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 畢馬威的重點審計結果
怎樣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和回避面臨的風險呢?
粵海提出:第一,省政府無償給粵海注資50億人民幣用作償還長期銀行借款;第二,省政府無償注入粵海70億港元的優質資產對沖相應的應收款;第三,省政府再借給粵海16億港幣用以在市場上回購部分債務;第四,粵海通過架構重組,每年減少經營管理費7億港元。
南粵提出:第一、省政府幫助解決面臨的困難;第二,盡快向中國銀行澳門分行、廣東發展銀行澳門分行等中資銀行通報財務情況,闡明利害,希望進行債務重組,把目前的押匯額度(約8億港元)全部或部分轉為定期短貸和長期貸款;第三,做最壞的打算,及早進行破產保護的研究。
粵海開出的單子,第一、第二和第三條真金白銀、實實在在,廣東省政府要一次性掏出60多億港元和70億港元資產;第四條是虛的,有待進一步落實。南粵的要求也很清楚,廣東省政府拿出15億港元只能使得南粵渡過眼前的難關。在當時,這對廣東省政府來講,是一件必須認真掂量才能拍板定案的事。這是因為:
第一,廣東省政府手中沒有粵海和南粵資產、負債狀況詳細資料,注入這麼多現金和資產,能不能把粵海和南粵救活?對此心中無底。
第二,粵海和南粵過去曾經是廣東改革開放的窗口,為廣東社會經濟發展做出過貢獻。現在出了問題,一定要救。但是,廣東的駐港澳窗口企業不只粵海和南粵兩家。粵海和南粵當時面臨的問題,是駐港公司普遍面臨的問題。如果各級政府都用注入資金和優質資產的辦法解決它們的支付危機,由此而引發的道德風險將比這些公司的支付風險更加可怕。
第三,注資、借款都要用港幣,這需要用人民幣去換。雖然,當時全國的外匯儲備是建國以來為數最多的,但是,那1,400億美元國家外匯儲備是面對亞洲金融風暴衝擊,中國敢於向世界承諾人民幣不貶值的物質基礎。僅僅為拯救一兩個駐港企業,就要動用近9億美元的外匯儲備,作為全國經濟最發達、財政狀況最好的省份怎麼好輕易向中央伸手呢?
第四,當時廣東還面臨着嚴重的地方金融機構系統性、區域性的支付風險,不僅存在對境內個人和企事業單位的支付危機,而且也存在對境外支付到期債務本息的危機。用救粵海和南粵兩個企業花費的資源,足可以解決十幾個甚至大部分地級市地方金融機構的支付問題。
1998年10月10日,為進一步摸清粵海的情況,廣東省政府決定聘請國際知名的畢馬威會計師事務所(其英文縮寫為KPMG,以下簡稱“畢馬威”)對粵海和南粵的資產、負債狀況進行審計。10月25日,畢馬威拿出的一份初步審閱報告,顯示粵海和南粵的實際情況比粵海、南粵自己向廣東省報告的情況要嚴重得多。為慎重起見,廣東省政府指令畢馬威從速對粵海、南粵進行正規的重點審計。
1998年11月10日到12月10日,畢馬威集中了200多名專業人士,按照香港會計師公會頒佈的審計準則,對粵海和南粵截至1998年9月30日的綜合資產負債情況進行了重點審計。
重點審計結果見表1.1、表1.2。
表1.1 粵海的資產負債情況
表1.2 總資產調減額的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