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章 西进
当窦建德在河北小心经营的同时,也时刻关注着杨玄感的动向。杨玄感起兵之后短短十几日内便聚集了数万兵马,在黎阳仓的后勤支持下又收拢了大河沿岸的数支义军,连江南地区都有人打着杨玄感的名号起兵,一时风头无两。
于是杨玄感在黎阳任命投奔而来的东光县尉元务本为黎州刺史,赵怀义为卫州刺史,河内郡主簿唐祎为怀州刺史,又拜李密为谋主,集结大军屯驻在黎阳。
黎阳位于河北河南交界之处,向西可以渡过黄河直达东都洛阳,如果选择绕过东都则可以抵达潼关,而向北则可以攻略整个河北幽燕之地,蓄势待发的杨玄感军无论向哪一个方向进发,都将彻底改变这一地域的局势。
特别是本就人心动荡思乱的河北地区,甚至有多股义军主动派人南下联络杨玄感,希望接应黎阳大军北上断绝杨广的归途。
以杨玄感如今的威望,一旦进军河北,各地必将从者如云,届时每一支力量都只能被迫的在杨广和杨玄感的决战中做出抉择,作为叛隋的义军势力,几乎只有一个选择。
甚至连高士达在此动荡的局势中都派人南下向杨玄感表示顺从之意,唯有窦建德对此不置可否,仍旧不做表态。
窦建德私下与诸将说:“杨玄感若能舍弃东都,果然率军北上与杨广决战,则河北人心必为其所用,到时候或许他真的能创建光武帝在河北的局面,而我等也只能和铜马军一样为王前驱,但我观杨玄感此人绝不会选择北上。
他乃是隋朝贵胄出身,虽然在关东起兵,但所信赖的李密、元务本等人却都是关陇旧族,可见其人心中的根基仍旧是关中与东都的关陇大族。杨玄感既然与我等河北英豪素无牵连,又怎么肯舍近求远北上依靠我等?我料定他不会向北。”
尽管有人依旧反对,但窦建德说:“若是杨玄感真的北上,我窦建德愿意亲自去他帐门外请罪效劳。”众人便也不再谈此事,耐心等待杨玄感的动向。
果然如窦建德所预料,尽管亲身接触过河北义军的勃勃生气的李密一再劝说杨玄感北上,言说河北民心可用乃用武之地,但杨玄感却始终犹豫不定。
犹豫之间,一件意外的事情最终促使杨玄感下定决心选择西进。
被杨玄感任命为怀州刺史的唐祎竟然重新叛回朝廷一边,并逃到东都面见留守的越王杨侗,将杨玄感起兵的方略谋划全部一一道出,引发了朝廷方面的极大恐慌,东都主政的民部尚书樊子盖急忙下令调集军力防御杨玄感。
原来唐炜在杨玄感起兵之初就投靠杨玄感,并且卖力的献计帮助杨玄感快速平定了黎阳附近,隐隐有将自己视作杨玄感谋主的架势。
但唐炜出身关东士族,随着越来越多的关陇士人从长安、东都赶来投奔,他们在杨玄感周围形成的小圈子反而开始排挤作为“外人”的唐炜。
特别是大名鼎鼎的李密赶到后,立刻被杨玄感拜做谋主,李密又不喜唐炜对杨玄感过度奉迎的姿态,认为此人品格低劣不应当留在杨玄感身边参与决策,于是进言将其任命为怀州刺史打发了出去。
虽然被任命为怀州刺史,但怀州黎州卫州都是在原本的黎阳郡周边,一旦杨玄感大军离开,这里都只是后方而已,因此自觉坐了冷板凳的唐炜竟然一怒之下又投回了朝廷。
闻知此事的杨玄感大怒,于是下定决心抛开李密北上河北的上策以及进军关中的中策,调集大军直接向东都进发。
李密依旧还是那身青衫儒士装扮骑马随从在杨玄感军中,手中拿着一柄铁如意,仅仅落后杨玄感半个身位。他眉头微蹙,对杨玄感道:“明公,如今东都已有戒备,越王虽然年少无知,但樊子盖至少还算的上知兵,如果我军在坚城之下迁延日久又不能克,杨广所率的大军尾随而来,恐怕非为我军之福啊。”
杨玄感身材高大,此时身披一身涂成暗银色的铠甲,加上胯下骏马,几乎比身边的普通骑士高出一个头,被众人簇拥在中央显得极为威风凛凛。他与每一位关陇高门子弟一样,从小锻炼武艺,加上身材高大,力气和耐力都有着极为惊人的天赋,早就暗中有项羽再世的名号,只是受制于杨广的忌惮才一直未曾在军中施展过身手而已,如今得以掌握数万雄兵,摆脱掉杨广的掌控掣肘,真犹如小霸王孙策下江东一般,心情极好。
杨玄感听到李密的话语,知道这位他最信赖的亲信又准备劝他放弃攻打东都洛阳,转而直奔长安旧都了。这些话李密这些天来已经多次与他说过,但杨玄感对局势却有自己的看法。
听到李密再次提起这些,杨玄感意气风发的停下马身,以手戟指向远方沿着浩浩汤汤的黄河排开的雄壮队伍和更多身着百姓服饰聚集在道路两侧的人群道:“吾弟所虑自有道理,但你看我等如今拥有数万精锐强军,又有如此多的百姓箪食壶浆赢粮而景从,每日投军者数千上万,可见颍洛人心俱在我方,东都不过数万人马,哪里能挡的住我军一击?
如今朝廷名义上未曾迁都,但中枢早就转移到了新建的东都,百官群贵及其家眷全都聚居于此,只要我们攻克东都,则朝廷百官便落入我手,杨广便如无巢之鸟,自然就会土崩瓦解,我以世家贵胄之名足可以行废立之事,天下传檄可定。
如果转道关中,无异于将东都留给杨广,使其尚有归处,届时我等占据关中与昏君再相互攻伐,不知何日方能平定天下了。”
他虽然大业尚未成就,但眼见形势一片大好,已经没有什么耐心再与杨广慢慢纠缠了,何况隋军中能战的大将统帅都已经被派往辽东,樊子盖等人虽然位高名重却根本不被他放在眼中,就连一向信赖的李密的话也不大愿意听从。
听到杨玄感这般话,李密也只好暗叹一声,闭口不言,毕竟杨玄感今日已经算是半个人君,做臣子的也没办法硬去改变他的决定。
不过李密对自己和杨玄感依旧充满信心,正如杨玄感所说,如今的局势对他们极为有利,隋军最优秀的一批将帅,屈突通正在从辽东取道河北返回途中,来护儿、杨义臣在青州沿海未回,张须陀兵力微小,两京的朝廷留守中枢一时竟无人可用。
樊子盖虽然收到唐炜的通报后立刻派兵加强了黎阳附近的防御,但杨玄感军在李密的建议下却绕道汲郡渡过黄河,一举突破隋军的黄河防线。隋军按照对阵普通义军的经验并未防备,孰料杨玄感军的素质远超普通义军,竟然能统帅数万人马一日急行六十余里,突然渡过黄河,顿时大乱,纷乱间不断有人向杨玄感投降,加上各地来投奔的百姓,让杨玄感军的规模扩大到了十万之众。
就连一向冷静沉稳的李密也不由为之振奋不已,大丈夫手提十万雄兵,纵横天下哪里去不得,因此再听到杨玄感坚绝攻打东都的话语也就不再坚持,暗暗定下心来为杨玄感谋划攻取东都一事。
二人交谈间,一名骑将在数名骑兵的簇拥下迎面飞驰而来,越过大军前阵在杨玄感等人面前五十余步才停马步行而来,正是杨玄感之弟杨玄挺,目前已经被杨玄感任命为前军督将。
只见杨玄挺快步跑来,隔着十几步远近就喊道:“大兄,樊子盖命河南赞治裴弘策率军三万出于上春门拒守以阻我军!”
杨玄感厉声呵斥道:“军中消息哪里可以大呼小叫,汝今为将还是这般轻佻,如何承担我杨家重任。”却又忍不住面露喜色转头对李密道:“东都果然无人矣,法主可为我破之。”
李密微微一笑,在马上稍稍欠身答道:“敢不从明公之命。”
日光正盛,照在二人身上,在身边聚拢的众人眼中真有耀目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