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金庸父子皆老饕
近年香港食評界出了個“八袋弟子”,在報上寫專欄推介飲食好去處。私房菜盛行,八袋弟子也曾當起老闆來,開自己的私房菜。熟悉的朋友都知道他旨不在賺大錢,而是“過癮”,因為此人嘴饞,不但喜歡到處尋食,自己也鑽研燒菜,更有興趣和菜館廚師們切磋論食。開家私房菜,既做生意,又可以發揮個人的飲食心得,兩全其美。聽說他經常陪席為客人解釋菜餚特色,樂在其中。
八袋弟子何許人?金庸之子查傳倜是也。香港一眾老饕酒友不少與八袋弟子相熟,因而一次我有緣與他共飯。W夫婦是我在七十年代參與社會運動時認識至今的摯友。W是資深大律師,除了老友,絕少應酬,唯老饕圈則例外。年前一次回港,W夫婦相約眾友在鹿鳴春饗我以酒漕鵝肝、葱燒肥羊等佳味。席中有一人我不認識,就是查傳倜。奇怪W怎會請金庸之子一起吃飯呢?當每一道菜上桌,每換一次酒,見他兩人眉飛色舞地品評切磋;那我明白了。
近年元朗大榮華圍村菜聲名鵲起,固然乃因本身質素,但最初吸引城中老饕遠道而至,八袋弟子是“星探”之一。八袋弟子“發掘”到大榮華,W和饕友聞風而至。W和梁文韜(即今天香港和珠江三角洲無人不識的“食神”韜哥)一見如故,成了好友。W是酒的大行家,建議韜哥好菜必須配上美酒,兩人開始鑽研甚麼酒相配大榮華甚麼菜式。所以,大榮華不但圍村菜無可比擬,還有質優價廉,與佳餚相配的葡萄美酒。
八袋弟子活躍飲食圈,其他方面則非常低調,所以很多人不知他是名人之子。我曾讀過一篇報章專訪,談到人生和生活哲學,八袋弟子說很佩服父親各方面的成就,但自己不會刻意追求成就,他喜歡鑽研飲食之道,既是一門學問,也可享受人生(大意如此)。看來,兒子確比老父瀟灑。
讀金庸的武俠小說,當知金庸是個美食家。《射鵰英雄傳》裏黃蓉是個烹飪能手,丐幫幫主洪七公則是老饕中的老饕,兩人圍繞美食不斷“交手”,作者若非精研飲食之道,筆下決不會如此精彩。洪七公首次相遇黃蓉和郭靖,就被黃蓉的叫化雞所吸引,“老饕如是說”選取的一段,看金庸怎樣描寫黃蓉專誠給洪七公燒菜的花樣!黃蓉用美食吸引洪七公留下來,說還有很多拿手好菜是洪七公還沒嚐過的,洪七公問她是何菜式,黃蓉數出炒白菜、蒸豆腐、白切肉等。真正的烹調高手,在最平常的菜餚之中,愈能顯出高超手藝,道理與武功高手一樣,能在平淡之中現神奇,那才說得上爐火純青的境界。
金庸是美食家顯然無可置疑,然而,懂得燒菜的讀者或會識破金庸未必懂得廚藝,例如有一回黃蓉為洪七公燒了一碟豆腐,她“先把一隻火腿剖開挖孔,將豆腐放入洞內,紮住火腿再蒸,等到蒸熟,火腿的鮮味已全到了豆腐之中,那火腿卻棄去不食。”洪七公一嚐,自然大為傾倒云云。
懂得燒菜的人都知道,蒸豆腐最重火候,時間不能長,蒸過了頭豆腐會老;蒸火腿則相反,需要慢火燉幾小時始能出味。用整隻火腿裹着蒸一碟豆腐,以蒸豆腐的時間怎能把火腿的鮮味全到豆腐之中呢?又如果用燉火腿的時間去蒸,火腿味是進豆腐去,但豆腐一定老得不能吃了。況且,一隻火腿的味道全去了一碟豆腐裏,豆腐不鹹死才怪!
多年前,香港著名食評家唯靈到台灣搞了一個全部以金庸小說食譜作菜的飲食活動,據說也包括了這道火腿蒸豆腐,結果如何我就沒有跟進了。
在現實的廚房裏,平凡中見真章,其實講的是基本功,一位廚師必須基本功扎實,之上能否做出好菜,那就有高下之分了。在香港發展成為今天美食之都之前,全國公認“食在廣州”,除了南方物產豐富,更有歷史淵源,原來晚清民初廣州名廚的地位,可能不下於法國米歇蘭星級大師!讀特級校對《食經》摘文便知分曉。
老饕如是说
“黃蓉笑盈盈的托了一隻盤子出來,盤中是兩碗白米飯,一隻酒杯,另有兩大碗菜餚。郭靖只覺甜香撲鼻,說不出的舒服受用,一碗是炙牛肉條……一碗卻是碧綠的清湯中浮着百來顆朱紅的櫻桃,底下又襯着一些嫩筍丁子,紅白綠三色互相輝映……。他(洪七公)一面咀嚼,一面細看牛肉,原來每條牛肉都是由四條小肉條拼成。洪七公閉了眼辨別滋味,道:“嗯,一條是羊羔坐臀,一條是小豬肋條,一條是小牛腿,還有一條……還有一條……”黃蓉抿嘴笑道:“猜得出來算你厲害。”她一甫畢,洪七公叫道:“是獐腿肉加兔肉揉在一起!”
獐子是武俠小說中常見的俠客獵物,黃蓉故意把獐腿肉和兔肉混在一起,洪七公也吃得出來。
(又一次黃蓉燒了八寶肥鴨和燻田雞腿,還有蒸了雪白的銀絲卷。)……洪七公把雞腿和八寶鴨吃個精光,最後一嚐銀絲卷,驚嘆:“簡直比那鴨子還好吃。””
金庸《射鵰英雄傳》
特級校對
《食經》摘文
做官做廚都擺架子
(晚清民初的廣州)……但新貴們不一定有家廚,尤其精烹海味的。宴請高官講排場的酢,則非有名廚割烹不可。其時西關巨宅、書香門第的家廚,多廚林高手,如嫌包辦館廚師名氣不夠,只好商借豪門大宅家廚,尋且成為風氣。……新貴們如借達官貴人的家廚做菜,為表示隆重,必備四人伕轎接送廚師。做廚師的,上門會菜,也穿長衫馬褂,“埋架”時才改穿圍裙,弄二個熱葷,“推”一個翅或飽的“芡”,就到宴客所在的外邊,或是屏風後面,靜聆主客對菜饌的批評後,又回到廚房,穿上長衫馬褂,坐四人伕轎打道回府了。其後包辦館的廚師,上門會菜也穿盛服坐四人伕轎來去。尋且成了風氣,盛服而又坐轎上門會菜的,必是名廚;沒轎坐的,不會是廚林高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