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马池问史录·张树林专辑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叩问历史

盐池县境内的明代古城堡

城堡是中国古代的一种军事防御设施。在武器落后的冷兵器时代,城堡是屯驻军队的主要所在。一道高且厚的城墙可以有效地阻挡敌人的进攻,保护城内的安全。城与堡是有区别的,规模较大者为“城”,规模较小者为“堡”。“终明之世,边防甚重,东起鸭绿,西抵嘉峪,绵亘万里,分地守御”。明朝廷为了保护北部边防的安全,在长城内侧每30里修筑一堡,每60里修筑一城,为明代长城沿线屯兵之所。除此之外,在长城内的军事要地或主要交通干线上,也根据驻兵与通信的需要,修筑了不少城堡。这些城堡与关隘,与长城共同构筑成边境上的防御工程体系。

分布在盐池县境内的明代古城堡,共有14处。在“头道边”内侧者,自东向西有:从延绥镇定边出发,30里至盐场堡,15里进入花马池地界,再15里至花马池城(今盐池县城),再30里至高平堡(俗称“红城城”),再30里至安定堡城,再30里至永兴堡(今称“英雄堡”),再30里至兴武营城,再30里至毛卜拉堡,再40里至清水营城,进入灵武地界,再30里至红山堡(今称“横山”),再30里至横城,抵达黄河岸边。

沿古代交通干线修筑的城堡,在今盐池县境内者,从西北向东南依次为:从灵武石沟驿城向东南70里入盐池境抵盐池城(老盐池),再30里至惠安堡,再15里至隰宁堡,再45里至萌城。由萌城至甘肃环县甜水堡,出盐池界。

处于盐池境内军事要地的其他明代城堡还有柳杨堡、野狐井堡、天池子堡、铁柱泉堡等。

多年来,出于工作的需要,笔者利用一切可能的机会,一一考察了盐池县境内的明代古城堡,有的还考察过多次。下面,将盐池县境内14座明代古城堡的地理位置、修筑年代及其规模等情况,一一进行考证、记述,为后面叙述盐池县明代的军事、政治、交通等方面做好铺垫。

一、长城沿线城堡

花马池城 即今盐池县城,为明代军事重镇。旧城筑于明正统八年(1443年),在塞外花马盐池北,即今内蒙古自治区鄂托克前旗北大池北侧。正统九年(1444年)置花马池营,天顺年间(1457—1464年)改筑今地。城高3丈5尺,址厚2丈5尺,顶厚1丈5尺,周回7里3分;池(护城河)深1丈5尺,阔2丈。开东、北二门,东曰“永宁”,北曰“威胜”,上有楼。万历三年(1575年)开南门,曰“广惠”。皆因当地冬春两季西风强劲,沙随风流,故一直未开西门。万历八年(1580年),巡抚萧大亨甃以砖石。弘治十五年(1502年)置守御千户所。正德元年(1502年)改置宁夏后卫。管辖地面积广210里,袤190里。东南至榆林定边界30里,南至环庆界280里,西至兴武营界120里,北至沙漠,西北至宁夏(今银川)350里。

清末《花马池志》记载:清乾隆三年(1738年)大地震,城池受损,乾隆六年(1741年)重修。20世纪50年代以后,城墙砖石多被拆毁。只剩下北门西侧一段,被包在物资局大院内得以保存。21世纪以来,政府为了发展旅游事业,又收集了一些旧城砖,加上新砖,将南城墙东段重新甃砖砌护长200来米,顶上垛口如旧,成为人们休闲观景的一个好去处。之后每年续修,但工程浩大,至2016年9月方竣工。古城新墙,雄伟壮丽,重塑了古堡军镇之风。游人登临城上,四野草原、农田风光尽收眼底,抚今追昔,感慨良多。

高平堡 在县城西30华里聂家梁东坡,北去“头道边”约百米,南靠银川至盐池高速公路。现存古城250米见方,四隅有角台,门东开带瓮城。城墙呈紫褐色,当地人叫“红城城”。城内荒芜,遍布残砖碎瓦。城门前有庙台遗址两处。

安定堡 在县城西60华里处,属王乐井乡。位于长城内侧15至60米。筑于明弘治以前,但不知何人所筑。古城东西长约600米,南北宽250米,门面南开有瓮城。原为砖包城,20世纪50年代后城砖被拆除,现土筑墙身基本完整,四隅有角台,北墙正中有跨腰墩。城内荒芜,遍布砖瓦残片。明《嘉靖宁夏新志》记载:此处为“后千户所”,军事地位比较重要,驻兵马500员名,设操守1员,掌所官1员。据小沙窝村村民官全老人在21世纪初讲述,1958年人民公社大修水利工程,在该古城内开挖带子井的时候,曾经挖出2门明代的大炮。一个粗一些,炮的口径比老碗口还粗,后座处有小脸盆口粗。一个细一些,长约八九尺,生铁铸成。可惜当时都当作废铁卖给供销社了。

安定堡古城遗迹

安定堡城2012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永兴堡 在县城西90华里处,今称英雄堡,属高沙窝乡。此堡分两次筑成,土筑残墙呈“凸”字形,门面南开。城墙现被风沙壅埋严重。

兴武营 在县城西北120华里处,今属高沙窝镇。明代修筑兴武营城以前即有古城一座,“唯遗废址一面”,称“半个城”,不知何时筑(笔者疑为鲁州古城)。正统九年(1444年)“就其旧基”筑城,置兴武营。正德元年(1506年)总制杨一清奏设守御千户所,属陕西都司。领域东南至后卫(花马池)界120里,西南至灵州界160里,西至清水营70里,北至沙漠,西北至宁夏府城200里。

兴武营古城遗址

该城位于长城内侧20~150米处。据明代《嘉靖宁夏新志》记载,“城周回三里八分”,有西南两门,带瓮城,瓮城40米见方。万历十二年(1584年)巡抚晋应槐甃以砖石。20世纪50年代之后,城墙砖石逐渐被拆毁。城砖除了当地兴修水利使用外,大部分被运往县城用于建筑。今墙基被沙土掩埋的部分,城砖尚且完好,但近年仍被人继续扒开沙土拆砖卖钱。现土筑城墙基本完好,四隅有角台,墙中均有跨腰墩,俗称马面。城中有一土墩,当为昔日之钟鼓楼遗迹。城内已被当地农民开垦为耕地,打井浇灌。残砖碎瓦触目皆是。城东南有一口水井,称马踏井。

明万历四十七年(1619年),经兴武营都指挥佥事杨续堂提议,在兴武营西侧山梁上新建西山寺一座,题名“西方境界”。“山岭筑台”,“上举正殿,卷□三楹,左右廊殿各三,殿庑门楼一楹。檐宇嵬峨,神宫绚彩。斋庖有所栖,僧有舍。”四时香客络绎不绝,成为当地一大名胜。今西山寺早已被拆除殆尽,只留下面积约半亩大的一座土筑台基。残砖碎瓦遍布,可见当年繁华景象之一斑。

明代三边总制冯清曾作《兴武营次韵》一诗,描写兴武营的草原景色、驻军情况及农牧业生产。诗曰:

筹边窃喜一登楼,破虏应消万古愁。

白草惊看霜信早,黄云遥落雁声秋。

宪旌影动摩霄汉,宝铗光寒射斗牛。

樵牧满川耕遍野,穷边不信是还不。

毛卜刺堡 在兴武营古城西30里的长城内侧百米处,属高沙窝镇。此堡筑于明嘉靖以前,年代无考。曾置操守,隶属兴武营守御千户所。明代长城在此留有“闇门”一处。古城现土筑残垣较完好,周回一里七分。门向南开带瓮城。城内荒芜,残砖碎瓦遍布。门前10米处有古庙台一座。明都指挥佥事孟彬于修城工毕之日有诗二绝:

(一)

筑城役罢雪连山,河水流澌不可还。

万灶炊烟迷汉垒,千群铁骑簇胡关。

(二)

草深沙阔晓霜残,西望胡云是贺兰。

龙笛只吹征戍曲,狐裘不御塞垣寒。

二、交通干线沿线城堡

盐池城 现名老盐池,明清时期称盐池城,因其城东10里有盐池而得名。①在盐池县城西南200华里处,今属惠安堡镇。据《嘉靖宁夏新志》记载,明代以前该地就有旧城一座,周回一里[笔者疑为唐代神龙元年设置的温池县城址]。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都御史王珣拓其城为二里。正德十四年(1519年)都御史王时中展筑为四里许,开南北门各一。该地在明代是比较繁华的堡镇。曾设有操守、驿站,名盐池驿;还设有仓房三千二间(疑为笔误,应为三十二间);社学一所。有居民116户,490口人。原定甲军名额113名,嘉靖年间实有53名,设百户一员领之;原定旗军名额100名,嘉靖年间实有90名,设百户一员领之;又设递运所一处(相当于后来的邮政所),驿递并存。分守斥堠有陶胡子(台)墩等5处。

远眺老盐池古城

笔者曾两次实地考察该城。经实地踏勘:古城为东西二城。西城南北长2里,宽1里,城内遍布明代砖瓦碎片。推测此为都御史王时中正德十四年(1519年)展筑之城。东城之西墙为西城之东墙,长2里,宽1里。东城较西城倾圮严重,现仅存土脊,应为弘治十三年(1500年)都御史王珣拓筑之城,比西城早20年。《万历朔方新志》卷一注:盐池城“南十里许平地产盐。庆、丰、临、巩四郡转输络绎不绝。其深裨益边储”。民国《朔方道志》载:“温池废县,今属盐池县地,在惠安堡北。唐神龙五年(705年)置,属灵州。县侧有盐池,产盐,五代时废。”

旧志载盐池景致有:白塔晨烟、红山晓日、盐泽堆琼、芦沟夜月,凡四景。明都御史冯清经过此地时,见雨后原野景色佳丽,曾作《盐池道中诗》:

南熏摇宪节,暑雨袖生凉。

绝塞烽烟净,新恩雨露坊。

双明随野色,一碧湛天光。

景象呈佳丽,诗成兴未央。

1913年,盐池设县,改花马池城为盐池县城,故明清的盐池城即被称之为“老盐池”。

惠安堡 在老盐池城南15里处,今惠安堡镇政府西侧一里许。《嘉靖宁夏新志》载:“初无城郭,今有之,名惠安堡”。说明该城筑于明代嘉靖年间(1522—1566年)。明时设灵州盐课司、巡检司于此,管理小盐池盐务,官员被称为“盐捕通判”,相当于县官级别。古城原为砖城,开南北二门,带瓮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城砖逐渐被拆毁,只有南门洞曾作为粮库库房,被保护下来,2013年尚存。门头镶嵌石匾额一块,上书“阜财”两个大字。城门不幸于2014年被人为拆除,石匾额现保存于惠安堡中学校内。今古城只有土筑残垣尚存,其上散存大量明代砖瓦建筑材料。

隰宁堡 在惠安堡南30华里许,吴(忠)环(县)公路南侧近百米处。南至萌城55里,北至(老)盐池45里,明成化年间,都御史徐廷章奏筑,周回一里。弘治十三年(1500年),都御使王珣展筑为二里许,开南门一。有居民130户、260人。城竣工后,王珣奏移韦州驿于此,并设递运所。据《嘉靖宁夏新志》载,嘉靖九年(1530年),巡抚、都御史翟鹏具奏:“盐池(老盐池)、萌城二站相距百里,负累不堪。隰宁正在适中,宜添设军站,以苏二站之困。”朝廷准其所奏,翌年即正式设置,驻甲军98名,调盐池递运所羡余百户杜举领之。有社学一所。斥堠有石羊山等墩2处。笔者曾亲往考察。现存“凸”字形土筑残垣,城内荒芜,残砖碎瓦到处可见。

萌城堡 在惠安堡南70华里,原萌城乡政府西3华里处,南距甘肃省环县甜水堡5里,至山城堡80里,北至隰宁堡55里。筑于明代弘治以前(具体年代不详),周回一里五分,东门一座。明代曾设驿站、递运所、批验盐引所等机构,并设有仓房二十间,社学一所。现东南二墙已为洪水冲毁,仅存西北二墙残迹。城内瓦砾遍布。据笔者亲自踏勘,古城之中有东西走向之隔墙一道,将城分为两半。可见该城也是经过了二次展筑的。

今萌城堡古城西墙

据《嘉靖宁夏新志》载,萌城驿原额甲军113名,百户一员领之。嘉靖年间实有甲军62名;萌城递运所,原额旗军147名,百户一员领之。至嘉靖年间,实有甲军109名。

该城内原设批验盐引所,驻大使一员。弘治末年,由于官府权力所争,将盐引所迁往庆阳府北关。萌城距庆阳600余里,数万人家皆需食盐,运盐者不可能到庆阳领取盐引(盐票)之后再返回来卖盐,故“一移易之间,百弊之所由生。盐法之坏,实兆于此”。私盐泛滥,盐税流失。嘉靖二年(1523年),巡抚、都御史张润“奏仍其旧”,将批验盐引所又迁回萌城。可见,终明之世,萌城曾经是一个比较繁华兴盛的地方。

明都御使冯清有《萌城道中》诗一首,赞颂萌城的雨后美景:

雨后山城肃似秋,晓天岚雾望中收。

蒿茅一色连空远,山水翻花绕涧流。

堡寨沿边屯虎豹,乡村随处牧羊牛。

曈曈霁日云霄上,咫尺清光一举头。

明人薄彦徽作了一首《萌城夜坐诗》,可见其地当时的景象:

山城辗转望萌城,灯火如流逼汉星。

钲鼓弄声清夜月,旌旗挥色列寒营。

龙飞北极知清武,鼠窃西边尚构兵。

坐久余怀当此夕,愁闻谯角奏深更。

三、其他城堡

柳杨堡 在县城北25华里处,即原柳杨堡乡学校所在地。明代弘治七年(1494年)秦纮筑之。筑堡之前此地有座烽火墩,名曰杨柳墩,故该城堡原名杨柳堡,后代逐渐演变为柳杨堡。明时城堡周围杨柳成荫,为塞上一景。嘉靖十年(1531年),王琼修筑“深沟高垒”后,将其隔于长城之外。明军放弃之后,反为“北虏”蒙古族所利用,“北虏潜伏,反滋其患,此亦花马池一累也”。今土筑残垣尚存,280米见方。2003年前为柳杨堡乡政府驻地。

天池子 明代称“天池寨”。在县城西70华里处,属高沙窝镇。明成化九年(1473年),巡抚马文升筑(都御使徐廷章奏置)。因附近有水池,名天池子,城因池名。城周回1里2分,墙高3丈5尺,池深8尺,阔1丈,开南门1座。相传周穆王赴遥池拜见西王母,途经此地于池中饮马,故而得名“天池”。唐朝人李益在《盐州过饮马泉》一诗中,有“绿杨著水草如烟,旧是胡儿饮马泉”的描写,说明古时候该地的自然风光十分美丽。明时此为花马池八景之一,今遗址已被沙湮,池水亦已干涸,均无迹可寻。

明都御史巡抚王珣巡视宁夏东路途经天池子,曾作《巡视东路》一诗:

骢马行边八月秋,灵州东望翠云浮。

天池一带桑麻地,河套千重沙漠州。

破虏高明夸小范,御戎上策说成周。

北门锁钥从来重,经略封疆岂浪游。

野狐井堡 距县城西南40华里,位于野湖井村西南侧山水沟对岸,今属王乐井乡。《万历朔方新志》记载,此城筑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36年)。三边总制黄嘉善、巡抚崔景荣题筑。城东有一季节性溪流,成为自然的护城河。现土筑残垣400米见方,开东门,城东北角被洪水冲开一缺口,其余城墙尚好。

在野湖井村北侧山梁处,另有一座明代古堡,面积较野狐井城小一些,东西长90米,南北长80米。修筑年代不详。两座古堡上下相照,为当地一特殊风景。北墙正中有一土筑墩台,底宽约8米,高约8米,乡民称其为“八墩子”。

铁柱泉堡 在县城西南90华里处,今属冯记沟乡。明弘治十三年(1500年),三边总制尚书秦纮始筑,“但非形势所宜,是故不终其事”。嘉靖十五年(1536年),总制刘天和因其城颓废而重筑,将铁柱泉围入城内。“踰月而就,遂成巨防。兵农商旅,咸称其便。”万历三十五年(1607年),巡抚黄嘉善甃以砖石。古城周回四里许,西墙正中有腰墩,四隅有角台,门面东开带瓮城,城堡呈“凸”字形。现已倾圮不堪。城内蒿草没膝,残砖碎瓦触目皆是。

据史书记载,该地原有喷泉一处,“水涌如柱,其色如铁”,故名铁柱泉。“水涌甘洌……日饮数万骑弗之涸……北虏入寇,往返必饮于此……以其婴是患也”。因此,明朝在此筑城,驻军守护泉水“以绝虏饮”。胡侍曾作《铁柱泉颂》,其中有“彼泉有神,载潏载泌。福我寿我,殷礼攸秩”的诗句,对铁柱神泉大加颂扬。

明三边总制李汶有《驻铁柱泉》一诗:

泉开铁柱水流澌,地主依然献饩时。

梦断翻嫌鸡唱早,忧来却恨雁书迟。

寸心靡盬摅臣节,百战于襄答圣知。

客岁羽飞还次日,匈奴已报入东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