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贫的诗意:正在消失的游戏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5章 踩高跷

高跷是秧歌舞蹈中常见的节目,但它的起源可以远推至春秋时代,那两根悠长的竹竿悄悄地插进了童年,惹得孩子们手舞足蹈。

善于模仿本来就是儿童的天性之一,何况需要的东西并不复杂。但要能够运用自如,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竹竿很容易找到,那个年代没有尼龙绳,细麻绳就是最好的捆扎绳索了,但小孩子力气小,往往无法把脚踏木与竹竿捆紧实,走着走着就松了,经常是人仰马翻。有个小孩出了主意,麻绳应该先用水浸湿,然后再予以捆绑,水气一干,果然解决了捆扎不牢的问题,引得大伙一阵敬佩。

玩高跷自然是男孩的专利,女孩子只有担心、鼓掌的份。为了在小姐们跟前显示自己的能耐,过河是高跷必然要上演的节目,怎么过呢?双手紧紧抓住竹竿的上半截,一根竹竿做支撑脚,另外一根在河水里试探,找到结实的支点了,然后再把重心移过去。但说得轻松,走起来却远不是这么回事儿,经常是重心一旦移过去,就开始下沉,深陷污泥之中。这是考验意志和耐力的时候,因为用力过猛,就很容易失去重心倒向水面。男孩们小心翼翼地挪动着身体,直到摆脱困境,会赢得一阵欢呼。

有的男孩由于技术不熟练,经常把竹竿插进石头缝里,立在河面进退不得,别的伙伴也没有办法去营救他,只好去喊大人,大伙知道,结局必然会遭到一阵兜头痛骂,甚至没收、毁掉所有的竹竿。

失掉了竹竿的孩子们怏怏地坐到小河边,回味着刚才惊险的一幕,突然又哈哈大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