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節 近代出版活動的發端
出版報刊是近代文化活動的一環,又是文化發展的工具之一。日本近代報業的產生和形成,是明治政府成立以後的事,比歐洲近代報業的興起遲了200年左右。不過,日本報業從最初時起,就與當時的政治產生了密切的聯繫,並沿着日本社會變革的特殊軌跡發展下去,在文化、思想、經濟各方面都有巨大的影響。
近代報刊能夠在日本出現,首先是由於封建制度的崩潰,因為只有這樣,民眾始能置身於全國性的關係之中,才會要求知道廣泛的社會消息;而且,廢止了對報導活動的嚴厲束縛,報刊然後可以充分地回應民眾的要求。此外,印刷術的改善也是一個必需的因素,否則便沒法迅速地產生向大眾報導各種消息的媒介物。幕末時代雖還沒有具備上述的條件,但近代式的出版活動,已經踏入醞釀的階段了。
日本早在十七世紀,便有《大阪夏之陣圖》、《心中繪草紙》之類單面新聞印刷品的出現,內容都是有關火災、地震、水災、復仇、殉情等,通常附有粗糙的插畫。因為是用黏土雕刻並燒成瓦片印刷出來的,又於街上叫賣,所以稱為“讀賣”或“瓦版”。在德川時代,各種出版物均在禁止之列,但印刷品本身如無傷風敗俗的文字,官府是不嚴加追究的。
瓦版畫報
在日本的鎖國政策下,荷蘭是中國以外僅有的一個通商國家。幕府允許荷蘭人在長崎海面的出島設立商館,統籌外國商人和幕府間的官方貿易。荷蘭商館的長官把各商船所帶來的外國消息加以整理,然後呈送幕府作為參考,通稱《阿蘭陀風說書》(荷蘭傳聞書)。1854年(安政元年)日本被迫開國後,荷蘭商館改以荷蘭東印度羣島荷蘭總督府的機關誌“Javasche Courant”(週刊)獻上。幕府認為這是了解海外情況的好材料,於是進行翻譯,由1862年(文久二年)起發行一種十數頁的新聞書,名為《官版巴達維亞新聞》,用木版印刷,是日本最早的新聞印刷品。
譯報之外,又從事翻刻寧波、上海、香港各地英美人士所出版的中文報刊,並加上日本式閱讀法的符號,例如《官版中外新聞》、《官版六合叢談》、《官版香港新聞》等都是。其後由於主張“尊王攘夷”的浪人時常狙擊專與外人接觸的官僚,這類新聞書便停止發行了。
幕末時代的報紙,大約分為兩個系統:一類是外國人經營的英文報,最早的一種,是1861年(文久元年)英人漢沙德(A. W. Hansard)所創的“Nagasaki Shipping List and Advertising”(《長崎航訊》),但不久停刊,轉至橫濱另辦“The Japan Herald”(《日本先鋒報》);此外還有“The Japan Express”(《日本快訊》;1862)及“The Japan Commercial News”(《日本商業新聞》;1863)等。另一類是洋書調所、開成所系統的報紙,以柳河春三(1830—1870)為中心的一班洋學專家,為了翻譯橫濱等地的外文報刊,結成“會譯社”,出版《日本貿易新聞》、《日本新聞》等,可以稱得上是日本報業的先驅。
1865年(慶應元年)間,曾任美國駐日領事館譯官的美籍日本人約瑟∙海科(Joseph Heco;後改名濱田彥藏,1837—1897),在橫濱創辦日文的《海外新聞》,轉載英美政經新聞,每月出版一次。近代日本報業,至此才正式宣告開始,會譯社在1868年所辦的《中外新聞》,則是明治時代最早的報紙。
《中外新聞》
在維新戰亂期中發行的近20種報刊,率先報導了一些有關國內的事情,並且表達了對政治的見解。當時京都、大阪一帶的報紙,都持“勤王”觀點;江戶、橫濱一帶的報紙,則多“佐幕”主張。這些報刊都是十數頁的小冊子,每週出版一次或兩次,其中以佐幕派的《中外新聞》銷數最多,每期約1,500份至數千份。1868年明治新政府的軍隊進駐江戶後,立即取締所有佐幕派報紙,並逮捕了《江湖新聞》的主辦人福地源一郎(櫻痴:1841—1906)。隨後江戶易名東京,定為國都,並逐漸發展成新的文化中心。但這時的日本,對報刊仍未有普遍的需求,即使是沒有遭受禁止的報紙,其壽命也不長。1869—1870年(明治二、三年)間,僅有少數為時短促的報紙出現而已。加上印刷術落後,是一個很大的限制,上述報刊都用木版或木刻活字印刷,就算很受歡迎的書籍,例如銷數達到十萬冊的福澤諭吉(1834—1901)的《西洋事情》初編(1866),也是這樣印成的。
《西洋事情》
雖然如此,幕末日本在出版事業方面已奠下基礎。舉例來說,幕末最負盛名的出版商,如江戶“老皂館”的萬屋兵四郎,“須原屋”的茂兵衛,“山城屋”的佐吉、政吉,還有京都的村上勘兵衛、井上治兵衛等,他們在進入明治以後,仍然相當活躍。還有,長崎的本木昌造(1824—1875)於1852年(嘉永五年)試製日本鉛字成功,1870年(明治三年)他的弟子陽其二開始用鉛字來印刷《橫濱每日新聞》,1872年(明治五年)他的另一個徒弟平野富在東京神田設立活字販賣店,日本的新式印刷就是從這時開始的。當然,要到日本大舉學習西方新思想、新事物,教育文化事業日趨普及之後,具備了近代的條件,日本報業才有飛躍的進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