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第四章 国内外森林碳汇扶贫政策演进
随着气候变化对全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危害越来越凸显,国际社会加快了合作治理应对气候变化的进程。实施碳减排、增加碳汇成为国际社会的普遍共识。森林作为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具有强大的吸收和储存二氧化碳的功能,对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森林碳汇日益成为世界各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举措。经过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谈判,目前,国际社会已经制定和出台了一系列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政策和措施,基本形成了以《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京都议定书》等为行为准则的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治理格局。在这种合作治理格局下,包括中国在内的世界各国积极开展森林碳汇探索与发展,以适应和减缓气候变化。
随着合作治理实践的不断向前推进,森林碳汇(包括通过造林恢复森林植被、加强森林经营增加碳汇,通过减少毁林、保护森林和湿地等减少碳排放以及促进碳汇交易等活动和机制)相对于工业减排所具有的优势逐渐凸显,成为各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战略选择。随着森林碳汇项目试点的不断应用和推广,森林碳汇除了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效益”之外,其多重效益包括但不限于促进农民就业和增收、保护生物多样性、提供良好的人居环境等也被政策制定者逐步认知[1],在政策制定中进一步强调了在森林碳汇活动中挖掘其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随着森林碳汇理论与项目实践的不断深入,在中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与生态文明建设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现实背景下,森林碳汇的扶贫潜力得到进一步挖掘。贫困地区的地理分布与生态脆弱区具有高度的耦合性,森林碳汇在贫困地区焕发出新的活力,成了助力脱贫攻坚与生态文明建设“双赢”的新途径,各级政府积极开展贫困地区森林碳汇扶贫项目试点和碳汇交易,使森林碳汇扶贫为精准扶贫提供了有益的补充和丰富的实践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