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银行运维架构:解密与实战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2.1 传统架构从无到有的演进

关于国内银行业IT建设的发展历程,要从20世纪70年代引入理光-8型主机系统以及后续陆续引入的M150小型计算机开始说起,这些“高大上”设备的引入标志着我国银行业正式从手工记账的“纯人肉”模式,开始向电子化、信息化等代表着先进生产力的科技银行转变。信息化手段的运用解决了当时银行营业网点业务量激增导致的手工处理响应慢的问题,初步实现银行营业网点内业务开展的自动化处理。然而受限于当时的计算机通信线路、通信技术等客观因素,跨行、跨省甚至网点间系统都相对分散、独立,各个系统分散处理、独立存储业务信息,各分行、支行、营业网点形成了一个个完全独立的信息孤岛。

20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随着银行网络化信息系统的建立,银行业实现了各业务联网区域的互联互通。特别是以中国人民银行建立的全国电子联行系统(EIS)为代表,EIS是专门用于处理异地(跨行、行内)资金清算划拨的系统,标志着我国进入全国互联互通时代。银行业全国互联互通的实现为银行IT架构从信息孤岛式架构向数据集中式架构转变奠定了基础。根据银行核心系统的部署位置划分,我们可以把商业银行IT基础架构分为分散式架构和集中式架构,下面分别展开具体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