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论双胞胎——福利和补贴的区别
福利和补贴的区别是每次做薪酬规划的时候必被问到的问题。
先说概念:
补贴:不指定使用范畴,现金形式。
福利:指定使用范畴,非现金形式。
举个例子:
话费补贴:每个月200元,随薪酬发放。
话费福利:每个月200元充值卡,从行政部领取。
概念就是这么简单,但是真正在应用的时候,福利和补贴发挥的作用和使用方式完全不一样。
补贴,字面意思就是补充性津贴,所以说设置哪些补贴,要看公司需要给员工补充什么。
2.6.1 补贴的分类
1.因工作内容差异引起的补贴
最典型的就是高温补贴,因为岗位工作在户外高温条件下进行,为了平衡和坐在办公室工作的差距所付出的补贴。
再一个就是差旅补贴,是因为工作内容涉及大量的非本地工作,为了平衡和本地工作之间的精力与体力输出差距所付出的补贴。
这一类补贴会因为职能的不同、岗位的不同和工作职责的不同而不一样。
另一种是兼任,岗位职责不清晰在国内太普遍了,比如同样都是人力资源专员,其中一名员工还兼任一些行政工作,定薪的时候肯定要给兼任的员工多一些,否则内部薪酬公平性会出问题。但公司没有人事行政这个岗位,在薪酬体系里找不到,这一部分薪酬没法加到基本月薪里,这时候就要靠补贴里的岗位津贴拉平了。现在大部分公司直接把它加在基本月薪里,就属于非正规操作。这在薪酬体系乱的时候影响不严重,但一旦未来梳理薪酬体系,员工薪酬散点图会乱得让你头疼。
所以,梳理薪酬体系不是一上来就直接拉开整个宽带薪酬体系,而是先从细节入手,把不规范的细节梳理清楚之后,后面做起来会顺畅很多。
2.因员工能力素质不同引起的补贴
能力素质有的能用客观指标表示,比如学历、工作履历、历史绩效,我们把这些称为员工硬实力。但是也有一些很难准确衡量的,比如理解能力、团队融合度。
我在挑选自己团队成员的时候经常看一个人是否“通透”,具体来说就是一说就通、一点就透。这就属于很难衡量的指标,称为员工软实力。
每个公司都有那种硬实力特别强,但就是融不进团队,理解不了领导意图的员工。工作过程中老是你说前门楼子,他聊胯骨轴子。在工作中最怕这种“跨服聊天”,和你不在一个频道上,硬实力再强没有用。
对于硬实力,薪酬体系里有能力素质模型,能为能力强的人提供更高档位的薪酬。
但是软实力就麻烦了,没法客观衡量,所以我们只能通过主观评价的方式,让领导、团队自己去评价每一个人,综合各方意见给出答案,然后给予软实力很强的人更高的岗位津贴。对,你没听错,这也放在岗位津贴里,和之前的兼任在一起,原因是单独建立软实力补贴会引起某些员工的不适和不满,毕竟公司评价员工的角度不是和所有员工都一致,为了避免内部矛盾,这种补贴要尽量做到隐秘、保密。
2.6.2 福利的分类
1.实物福利
我想很多80后、90后小时候帮父母从单位搬过柴米油盐吧。在物资相对匮乏的时候,实物福利就是最实惠的,并且公司统一采购能够拉低成本。后来实物福利演化成礼品卡、礼盒等形式。再往后实物福利仿佛成了国企专属,因为操作耗时耗力。私企一般只在特殊节日发实物福利,比如中秋节的月饼。当前因为国家政策,实物福利越来越少了。
2.工作辅助性福利
班车、食堂、茶水间这些属于工作辅助性福利,会让员工有更好的工作环境和工作状态。虽然这些项目的最后费用归类不一定和人力资源成本有关系,但确实是花在了员工身上。
3.制度性福利
自由工作制、特别年假、女性特别时期假期等属于制度性福利,和钱没有直接关系,但是能够给员工更好的企业归属感。这在国内还未普及。此外,这项福利需要人力资源有强大的话语权。
4.员工保障类福利
商业健康险、高端医疗险、工间按摩、健身卡等这一类保障员工一直处于健康身心状态的福利,现在是最火的。毕竟如果公司里全是一群亚健康的人,工作效率能高到哪去?有些公司还给高管的家属提供健康类保险和其他福利,这样提高员工家属对于公司的认可度和家庭和谐度,侧面帮助员工有更好的工作心情。
5.生活权益类福利
视频网站的年度会员、外卖网站年度会员这些年轻人常用的App权益类福利是当前很多公司开始迎合年轻人去做的,而且成本极低,某一项一年一个账号也就100多元,还能让年轻员工感受到公司的关怀,简直太划算。
小贴士
补贴和福利最大的区别在于:补贴是补充性实质薪酬,而福利是增加体验性的非实质薪酬。可以说,两者做的完全不是一件事情。薪酬里有四个模块:固定薪酬、浮动薪酬、补贴、福利。每一个模块发挥的作用都不一样,否则也不会单独存在。认清它们的作用并充分利用,才能让公司的薪酬体系有效实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