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喝茶
年級:中六
作者:劉文潔
批改者:王敏嫻老師
設題原因
1.吃和喝是人最常得到的感官享受,最適合於課堂讓學生親身感受、掌握,而後用語言表達出來。
2.本文寫作前於課堂讓學生品嚐茶、咖啡等較刺激感官的飲品,然後舉若干名作家描寫吃或喝的片段,以指導學生學習感官意象的描寫。
批改重點
1.如何使抽象的感覺具體化,如視覺、聽覺、味覺的描寫。
2.多感官的描寫法。
批改重點說明
1.學生常忽略自己感官所接觸到的意象,故本文要求學生儘量留意感受,並以具體的方法呈現。
2.多感官的描寫法能讓學生於描寫時着重細節,而不會流於粗略。
批改正文
範文
最喜歡聞的氣味,茶香;最喜歡嚐的味道,茶味。
評語
●第一段直接入題,以茶的香味及茶的味覺感受為描寫重點。
黃昏,品茶的好時刻。我不喜歡深棕色濃茶的苦澀,也從不喝第一次泡出來的茶。喜喝泡過三四次的茶葉,散進滾燙的白開水,將沒有色彩的水鍍上一層淡淡的金黃,像披上了落日的衣裳。淡淡不濃烈的色彩,卻有懾人的魅力,令人望着它發呆。
評語
●第二段着重寫茶的視覺意象。先從茶的深棕色開始,寫到淡淡的金黃,由濃轉淡。
蓋上壺蓋,淡黃的水柱,順着彎彎的壺口瀉下。偶爾,數滴小黃點由杯中跳出,落在桌邊,等待蒸發。進駐杯中的燙茶,冒出縷縷的輕煙,飄渺的輕煙總愛帶一股芳香,有意地飄進你鼻子裏,引誘你喝它,以報復受這位“主人”一直的束縛,沒有讓它一躍飛向天空的仇恨。
評語
●第三段寫茶也可以是動態的。由“壺口瀉下”到“數滴小黃點由杯中跳出”,寫得跳脫非常;寫茶由流動的液態成了“飄渺的輕煙”,也如現眼前。以報復仇恨的比喻,寫茶香的吸引,也是神來之筆,能大膽設喻,才可給人難忘的印象。
受不了誘惑,拿起仍感燙手的淡茶,吹一吹,滾動不安的茶散出一股枯渴的秋葉味,竄進鼻裏。我閉上眼晴,貪婪地吸着秋葉的香氣。忽然,感到自己像置身於秋天裏,夏日的綠樹,不再墨綠,竟成一片的金紅。
評語
●第四段由茶香想像到秋葉之香;由茶寫到秋天的金紅,這是“通感”的手法。由嗅覺意象,聯想到視覺意象,帶領讀者超越所局促的空間。
再吹一下,眼前一片朦朧。從茫茫氤氳的白氣中,隱約再看到爺爺模糊瘦削的黑影。是他,是爺爺令我喜歡上喝茶,每天被濃烈的茶香包圍,不覺對茶有說不出的鍾愛、有一種離不開它的感覺。每天不喝上一口茶,心裏總像缺少了一角,整天也不舒暢。
評語
●第五段“從茫茫氤氳的白氣”,想到心中懷念的“爺爺”,從而帶出愛茶的原因。此段寫得較險,如不擅拿捏,往往補敍一筆,則描寫文很容易寫成抒情文或記敍文,就破壞了全篇描寫的格局。
一陣難得的涼風,吹散眼前的輕煙。朦朧消去,眼前澄清一片。綠樹依然,一樣的墨綠,夏天的色彩。眼前的黑影也沒有了,只剩下一張在風中虛晃的籐椅,偶爾發出一點聲響。感覺手中的茶溫度剛好,趕快呷上一口,暖暖、香香的茶在口中搖盪,茶的苦澀味已被沖刷掉,剩下的只是淡淡的清香。
評語
●第六段的“手中的茶溫度剛好”,那溫暖的感覺,虛實並重─即是手中茶的暖感,也是心中親情的暖意。
清香順着喉嚨沁進廣闊的心田,整個人像被一股暖暖的清香裹着,昏昏的,一種甜蜜的感覺、一種幸福的香氣,緩緩地由心田滲出,使周邊的空氣也佈滿了秋葉般的香氣,滿身均是茶香,最愛的味。
評語
●結段呼應前段,再利用味覺感官的意象,寫“清香順着喉嚨沁進廣闊的心田”,全文就由寫喉頭的“茶”,寄寓深意,成了心中終生回味的“茶”了。寓意確使人回味。
總評及寫作建議
本文着重描寫。描寫眼前的、具體的、可觸可碰的實物較易;寫大自然景物、寫天氣的變化也是常有的。但最難描寫的,是抽象的感官。在感官之中,寫吃寫喝也並不容易,因讀者太常得到了,故不單要求寫得像,更要求有所感通,由作者所感,傳遞到讀者之感。
本文寫茶,以多感官的描寫法,從色、香、味、溫度,以至手中所喝得到心中的甜蜜,繪形繪味,佈局多姿多彩,文筆也不流於利用成語的公式化的描述。
篇幅雖短,但隱約也在描寫中寄寓心意,而且剪裁合度,可見同學為文之苦心經營。
老師批改感想
描寫文可算是中學生最不擅寫的文體,主要是缺乏生活體驗。
但想深一層,每天所觸所碰所遇,耳得之而為聲、目遇之而成色,聲色皆能成文,藏於筆底。學生常礙於“非筆墨所能形容”之語,既少去用心領會所見所聞所感,也少花心思利用詞彙和修辭技法,把眼前景、心中意,化成妙筆。
同學如有意學文,更應在描寫下功夫,如學畫一樣,先在“臨摹”的練習中下死功夫,多寫景物,更宜搜集同題的描寫片段,比較不同作家的造意用筆,加上細心的觀察、豐富的想像、刻意的用筆,不難寫出同學獨有的文句、意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