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希望人生-3
下篇
1
刚到这个厂时,映入他眼帘的是一片新建厂房欣欣向荣的景象。当他坐在办公室里两天,看到手头的这份文件《关于村办厂申报集体企业目录》时,他明白了,不管厂子行不行,作为他这个年龄,一半为了自己,一半出自良心好好地踏实地干工作。
这样的日子过了半月后,他承认自己会胜认这个工作的。
再说,这个厂子的位置位于县城东北角,正好从乡里、家里来的乡里乡亲都可以从这里落脚、休息;再说他人缘一向很好,朋友也特别多,他两个孩子单位不错,捎回些苹果、梨什么的放到厂办公室,他便诚恳地让他们吃,吃来吃去,他自己也习惯了,干脆不往家带了,就地请吃算了。
你说他这样豁达的人,朋友能不多吗!让他好不满足,好不快乐。
2
在周未或过节之际,孩子们只要一回来,他便嘱咐该回家看看了。于是领着孩子们回家走走,给祖上上坟等等。其实家里也没个椅子坐,无水、无烟,全是邻居侍候,渐渐地不愿麻烦别人,再加上工作确实忙,自然不自然地没机会回去了。当妻子的很讲究,走的时候,房子收拾得很好,但是房子长时间不住人,也不行。于是打算把房子卖了。他一听坚决不同意,卖房子等于丢了祖宗、要他的命根子,家也不成为家了,没了根,怎么行呢?坚决不卖。
3
可是无巧不成书,,村里正有两户人家打算买下这房,一户是二柱子,他上有母亲,住在大北房;有两个儿子,今年大的该说媳妇了,但是兄弟两个挤在一间东头小北屋,真要娶媳妇怎么办呢,再说这样的条件,谁家女儿跟啊。两个孩子对学习均不感兴趣,考不上学务农,加上结婚盖房也得一万五千元啊。二柱子想花3000元钱买下房,可以省一部分钱,再说邻居一辈子不可能不看顾乡亲情吧!
另一户是大伟子,他也是上有父母,下有两个未成年的儿子,主要是他养着几百只鸡,还有两头牛,院子里满满当当的,屋子里更是下不去脚。他早有这打算,买下这房,让父母和两个孩子过去住。于是赶紧在赶集时凑了2500元,又跟别人借了500元,才凑齐3000元买房。
但是他呢,考虑来考虑去,也是挺为难。
就在这时,他从电视上、报纸上看到了希望工程捐款热潮、捐助失学儿童上学之事,他心动了。再说物价上涨这么快,农民一年才打几百斤麦子,忙活半天还不值肥料钱呢。家里有生病的,自然拿钱拮据,每每都是卖些鸡蛋、卖些粮食来凑合,至于那些病老体弱的,只是晒太阳,过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啊。
“农村依旧很穷,生产力依旧落后”一直缠绕在他的脑海里:我原是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幸亏念了那两年书才有了今天。我应该为村里尽点力,让孩子们坚持念书。每次我回家,乡亲们端茶送水,围了一层又一层,前呼后拥,好象我是个归国华侨,围着问这问那:说孩子、说大人、说土地、说房子,说当前形势,麦子一斤才6 毛钱,玉米每斤才4毛钱,1度电多少钱,1袋化肥80元钱,整天给地白搭工夫,孩子上学的学费、一家人的吃穿,日子是越过越难啊!看着乡亲们被穷折腾的恐惧、无可奈何的眼神,听着乡亲们一句句让人心动、呵人心牵的声音,他怎么能无动无衷呢。
4
他在盘算这事:如果我把我家房子办成一个作坊,让村长负责发展一项目,给村里人一个挣钱的机会,不但乡亲们自己手里有了钱,还可以多挣钱让孩子们上学,至于本钱和设备我自己出,并且以后分文不收,供应孩子的学费,给孩子们买图书,岂不是很好吗!对,就这么办,让村里的孩子有学上,让乡亲有一个在社会上竞争的意识,自力更生,奋发图强,使我村尽快走向文明、现代、富裕!
实际上他在不断完美着自己,完美着自己的心灵和灵魂,使自己的思想得到了升华,上升到超越自己的境界。他把他房子作厂房、投资办厂为“希望工程”捐资一事,顿时在整个乡镇沸腾了,特别是村里的乡亲、孩子更是信心满满。这事象冬天里的一把火,照亮了村里人的心扉,点燃了他们新的希望、活的信念。
一方面村里人在积极地筹备着,一方面他联系售货单位,跑有关的部门,以最快的速度让设备投入运营,让乡亲熟悉操作规程、工艺技术,在1993年8月18号正式开业了。这天,他领着妻子、姑娘、儿子来了,他们的到来,带来了希望,带来了财富。他似乎为自己活着的意义找到了答案,为乡里乡亲尽快走向经济富强村“添了油,加了醋”,为了村里的孩子攻攻不倦地学习,学习之后成为国家的栋梁,成为村里的有志之士注入了营养液。
5
生活教人成长的方式往往是严酷的,但是他仍极力鼓励自己要活要活要活下去,每天每天每天开拓着。他觉着自己是个平凡的人,做了一件非常平凡的事,有益于自己,有益于村民,他非常自信和满足,他相信自己的智慧和能力,不能向命屈服。另一方面,他出资捐助“希望工程”为孩子们上学之事,是多么辉煌,多么自豪,对于他来说,就像那温暖的太阳,而太阳每天都是新的。
1998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