强化影。CTA表现为双侧床突上颈内动脉、Willis环以及大脑中动脉、大脑前动脉近端狭窄或闭塞,颅底部形成烟雾状细小穿动脉侧支循环。
(陈彪 杨伯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