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市场:新零售崛起的拉力
新零售不断创新发展是由内部因素与外部因素共同推动的。内部因素主要是消费者的需求,外部因素主要是市场的拉动,两者共同推动新零售的崛起与发展。零售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以市场需求为基准,在实现智能化的同时效率和效益也得到了提升。
现在,零售行业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作用下,逐渐走上智能化的发展道路,类似于盒马鲜生、苏宁小店的智能实体门店在许多一线城市已经屡见不鲜。但是,三四线城市和乡村,尤其是一些位置偏远、交通信息闭塞的地区,还是以传统的零售模式为主,盒马鲜生这种“智慧门店”短期内还不能深入触及。于是,就兴起了另一种购物潮流——拼多多。拼多多根据电商的零售特点,开发出“社交+电商”的营销新方式,在移动支付的环境下,给购物添加了社交元素,开创了新零售行业的格局。
拼多多凭借其“拼着买,更划算”的营销口号,在新零售行业中迅速崛起。它的零售套路不同于天猫、京东、苏宁等大型零售企业,而是在各种大型零售企业创新零售手段之余,看到了三四线城市甚至农村的消费市场。在中国,虽然一二线城市发达,城市人口密度大,消费水平高,但是三四线城市数量居多,而且人口数量多。许多企业在创新技术和应用时,大多只在一二线城市投放,一些欠发达地区往往被忽视掉。拼多多以中下游城市为销售目标,充分挖掘三四线城市的市场消费潜力,将线上购物平台的主要受众群体定位为三四线城市和农村地区的消费者,沿用电商销售模式,赋予社交意义,在新零售中开发新路径。
作为新零售行业的“黑马”,拼多多在短短两年时间内就收获了2亿户付费用户,月成交总额高达30亿元人民币,是新零售行业的新起之秀。拼多多能迅速打开市场,获得广泛关注,源于其新的零售模式。拼多多在开创社交电商的模式下,推出“所有东西都必须与其他人一起拼着买”的新型零售手段,将产品调至相对低价的同时,将社交融入消费者的购物行为中。
消费者在拼多多平台下单后可分享给好友一起拼,若拼单成功卖家就会正常发货;若拼单失败,系统就会在24小时内将消费者所付金额原路退回,消费者可继续拼单。但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会出现拼单失败的现象的,因为拼多多作为一个庞大的购物系统,在数亿人共同使用的情况下,系统中的商品通常不会只有一个人购买。如果消费者在拼多多里没有凑足好友一起拼单,那么系统就会自动匹配该买方与其他买家一起拼单,保证消费者的拼单活动顺利进行。
拼多多通过拼着买的购买规则和较低的价格设置,大量激发、聚集和满足三四线城市消费者需求。在确定主要消费群体后,所制定的销售目标也就更加精准,提高了大量“腰部商户”(由于追求短期销量,采用降价、烧钱等推广方式,而不研究消费者的真实需要)的品牌曝光率,避免其因大牌的压制而失去发展机会。拼多多在打开中低端消费群体的同时,也开启了中老年人网上购物的市场,让那些对网络、电商等不敏感甚至有点抗拒的中老年人渐渐地成了拼多多的忠实用户。通过微信、朋友圈的大量传播和极速裂变的方式,以及带有高黏度和病毒式传播的购物模式,拼多多“开挂”似地迅速打入市场,其速度和效果远超出预期。
拼多多在满足市场需求中,开创出多方互惠的消费模式,在现代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让消费者、创业者及平台等多个方面走向互利共赢。在市场竞争中,拼多多以独特的创新模式,成为成长速度最快的电商平台之一,也带动了一些零售巨头试水社交新模式。
在人工智能的大背景下,当代人的社交圈几乎都是通过智能设备来维系的,用户获取信息的渠道越来越场景化和碎片化,去中心化的思维越来越多地占据着当代年轻人的思想。因此,拼多多以微信为发展窗口,消费者通过微信好友及朋友圈的大量互动、分享,以“砍一刀”的方式让好友助力的同时,不断对其进行心理暗示,使大量用户通过好友的多次分享和“安利”被拼多多“圈粉”。在微信中,凑人数买实惠和团购的形式,让拼多多达到“吸粉”的目的,真正运用和落实了“流量在哪里,生意就在哪里”这句话,将传播速度快、群聚效应明显、好友间订单转化率高、组织间高效管理等优点发挥到极致。
智能时代的互联网与以前相比最大的变化,就是线上智能社交平台人数的大幅度增加。单以微信用户来说,线上活跃人数就高达9亿人之多。其中,当代年轻人作为以微信为主要线上交流平台的微信主要用户群体,在智能科技的熏陶下,更愿意消费,且在消费时大多使用移动支付手段,包括智能平台中的付费项目。
在新零售中,由于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线下实体店的销售程序一般是:消费者到店选购、结账(移动支付或线上支付)。随着智能设备的发展,越来越多的人习惯于用网络解决生活问题。尤其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人们更会“宅”在家中依靠网络消费。
为了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商家们开发出各种新型应用,微信小程序就是其中之一。在实际应用中,微信小程序也随着消费者的需求逐渐扩大。例如,消费者在逛街时,随时可以打开微信小程序,通过附近的“美食”“娱乐”等标签来搜索,从小程序中了解商家及店内的商品后,根据自己的需要去实体店体验,并通过微信小程序精确地找到商家所在的具体位置;在家“煲剧”时,消费者若想吃零食或者点外卖,通过微信小程序选择自己想吃的东西后,可以选择直接去店里自提,也可以让外卖小哥送货到家(有时需要额外付配送费);在微信小程序中,还有一些创作人员会把自己的作品分享到微信公众号中,这些创作人员在长期的创作中积累了大量的“粉丝”,有时“粉丝”想买作者的一些作品,以前都要通过第三方交易平台才能购买,现在只需要通过微信小店即可直接购买。通过这些,微信小程序以低成本把用户的衣、食、住、行、娱、医等全部连接起来,形成一个全能的应用体系。
新冠肺炎疫情让人们度过了一个艰难的庚子鼠年的新春,也让本该热热闹闹、生意红火的春节遭遇“当头一棒”,这场疫情对全国零售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疫情的冲击下,线上零售迎来了新的增长点,而百货店、大卖场、购物中心等线下实体零售业的生存却变得更加困难。但并不是所有的实体店都会面临困境,居民日常生活离不开的便利店、生鲜超市等社区商业甚至会呈现逆势成长的态势。
新冠肺炎疫情对零售业的影响显而易见。一方面,大多数年轻人宅在家里,没有外出逛街的机会,所以会有大把时间用来网上购物,增加了对线上零售市场的需求;另一方面,大多零售企业都要根据疫情的影响来规划经营方式。目前整个经济和实体零售业,并没有处在超高速发展阶段,在出现突发事件以后,它的抗打击能力和恢复能力是不容乐观的。而面对消费者大量、急需的生活用品,零售行业该如何减少消费者的恐惧,稳定供应以满足市场需求,也是零售业发展中急需考虑的重大问题。
在疫情面前,新零售业态仍然发展迅速。面对突如其来的社会危机,在城市被封、交通中断的情况下,便利店、生鲜超市等线上线下零售发挥的作用不容忽视。正如2011年日本东北部大地震之后,又面临着福岛核泄漏产生的社会恐慌,日本以7-11为主的便利店承担了食品供应、稳定民心的重要作用。
对于零售行业来说,经济和社会危机往往是推动零售业发展的动力。“危”中有“机”,每次危机都伴随着各种商业机会的出现,1928年美国金融危机催生了连锁超市;1995年日本泡沫经济崩溃后优衣库和便利店发展起来;2003年“非典”时期催生了淘宝、京东等一批线上零售。在市场需求的拉动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也能成为零售业进化的催化剂,催生出更多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求的新业态。
在新零售的环境下,根据市场需求利用智能手段达到新零售的目标是数字化零售的要求。市场的需求在对新零售做出回应的同时也促进了新零售的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转型与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