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花麹
白面五斗 赤豆〔1〕七升 杏仁三两 川乌头〔2〕三两 官桂二两 麦糵〔3〕四两,焙干
右除豆、面外,并为细末。却用苍耳、辣蓼、辣母藤〔4〕三味各一大握,捣取浓汁。浸豆一伏时,漉出豆蒸,以糜烂为度,豆须是煮烂成砂,控干放冷方堪用。若煮不烂,即造酒出,有豆腥〔5〕气。却将浸豆汁煎数沸,别顿放,候蒸豆熟,放冷,搜和白面并药末,硬软得所,带软为佳。如硬,更入少浸豆汁。紧踏作片子,只用纸裹,以麻皮〔6〕宽缚定,挂透风处,四十日取出,曝干即可用。须先露五七夜后,使七八月已后,方可使。每斗用六两,隔年者用四两,此麹谓之错着水。李都尉玉浆〔7〕乃用此麹,但不用苍耳、辣蓼、辣母藤三种耳。又一法,只用三种草汁浸米一夕,捣粉,每斗烂煮赤豆三升,入白面九斤拌和,踏,桑叶裹,入纸袋,当风挂之,即不用香药耳。
已上风麹
【注释】
〔1〕赤豆:豆科植物赤豆Phaseolus angularis Wight.的种子。性平,味甘酸。
〔2〕川乌头:为毛茛科植物乌头(栽培品)Aconitum carmichaeli Debx.的块根。性热,味辛,有毒。川乌头的栽培,始于北宋,其野生的称为草乌。现在造酒药时也有添加草乌的。
〔3〕麦糵:麦芽。麦芽是经过加工发芽的大麦,其中富含的淀粉酶能使淀粉转变成麦芽糖及糊精。
〔4〕辣母藤:底本多处讹作“勒母藤”,径改。本书《顿递祠祭麹》中称辣母藤为蛇麻的别称,也有说法称“辣母藤”是唇形科植物益母草Leonurusheterophyllus Sweet.的别名。
〔5〕腥:底本作“醒”,据《知不足斋丛书》本改。
〔6〕麻皮:桑科植物大麻Cannabis sativa L.茎皮部的纤维,韧性好,可用于编织。
〔7〕李都尉玉浆:不详。
【译文】
白面五斗 赤豆七升 杏仁三两 川乌头三两 官桂二两 麦糵四两,烤干
上述各物除赤豆、白面外,一起磨成细末。另取苍耳、辣蓼、辣母藤三味药各一大把,捣取浓汁。浸泡赤豆一伏的时间,再过滤出来蒸,以蒸得软烂为标准。赤豆必须煮得烂透,成为豆沙,控干、放凉后才可用。如果煮得不烂,就用来造酒,会有豆腥味。把浸泡赤豆的汁水煎煮到多次沸腾,另外放置,等待赤豆蒸熟放凉之后,将浸豆汁水与白面及药末一起拌和,要软硬适当,稍软为好。如嫌稍硬,就再加入少量浸豆的汁水。然后迅速踏踩成麹坯,只以纸包裹,用麻皮宽松地捆绑好,悬挂在通风的地方,四十天后取出晒干就可以使用了。还要先露天放置三十五个晚上,七八月以后,才能使用。每斗米用此麹六两,第二年的陈麹每斗米用四两,这种麹称为“错着水”。李都尉玉浆也用这种麹,但制麹时不加入苍耳、辣蓼、辣母藤三种药。另一种方法是,只用这三种草药的汁将米浸泡一夜,再捣成粉,每一斗米中掺入煮烂的赤豆三升与九斤白面拌和,踏成麹坯后,用桑叶包裹起来装入纸袋,迎风悬挂,就可不用香药了。
以上是风麹的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