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時空細節的爻辭
解說卦辭、卦象,我們不能籠統地說,但要知道細節就得反過來由爻說起。六爻中,我們必須要清清楚楚知道所說的是哪一爻,並且要知道自己要問的事或物是甚麼,討論分析時才不致混淆誤會。剛爻(陽爻)與柔爻(陰爻)在《易經》上有一個專有名詞,凡剛爻我們稱為「九」,凡柔爻我們稱為「六」。這種稱呼其實是有特別意思的,本書第三章會談及當我們通過傳統的《易經》去占筮時,其實要求得出六、七、八、九這四個數據,凡奇數就以剛爻代表,凡偶數則以柔爻代表。
為甚麼我們不喚它們作七、八,而稱作九、六?關鍵就是陽的性質是向前發展、增多,所以一、三、五、七、九在十位數字中,以九最大,是極限,易學之理,要到極限才會產生變化,所以如果用七這個數字則向前發展只變為九,仍是陽,還有繼續變的空間和時間。如果不是九,變化不會太大;變化不大,體會未來的禍福吉凶就不會那麼清楚了。相反,如果突然有很明顯的不同,那禍福吉凶就可以很清楚看到。九這個數據就是由陽變陰,九會變八,變成陰。陽和陰的差別可大了,完全是兩回事,禍福吉凶就很清楚了。
同一道理,六和八是陰數,是柔爻。各位大概知道甚麼叫冷縮熱脹,即熱便膨脹、冷便收縮。因此如果說到陰數:十、八、六、四、二中,二將會是最大,十最小,現在我們只有兩個數,求出六和八,其他數就不管了,因此由八變成六,仍是陰,陰變陰,只會冷一點,也不太明顯,但如果突然變熱就很明顯了。因此從陰數來說八變六,六就是極限,但如果陰再變四變二,變成冰,就到了絕對零度,所有物件的變化都會停止了,陰就沒有變動,也不能發展到極限。
當陰到了極限,絕對零度,攝氏負二百七十三度時,物質就會停止活動,因此如果我們要用陰,又要求變化,不令陰靜止不動,就不能用四,更不能用二,所以六就成了陰的極限。陰的極限就會變陽,變七,不是變九。所以易卦爻題數字是以九代表剛,六代表陰,這點我們在日後講解占筮時再作補充。
為了更清楚,我們可以簡單地將六爻→(15)由下向上依次分成「初」、「二」、「三」、「四」、「五」、「六」,但六我們通常不叫六,叫「上」。如果初爻是剛爻,就叫「初九」,如果二爻是柔爻,稱為「六二」,如果是剛爻,則叫「九二」。由於《乾卦》全都是剛爻,所以只出現九字,初九、九二、九三、九四、九五、上九。以上叫法又稱「爻題」。「爻題」何時出現呢?因為《左傳》沒有提及「爻題」,所以有近人認為很遲才出現,幸好戰國中期的楚簡中有「爻題」,我們便知道起碼戰國時代已經有「爻題」出現了。「爻題」反映了中國古人擁有很高的智慧。由於「初」是事情的開始,牽涉到時間的問題,因此「初」字正好說明了這些爻的內容性質和時間有關。另外,既然最下一爻是「初」,「二」、「三」、「四」、「五」、「上」正好說明時間變化,由下向上,如此類推,隱含了事情發展隨時間分為六大階段。
照常理,既用「初」為始,應該用「終」字作結才算合邏輯。初是開始,終是終結。為甚麼改用「上」字呢?上是上下之意,有空間的觀念。用了這一個字,正好說出這「卦爻」,位置的上下跟上下空間非常有關,空間和時間都混合在爻裡,同樣重要。「初爻」既是時間的開始,也是空間的開始,把空間和時間混合在一起,宇宙人生才會發生變化。一切事件,既有時間,更有空間,然後才可以繼續發展,這至少可說明我們中國在戰國時的一種宇宙哲學觀,古人在當時已經知道,要了解這個世界或宇宙,除了時間外還有空間的關係。可以說,這一種觀念一直成為我們中國二千多年來的常識,人人都知道時間和空間的關係。
舉例說,當我們問甚麼叫世界?「世」其實來自中文字「卅」,把「卅」的尾部延長,就是三十年,它不是停止的,而有繼續延長下去之意。是故古人把三十年叫一世,世就是代表時間。至於「界」,上面是田下面是介,介是分開的意思,即將一塊田分開,有界限、界線之意,那不正正就是空間嗎?佛經翻譯中的「世界」二字,上面說的是時間,下面說的是空間。我們中國正規名詞叫宇宙,「宇」就是指房屋,「宙」就是指時間。所以古人說宇是上下四方,宙是往古來今,即古往今來,宇宙同樣有時間和空間的意思。《易經》認為要了解任何宇宙人生事件的變化,一定要牽涉到空間與時間的問題,而且空間與時間是混合在一起的,不能分開。
請注意,西方古代可能沒有這種觀念,細心分析西方Cosmos這個字的字義,它只說空間,沒有涉及時間。西方人空間的觀念比時間觀念重很多,這一直是他們文化上的一種傳統,直至愛因斯坦才有時空合一說。中國雖然同時說時間空間,但是以時間為重,空間是次要的。如果誇張點來說,西方人認為由於有空間,所以產生時間,這點在哲學上、科學上是否對呢?相反,中國人就認為由於時間才產生空間。這不一定是科學,只是古人的一種想法,可見在時空上,中西方的觀念很不同,中國人就是比較看重時間吧!
「爻題」一方面說明該爻是剛爻或柔爻,另一方面則指明該爻在一卦中的上下位置,當我們說《乾卦》的「九四」,大家都會知道是指《乾卦》由下向上數的第四爻,該爻為剛爻。那麼「爻辭」又是甚麼呢?就是在「爻題」之後,有小段的文字對該爻內容加以解釋,說明占問事情的吉凶等。然而,當我們要了解爻時,首先要了解爻的題目,和爻為甚麼要用這些名字去稱呼?例如最初一爻稱為「初」,但最終一爻不稱「終」而稱為「上」;或者上爻既稱為「上」為甚麼下爻不稱「下」,如果不細心思考,便以為不合理。所以從此例子說明古書文字,表面看似很簡單,甚至有點不合乎邏輯,但其實不合邏輯當中,提醒了我們如何用最少的文字,說出最多的內容意義。但今天卻有很多學者讀書不認真,不細心體會古人行文之簡約精煉,只望文見義,以他們「聰明的腦筋」去批評古人之錯誤,提出各種說法,但有很多卻被後來考古學否定他們「偉大的理論」。但他們的錯誤說法卻繼續產生混亂,引導後學繼續錯誤。
「爻題」讓我們清楚分辨一卦之中的六爻究竟指的是哪一爻,在爻題之下附上的文字則叫「爻辭」。《易經》卦中六爻,是由下往上數的,第一爻因為它的位置是開始,所以叫「初」。舉例說,剛爻叫「九」,如果第一爻是剛爻,那麼我們就把它叫「初九」。「初九」是「爻題」,而「初九」的「爻辭」則是「潛龍勿用」。「爻辭」單指該爻的性質內容,通俗點來說,它是解說占筮得此爻時的禍福吉凶。「爻辭」一般字數不多,《乾卦》第一爻只有四個字,接下來第二爻叫「九二」(注意第一爻以「初」字開始,之後二、三、四、五都以爻的剛柔屬性為先),由於這自下向上數的第二爻是剛爻,叫「九」,它的位置由下數上是第二,所以叫「九二」。
「見龍在田,利見大人」,這八個字說明了《乾卦》第二爻所指示吉凶好壞的情況,如此類推。至於「卦辭」:「元亨利貞」,則包含了整個卦的意思。因此相對爻辭來說,「卦辭」的意思,或整個「卦」的意思,已經形成了一個整體的意思,它可能概括敘述一個時代,或者概括敘述一件事件的整體情況,相對來說比較不注重細節。「初九」的「爻辭」是「潛龍勿用」,那就是說潛伏在地下的龍勿用。如果你占筮得到此爻,你應該好好進德修業,不要急於表現你的才能或希望得到世間的任用。相反如果占筮得到「九二」這爻,即「見龍在田,利見大人」,那表示這條龍已經露出田地,嶄露頭角,最利於出現在大人眼前。占筮得此爻者,可能是學有所成,初步可表現其才能,例如大學畢業、博士畢業或剛出來做事,都可以這樣說。既然說「利見大人」,也就是適宜看見九五大人,得到他的賞識,絕對是有利於占筮者。
由於爻本身帶變動的意思,以下各爻處於不同位置,便會有不同的變動。是故我們心裡應該有常識或概念,就是一說到爻的時候,就必然談及變化。不同的爻在卦中反映出這個時代的不同階段,也反映出不同事件在各種情況下的不同變化。所以相對於整個卦來說,爻是變化的,更進一步說,爻是效法天地萬物,人生萬事,其特性是永遠在不停的變化之中。明白這點,我們就可以了解到,即使我們占筮到這一爻,只不過是說我們短暫的未來,或現在的情況;將來,必然是會變化的。《易經》所強調的這一種變化,和黃大仙等地方的靈籤不同,它體驗了宇宙人生的道理──在萬事萬物發展的過程中,好壞總是會向相反的方向發展,即好的會變壞,壞的會變好。因此,即使你占筮得到最壞的一爻,只不過說明你目前最壞,然而只要一旦壞到極點,你應該感到高興,因為未來必然是向好發展的。
試舉一個實例說明:我們常說香港人沉迷股票投機,但大家可有發現?每次當股票升到最高的時候,它沒多久一降就降至最低,是故,當股票降到最低時也不需要傷心,因為那正好說明,不久它就會再次上升。同理,當大家看見香港的樓價落至最低的話,突然就會上升,說明了壞到極點便會變好。因此當我們利用《周易》來做最低層次的占筮時,也可以體會這個道理。某程度上,這也說明做人得意時不要驕奢淫逸,失意時更該進德修業,沉着忍耐,等候時機。其實只要我們學習《易經》有所得,自會懂得怎樣保持富貴榮華,也知道如何通過人為的力量迅速跳過壞運氣,人生便永遠都有希望。因為爻帶變動之意,所以大家只要明白這一點,占筮到好與壞也不用得意或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