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经济宣传要上新的档次
王树禾
王树禾,1936年出生于吉林省双辽县。1955年至1959年就读于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1959年9月至2000年7月先后担任宁夏日报社编辑、部主任、副总编辑。高级编辑。政协宁夏第六届委员会委员。宁夏老新闻工作者协会副主席。
经济宣传在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中的重要性,决定了我们要更加重视和改进经济宣传,让经济宣传上新的档次。
《宁夏日报》的经济报道不少,但多并不等于质量好。一些经济报道还自觉不自觉地固守着陈旧的报道模式,从概念到概念,数字加数字,技术名词一大堆,枯燥乏味。有的读者说,有些报道“内行不愿看,外行看不懂”,有的反映许多经济新闻“老一套,没看头”。就宣传效果而言,一些经济报道还存在受读率低、置信度低、价值度低的问题。
要使经济宣传如同吸铁石一样吸引读者,我们必须讲求宣传艺术。
首先,必须加强针对性,经济宣传要有的放矢。经济宣传的首要任务是宣传好党的方针、政策。要紧密联系干部群众的思想、工作和生活实际,联系宁夏经济形势、改革开放的进展情况,有针对性地阐述党的经济政策,做好解惑释疑的思想工作,并在现有的经济报道中很好体现党的政策。
其次,要克服报道领域的狭窄性,开拓新的报道领域。过去,我们总以为报道工业、农业、商业、财政、金融的才算经济新闻,这样报道面就太窄了。按照政治经济学的说法,凡是报道生产、流通、交换、消费等社会经济活动的各个环节的,都是经济新闻。也就是说,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中有关经济活动的部分,都是经济报道的领域。因此,我们要突破传统的经济新闻报道面狭窄、单调乏味等框框,把触角伸到经济生活、社会生活的各个角落,从生产、流通、销售到消费,从工业、农业、商业到服务业,从人们的衣食住行到社会热点、流行风尚,都要包容在经济新闻的视野之中。
第三,要追求贴近性。经济宣传,一定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如果经济报道和群众的愿望、要求、利益有距离,群众就不愿意看。我们要在浩如烟海的经济生活中,寻觅和选择读者最关心、最渴望、最感兴趣而又最贴近读者的经济题材去采写。要想读者之所想,急读者之所急,这样才能写出在心理上与读者最接近的、扣人心弦的经济新闻。特别是要注意寻求和选择与读者在利益上的共同点和结合点,使经济新闻对读者具有诱导力和震撼力。比如,要改变一些成就性报道(包括重点工程的报道)读者不愿看的状况,我们就应该从群众最能感受、最易理解的角度去宣传建设成就。写重点工程,要写这项工程和国计民生到底有啥关系。这样,读者才关心这方面的报道。
第四,增强群众性和服务性。过去,有的研究报刊宣传的人,把经济新闻概括成这样一个公式:领导作用+业务+效益数字=经济新闻。我们许多经济新闻,的确是单纯从工作角度去采写的。不厌其详地摆成绩,谈业务,变成了一个部门的公报,一家企业的工作志、大事记。这样的报道,缺少新闻价值,只是某个行业、某个部门、某一部分人满意,广大读者并不感兴趣。增强经济宣传的群众性和服务性,就要从新闻角度写新闻,要多宣传经济建设中的创新之举,经济改革的成效和碰到的问题,新鲜的经验和教训,群众的呼声、要求、创造性劳动和奉献精神。
经济宣传中要扩大信息传播量,要加强国内和国际经济生活的报道,帮助读者知各地之信息,察世界之潮流。
第五,要克服经济宣传手法的陈旧性,选材、立意、写法上要刻意求新。经济报道,写生产要写人,写人要写思想、写行动。要把难懂的技术术语、专业名词“翻译”成通俗的语言,把抽象的数字化为具体的形象概念,尽量把经济新闻写得生动形象、通俗易懂,富有知识性和趣味性。要多写多报道内容可闻可见可触,读后如临其境、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现场短新闻。对于产品质量、安全生产这样一些老主题,要取新的角度、新的构思去报道,使老主题添新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