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大战中的海军战略:德国公海舰队的悲剧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四 大西洋的门户

(一)

一旦我们将卡特加特海峡紧握在手上,可以进行战略扩张并准备好新一轮的海军行动时,就很有必要考虑一个问题:我们能否保住这个新的战略据点,能否保证在做好防御的情况下从这个位置开始向外扩张制海权。

假设我们做出了这个决定,那么能够行使制海权的就只剩设得兰群岛—挪威这一通商要道了。

如何应对我们在这条通商要道内引起的不平静?他们会与我们进行争夺,还是干脆将通商道路北移以避开我们的势力范围?这些都是未知数。影响德国现在的战略据点的评估有两种可能性:放弃这一通商要道或是不战而败。

这说明,一个战略据点的重要性不在于其是否连接通商要道,而是在于这一通商要道对于自身或敌人是否意义重大、攸关存亡。英国的重要据点和经济动脉都在大西洋,这一通商道路对英国而言并非生死攸关,因此我们在卡特加特海峡对英国造成的威胁仍在其可承受范围内。

也就是说,英国可能会与我们争夺这一位置,也可能会置之不理。

这样我们的海军进攻会再次变成防御基础上纯粹的战术进攻,大概会是一场没有直接战略影响的战役。

尽管如此,我们在海上的战略据点总比在德意志湾的要好,因为我们现在掌握着具有自然战略优势的斯卡恩(Skagen)到埃姆斯河(Ems)的作战基地。尽管它并不具有威胁英国战略据点的高价值,但多少还有值得为其一战的意义。

从战略上看,德国是不满足的,仍肩负着战略进攻的压力。

卡特加特海峡也不足以使我们满足,由此可见,战略进攻型作战计划要遵循这样一个原则:作战计划要势不可当地冲击战争司令部,据点要不断向前推进,至少达到势均力敌的状态。一旦战略据点处于优势地位并稳固下来,对通商枢纽的制海权争夺之战便可开始了。

战略据点等同于地理位置,战略进攻无非是夺得一个个这样的地理位置,并据此开始海上交通枢纽的争夺战。首先我们需要够得着通商要道,然后才能争夺它。

只有当我们将手伸向通商要道时,才能逼迫对手进行防卫。

显然,海上作战只受战略据点而不受海军力量的影响。战略据点和作战计划都受制于自然地理因素,不受人的意愿支配。根本不必考虑对方的军事实力,只需坚持战略进攻的最终目的——地理位置的势均力敌。海洋战略总是与地理位置息息相关,与战略地理位置紧密挂钩。在战争文献中经常出现的所谓战略只是与敌方对战时采用的更宏大的作战战术和策略。

总之,海洋战略是一门关于地理位置的学说,它的进攻与防守都与通商要道密切相关。进攻型战略就是夺得这样的地理位置,防御型战略就是守住该据点。

陆战也是如此。进为攻,静为守。

区别仅在于,在陆战中该策略适用范围较小,且陆上地势多变,选择性多。陆上策略变化多端、灵活多样。海上策略则受海岸线形态和航线的地理位置的影响,选择性有限。因此海上策略在空间上限制较小,不受历史进程中国家边境线变化的影响。

进攻作战策略必须依靠地理因素,对此我们别无他法,必须遵循。

作战计划的大致方向不取决于双方力量的对比,而依赖于策略的实施、我们的远见,以及在战争的各个阶段能否选择正确的道路。

但就算由于对手的战争优势,我们被迫进入战略防御与坚守的阶段,战略进攻的作战计划仍然鲜活并具有强劲的推动力。

只有两件事可以破坏我们的进攻计划:

a)缺乏地理目标;

b)自愿放弃战略攻势,从而通过采取防御性行动计划将不利的战略位置变为恒定/惯性态势。

这是我们在世界大战中的命运。

(三)

下一阶段,我们的进攻目标是挪威,首先得将它从英国的控制下解放出来。

不可否认,这样的战争政策——我们的海军由贝尔特进入卡特加特海峡——是无法实现的。而我们的政界是否有此打算还是一个问题。但在西方遭受破坏之后,战争必须打响。海军司令部但凡能意识到这一点,并以此来不断地说服他人,政界和陆军也许就会被说服。民众也一定不会相信,因其地理位置意外陷入大国之间争霸战的国家没有这样的需求,即与德国这样的强国友好相处。也就是说,如果人们不相信这些国家的政治家能看出,德国在战争必要性的压力下对战争的时间提出了一定的要求,那就低估了他们的智商。

(四)

为了将战略进攻理论进行到底(实践中事情会容易一些),就必须越过北海,到达挪威,目的是征服和建立以挪威周围的系列岛屿——设得兰群岛、法罗群岛(Faroer)和冰岛为代表的地理位置,并在那里站稳脚跟。这一系列岛屿是通往大西洋的大门,当我们完成这一跨越时,大门就打开了。这个目标能否实现,还是要看战争中的抉择。因为英国最终不得不参战,不是为了荣誉,而是为了保卫其战略据点,为了得出分晓:谁将拥有大西洋之门,谁将赢得这场海战,我们,还是英国。

在德意志湾经常被呼唤的这场战争,已经不仅仅是一场战争,而且可能更是我们的狂欢。

所有战役都是在优势条件下开始的,也就是说,是在我们根据地附近联系紧密的海域展开的,从而弥补了我方侦查能力的不足。[3]我们可以利用飞机和飞艇进行侦查,即使是在风力条件不利的情况下,它们也可以在挪威到埃姆斯河的海岸一带短途飞行和登陆。

海军司令不再在侦查不足的情况下盲目进军。机会很多,他可以自由选择是否开战和何时开战。我们可以进行威胁也可以实施战略进攻,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中。

每场战役,无论大小都关系到整个战争的走向。这里只有极尽手段的策略战,正所谓兵不厌诈,战争中没有开诚布公。如果我们趁热打铁,对贝尔特问题进行探讨,然后对这一战役进行策略规划,那么斯卡格拉克之战本应获得巨大的胜利。

上述对大西洋门户的争夺、对英国战略据点的进攻,很有可能持续到决战阶段。谁也无法预料结果会如何,我们必须对此进行权衡。


[1] 所有的海战准备、战时动员和战争打响最初几天里的海军行动成了坚信英国人进攻意图的最佳见证,从我们一开始加强北海诸岛的防御工事到炸毁古老的万格罗格古教堂塔楼(Wangerooge),以防止英国人将其作为航标,再到为了肆意地射杀侵入易北河的敌人而将库克斯港(Cuxhaven)的多排房屋夷为平地,无不如此。我们在库克斯港的易北河入海口、格纽斯海滩(Geniusbank)的亚德河(Jade)入海口深处布满了水雷。宣战的时候,海军舰队驻守在格纽斯堤坝后面:每当天色变暗的时候,卫兵们就全副武装随时防备英军的袭击,就好像英军的小型舰队能迅速突破驻扎在赫尔戈兰岛(Helgoland)和亚德河外沿的前哨部队,不给任何海上信号、毫无预兆地驶向亚德河一样。

[2] 即使在已经成功的西线进攻中,我们为了使舰队在大西洋上能够自由航行也应该用这种方式保障波罗的海的安全。

[3] 距离:
挪威—设得兰岛: 180海里
斯卡帕湾(Skapa-Flow)—设得兰岛: 120海里
福斯湾(Firth of Forth)—设得兰岛: 240海里
威廉港(Wilhelmshaven)—日德兰海战
战场(Schlachtfeld Skagerrak): 180海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