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洞察:消费者变了,代际更替带来品类分化和新品牌的机会
品牌要增长,每年的新增消费者从哪里来?
中国每年高考人数1000万人,每年大学毕业900万人,都是源源不断的新用户。(注:2020年预计高考人数超过1000万,大学毕业生预计874万。)
“新中产”“Z世代”成为主战场,“新中产”泛指“85后”,“Z世代”泛指“95后”。变化带来机会,消费者变了。
“新中产”:为幸福和发展的需求花钱
吴晓波频道在连续几年的《新中产报告》中,为“新中产”下了定义,认为以“有条件能够满足持续的非必需型消费”作为判定“新中产”的标准最为合适。
必需型消费:满足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的消费,包括衣食住行这些日常最基本的支出。
美好型消费:美好型消费,也称为幸福感消费,其与发展型消费都属于非必需型消费。
不同的是,幸福感消费是纯粹花钱买开心、买幸福感,或是花钱减少不幸福感,是一种基于兴趣、真正源自内心的消费,不受外在因素的限制。
发展型消费:带有外在目标的消费,也称为功利型消费,不论这个目标是社会地位、他人的尊重或是投资自我,所有的这一类消费,都是为了实现外在的目标,都是为了让自己变得更好。
与其说它们是消费,不如说是一种带有自我投资属性的支出,为此消费的“新中产”希望有一天能够从中得到更多的回报。
发展型消费的目标包括但不局限于:
节约时间、提升地位、提高效率、增加财富、提升能力、变得健康、提升魅力……
具体体现在买没有买过的东西,花更多的钱买更好的东西等。
来源:吴晓波频道《2018新中产白皮书》
● 新增消费:原来没有买过的商品和服务,现在买了。
● 品质升级:同一类消费,比原来买得更贵、更多。
● 性价比升级:同样的价格,买到的东西比原来更好、更方便或收获感更强。
“新中产”仍然是一个重视性价比的群体,但在关注性价比之前,“新中产”会首先关注品质,在品质达到“新中产”的基本要求后,性价比才会成为他们消费决策的重要考量标准。
自有品牌专业零售商经营模式(Specialty Retailer of Private Label Apparel,SPA)正是对应于此,在确保产品品质的同时,通过去标签化,降低品牌溢价,压缩渠道层级,既做品牌也直接做零售,做垂直一体化整合,从而降低最终售价。类比日本的无印良品。
这些需求,如果体现在新品类、新品牌的出现,就是新增消费;如果体现在品质的提升,就是品质升级;体现在供应链效率和消费者关系的创新改变,以信息化改造、直营、ODM贴牌、去标签化等方式减少与消费者之间的中间环节,就是性价比升级。
“Z世代”:注重个性化,社交,表达自我
以“95后”为主的“Z世代”继承了“85后”的消费升级特征,显得更个性化和多元化。
随着“Z世代”迅速融入主流社会并成为国内消费市场的主要群体之一,有机构预测,2020年“Z世代”将占据整体消费力的40%,不仅如此,他们已经掌握了一半以上的话语权,成为社交媒体上最活跃的力量。也正因如此,“Z世代”聚集的基地——B站,被誉为最大的年轻人文化社区,正在成为品牌聚焦关注的新战场。
数字化原住民,催生“宅”经济
“Z世代”是源自西方世界的流行用语,意指在1995至2009年间出生的人,他们是数字时代的原住民,从一出生就接触互联网、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等科技产品,并随之一同成长。
消费能力强,能赚敢花
根据KANTER《2019 Z世代消费力白皮书》发布的数据,中国拥有世界上最庞大的“Z世代”(1. 5亿人)。除人数众多外,“Z世代”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能赚敢花。《2019 Z世代消费力白皮书》显示,“Z世代”每月平均可支配收入达3501元,且“Z世代”对主要品牌的消费渗透已经与上一代持平。35%的“Z世代”有多样化的收入来源,比如B站up主、直播网红等。白皮书还预测,到2020年“Z世代”将占据整体消费力的40%。所以也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品牌都在瞄准“95后”和“00后”了。
社交与消费行为紧密捆绑
除了高消费潜力之外,“Z世代”还是互联网的重度使用群体,对于“Z世代”而言,社交行为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消费行为。
《腾讯广告:Z世代消费力洞察报告》显示,“Z世代”每天花费56.2分钟社交聊天,53.39分钟看视频,47.56分钟看文学小说,43.48分钟听音乐,42.71分钟看短视频,38.47分钟看新闻资讯,27.12分钟逛购物网站。每天上网3小时,是“Z世代”的标配。
对于互联网的重度使用,也让Z世代更愿意接受用户原创内容,相信自己关注的网红和意见领袖。他们对于网络信息更敏感,更愿意进行与商品消费相关的互动行为,有着更强的互动意识和分享意愿,他们对于评价的态度非常积极主动。
除了积极从社交网络渠道获取信息和发布信息之外,年轻的“Z世代”相对主流消费者,品牌忠诚度更低,更喜欢尝鲜。商品的好评度是“Z世代”在购买决策中最为关注的因素。
中国当代消费者和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消费者非常类似
营创实验室在过去3年对日本生活方式品牌的商业考察中,发现中国当代消费者和日本20世纪80年代的消费者非常类似:
1.个人化。注重感情寄托和表达自我。
日本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年轻人和中国的“95后”非常类似。他们出生于国家经济高速增长的时期,自出生起生活环境相对优越。因此,他们有较强的消费欲望,在消费上更加大胆,也更加追求个性化。
从那时起日本的消费单位从家庭变成个体,消费风格从追求一致变为彰显自我。
以7-Eleven为代表的便利店兴起,就是最好的例子,便利店里面售卖的大部分商品,包括即时速食和个人用品,都是针对单身人群提供的。
另外,家居领域,也有从大件家居用品到小件家居杂货迁移的趋势;家电领域,从大家电全家购买决策到小家电个人购买决策转化的趋势势不可挡。
国内刚刚上市的小家电第一股——小熊电器,就是最好的例证,家电板块已经10年以上没有公司上市了。
2.追求性价比。不再为商品的高品牌溢价和高流通成本买单。
在高速发展、欣欣向荣的社会,民众的消费信心强,取向相对统一;一旦经济增速放缓,阶层差距增大,需求就开始分化。
有人消费低价产品,有人购买奢侈品。消费者的地域分布、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在社会分化的过程中,走轻奢路线的公司和主打性价比的公司,都有机会发展起来。
这时面向大众市场通货的企业要主打“性价比”,因为消费者对于商品价值与价格的判断力增强,追求“更好更便宜”,供应链效率提升使得零售环节缩短,使消费品的性价比提高。
一个零售公司,参与到上游的产品设计和制造,这就是SPA——自有品牌专业零售商经营模式。SPA能实现极致的性价比,它最早由美国服装巨头GAP公司在1986年提出,是一种将商品策划、制造到零售都整合起来的垂直整合型销售形式。由日本优衣库、无印良品成功运用并推广。
当经济泡沫破碎,因为收入紧缩,人们不再为商品的高品牌溢价和高流通成本买单,优衣库这样的企业就能迅速发展。
此时,大众的需求是去品牌溢价,人们开始撕掉标签、隐藏标签,无印良品就诞生于这个时期。
3.小众品牌的时代到来。细分需求的满足,轻奢带来即时愉悦。
《第四消费时代》中提到过一个“分众”的概念,原意为“分裂的大众”,大众感性认知的多样化和个人资产的差距体现在了消费行为上:“人们开始根据自己的感性、好恶来生活”,进而整个社会的消费从“have时代”(拥有的时代)来到了“be时代”(自我完成的时代)。
“be时代”即意味着消费者购买产品的过程也是一个“自我完成”的过程。
“小众品牌”的时代里的“小众”指的就是对于细分需求的满足:包括但不限于功能、价格、场景、人群等。
在中国,供应链极度成熟和便捷,除非存在技术优势,例如吉列对于剃须刀专利的控制、戴森吹风机核心的电机转速,对于大部分的消费品创业者而言,一开始就是在红海中竞争。
如今的中国社会分层非常明显,不同的消费层次和购买倾向体现在品牌上:大众品牌的时代已经逝去,小众消费品时代正在来临。
消费者的心理诉求和感性诉求,慢慢转变成社会消费的主导性力量。消费者追求“小确幸”:“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是品牌创造差异化的核心,但本质上也是消费者对于品牌的诉求所在。
因此除产品外,新品牌更多地需要通过内容、社群、口碑、价值观来对用户产生吸引力,再来持续地带动运营,品牌需要找到自己的“超级用户”。
成熟品类中的品牌分化和本土化,催生了“小众品牌”:大品牌或者大集团的“通货”“教育”了市场,但满足的也只是大众需求的公约数,新品牌的突围要抓住细分痛点和人群。
在日本20世纪七八十年代,如同今天的中国,大型商品如家电等已基本普及,商品逐步趋于小型化,消费者渴望用小价钱买到即时愉悦。同时商品的精神属性增强:消费者开始看重商品的附加价值所带来的精神满足,这时,走轻奢路线的小众品牌开始迎来百花齐放的时代。
不一样的是,中国年轻消费者是与移动互联网、社交网络和流媒体视频一同成长起来的。
他们是互联网重度用户,互联网原住民。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的高度渗透,“刷屏”(Screening)成为获取信息的源泉。凯文·凯利在《失控》中说:We no longer read,we no longer watch,we screen.(我们不再阅读,我们不再看视,我们刷屏。)
互联网环境让“85后”“95后”变成“宅”一族。
对于这一代人来说,口碑比广告重要。买东西不光看广告,广告只是入口,具体购买前,还要看社交口碑。
在这种情况下,看一个品牌有没有生命力,就看有没有人在互联网上谈论你,评价你,看你的口碑是好是坏。如果没有人在互联网上谈论你,很快新的人群就把你忘记了,因为他们就住在网上。所以,口碑的力量非常重要,粉丝的力量非常重要。
随着带宽技术的进一步提升,内容视频化,带来新品牌建设的好机会。谷歌公司预测,未来互联网内容80%都是视频。“85后”“95后”习惯看视频,这也是抖音、快手、B站能迅速发展的原因。
互联网社交媒体的个性化带来细分市场和小众品牌的机会,代际的更替带来新品类的机会,品类分化带来新品牌的机会。
本节思考
【代际更替带来品类分化和新品牌的机会】
● 新中产:为幸福和发展的需求花钱。Z世代:注重个性化,社交,表达自我。
● 消费趋势之一:个人化。注重感情寄托和表达自我。
● 消费趋势之二:追求性价比。不再为商品的高品牌溢价和高流通成本买单。
● 消费趋势之三:小众品牌的时代到来。细分需求的满足,轻奢带来即时愉悦。
微信公众号 B站:@营创实验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