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南汉喃文献与东亚汉字整理研究
上QQ阅读APP看书,第一时间看更新

三 黎初朝代清化碑文史料价值

与前一阶段相比,黎初时期的清化碑文不多,不过碑文记载内容相对具体,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多方面价值,对黎家朝廷与黎家地区的文化历史研究有重要学术价值。

(一)对正史资料做出贡献的碑文

《大越史记全书》记载了较多的关于黎初朝代的典型历史人物与事件,不过没有清化省黎初朝代碑文中所记载的具体细节。各历史事件发生以后立刻被刻印在碑上,不会像书籍一样有“三抄失本”现象。因此,这类史料对于补充正史有真正价值。

首先是人物小史,其中典型的是清化黎初朝代的各个皇帝、皇太后、公主、皇子、功臣等的小史。没有任何一个朝代如清化蓝京地区的碑文群体那么丰富又集中。在蓝京禁地地区的六位皇帝与二位皇太后的陵墓均有墓碑留下。每篇碑文就是那一个历史人物的小传。例如,永陵碑文记载了关于黎利帝的家族、家世、起义日期、击敌地点、生卒年月、葬址等具体信息。

大多数在碑文上刻载的事件内容与正史资料较相近统一,不过碑文内容比史料更详细。例如,关于黎圣宗的儿子,《大越史记全书》仅记载了各位皇子,对公主记载则粗浅,简短地曰“皇女二十人”。而昭陵碑文,除了详尽写各皇子以外,还详细地写了二十个公主的姓名。

类似如此,黎帝其他陵墓亦刻载史记文献并没有提及的各皇子、公主姓名与家世,例如黎圣宗帝的母亲皇太后吴氏玉瑶碑文,黎献宗帝的母亲辉嘉太后阮氏宣碑文,黎圣宗帝的妻子敬妃阮姓(亦生下十二公主和一个皇子)碑文,等等。此外,尚有很多皇子公主碑文,例如锦荣公主(黎圣宗帝的第十二公主)碑文,瑞花公主(黎圣宗帝的第十三公主)碑文,韶阳公主(黎圣宗帝的第五公主)碑文,黎圣宗帝的儿子唐王皇子碑文,黎圣宗帝的女儿嘉淑公主碑文,等等。

黎朝功臣碑文是非常珍贵的史料,这类史料有助于研究地方历史与人物历史。例如《太尉祠堂碑铭》立于太和第六年(1448),较详尽地刻载了黎朝开国功臣郑可的功状,其功劳多,被赐职推诚赞治功臣爵国上侯,赐颁黎氏国姓。由此看来,我们可知道该郑氏原本在永和社,前辈祖先打元敌有功劳。明朝打败胡朝后,招来很多怨恨,郑可的父母亦被杀死。他跟着黎太祖在蓝山起义有很多功劳,他去世以后人们修建祠堂奉祀。《谥宫武之石志》刻载黎家的一位开国功臣。他谥名为宫武,曾经被赐职衰忠宝正功臣,颁国姓。他原本担任入内检校大都督,平章事,长南道,都督府,左都督,黎姓,谥名为弄,是清化省梁江县可蓝社人。父亲讳名为苗,在郎村担任官郎职位。母亲讳名为陋,生下两个儿子。二儿子名叫练,担任清化府入内少尉,行督府。从清化省东山县静舍社的盘溪侯墓碑可确定,他姓阮讳德林,字名光懿,东山县布卫社人。曾祖讳名敛,赐郡公侯,祖父讳名柳,赐爵郡公,父亲讳名昌,担任入内侍厅职位。升官担任尚书,有征伐功劳,被封赐大将军,又升任都督佥事北军。其他一些功臣碑文较详尽地刻载了关于各开国功臣的功状,另外有一位黎姓功臣,讳名为抄,清化府梁江县段良社人,做到武显大夫职官,是天牛卫将军,管领御前直同军,又被赐封光禄大夫车骑卫大将军。这反映了在清化黎初朝代的人物小史碑文是非常丰富的,其为正史增加补充了一些典型事件和人物的文献,同时这亦是地方氏族与历史语音学研究的珍贵文献。

摩崖碑文由黎圣宗帝、黎献宗帝及黎相翼帝去参拜山陵途中,在洞壁上所刻题。我们从碑文所刻的具体地名、名迹至每首诗的序言可知,黎帝每年春天由水路或旱路去参拜山陵的路线。从升龙可以坐船到神符海口,又沿着溪河到蓝山;亦可以走旱路到喊笼,坐船又走入蓝山陵墓地区。这正是在神符山门和喊笼均有黎圣宗帝的诗题的原因。另外,这些碑文也告诉我们黎圣宗帝除了参拜山陵以外,还回去看望家乡,参观名胜古迹,例如参观西都城、金瓯寺,游览湖工洞、照白寺等。

(二)对佛教研究的史料价值

越南李朝时期的11~13世纪,佛教处于黄金时代,至14世纪末陈朝灭亡,佛教即告衰落。黎初15世纪,朝廷进行抑佛重儒政策,光顺二年(1461)禁止新造寺观。此时期,在京都升龙城没有国寺,所以皇族要找外郊的寺庙求福。这就是河内市国威县柴山社柴寺。此寺离京城不远而成为黎朝皇宫的国寺。实际上从14世纪末,越南佛教信仰有点混乱。此所谓佛教,绝对不是纯粹的三宝弟子,而是混合了佛、儒、道三教观念和成分的信仰。并且在农村之中,有各式神祇的崇拜,呈现出类似多神的复杂形态。于是,一般以佛教为生的佛教徒,每每成为从事精灵崇拜等的妖术师,而民间以为这也就是佛教。此现象得到不少碑刻具体的记载,如竖于河内市国威县柴山社柴寺的《显瑞庵碑》,由礼部左侍郎翰林援侍读掌翰林院事撰于景统三年(1500)。碑文里面有如下一段:

祯国公第二女懿范柔仪首称其选七月入侍拜充仪居永宁宫宠遇冠于后庭未几有娠公为皇太后致祷是寺徐公庵方展拜间忽有片石飞落其前公怀之惟谨密令呈工雕作佛像纳石于衷别构一庵奉之人莫之焉明年辛巳中秋八月十日圣上皇帝应其降诞三宫交庆率土归心三年壬午圣上以嫡长立为皇太子仁孝夙成温文日就大本于是益隆矣。

黎初时期碑文反映的类似的民间信仰,与其说信的是佛教,不如说是信仰超人的存在,对一种神秘的力量的祈求,“飞石之异,他日幸而有应,宜立碑,纪其事以垂不朽”。

黎初时期,殿上佛像不多,所以佛殿中心常有一座佛盘,现存几座如北江省陆岸县龛谅寺造于顺天五年(1432)的石盘佛,清化省东山县广纳社寺造于绍平初年(1443)的石盘佛。现今,我们发现兴安省文江县赝塔寺也有石佛。

北江省陆岸县龛谅寺的石盘佛(1432)(丁克顺照片)

兴安省文江县赝塔寺的石盘佛(丁克顺照片)

兴安省文江县赝塔寺佛盘上的神鸟(丁克顺照片)

这些佛盘上都有铭文,如“绍平元年甲寅年十月初六日清化省东山县安获社同弋坊车骑卫铁突后圣翊军正位长一功生常逢阿弥陀佛信主朱欣道供与本社本寺以为三宝物留通奉佛”,“顺天五年壬子年龛社下品刘俱妻杜丑绍平元年甲寅年十月初六日清化省东山县安获社同弋坊车骑卫铁突后圣翊军正位长一功生常逢阿弥陀佛信主朱欣道供与本社本寺以为三宝物留通奉佛”等。通过这些文献,我们可以确定佛盘就是寺院中心,其上面有不少佛像,主要是阿弥陀和三尊(即三世佛)。

(三)对文化与文字研究做出贡献的碑文

1.碑额的图案

碑额上常有以汉文篆书形式书写的碑文标题。它们是中国古代书法样式之一,今人很少使用。这些黎代碑上的篆文是原始资料,充分反映了越南书法之创造力。

另外,碑上所刻的图案也甚具价值,每件都是一份独特的作品,同时也是很特殊的文本形式,丰富了越南的雕刻艺术。其图案虽多彩多样,但碑额中心不像15世纪以后的碑刻一样有月龙云纹,而只有碑名和花纹。可以说每一件碑额都是一幅画,是研究越南美术发展史的重要资料。陈朝碑刻的碑额通常是篆书或隶书。

1484年太皇太后吴氏神道碑的图案

1498年升龙文庙进士题名碑额的图案

蓝山—蓝京地区是非常重要的地区,此处的碑文对于遗产保护、雕刻艺术与碑文内容各方面研究更加有价值。每篇碑文都是一件带有深刻时代思想之艺术作品。龙是灵物,代表皇帝的皇权威力,但每篇碑文的风格完全不同。永陵碑上的龙形被看作独尊,有点像李陈时期(11~14世纪)画笔有点弯曲婉转的龙形。不过若仔细看的话,我们会发现多有改变。这些碑上的龙形没有李陈时期的碑龙那么和谐并对称,黎朝碑文画笔弯曲,不精巧精练且缺少婉转和谐。任何时期的龙都被看作一种模样,花纹方面可理解为劳动人民带有深刻哲理的想象。尤其是在碑额上的龙形,在碑额中心是个方形,方形里面是个圆形,圆形中心又刻一个布局对称的图形。

在这里我们碰到一些概念:方形,圆形,龙形。这种类型只有永陵碑文有,其他碑文虽然中心有龙形,不过并没有以方形包起来。这并不是偶然。在这里方形、圆形也许是天地宇宙的观念“天圆地方”“天子”。龙成为皇权的象征,天地宇宙的中心正是皇帝,皇帝又称为真龙天子。实际上,龙已成为文化表象,是皇权的象征。这其中亦有儒教思想影响要素。原本是笔画婉转、形状对称的龙形,今被代替为笔画强力尖锐的龙形。在文庙国子监的碑比在蓝京的皇帝皇后陵墓碑尺寸要小,从此我们可看出黎初时期的龙形象有清楚规定,此规定反映了儒教精神在艺术方面的等级分级。

1433年黎太祖永陵碑上的图案

除了碑文的形制以外,碑文内容亦非常有特色,尤其是黎朝各皇帝的碑文。这些皇帝在越南历史上有一段时期对于建立国家有大功劳。此外,关于皇子公主功臣的碑文亦有丰富内容,是重要史料。这类碑记同蓝京地区的遗迹,成为黎初15世纪非常珍贵的遗产。该遗产刚被尊称为特别国家遗迹。这些碑文的价值与意义是显然的,类似于河内文庙国子监进士碑文,均不愧为世界记忆遗产。在录云洞、百鸦洞、湖工洞、龙光洞、神符山、照白山等壁上的诗是黎圣宗皇帝去参拜山陵所题的。

2.文字方面

碑刻正文基本是楷书。碑文由汉字写成,偶尔有喃字,喃字主要用于人名或地名。喃字在陈朝时期,已成为一种基本上具备一定社会交际功能的文字。据史籍记载,较早的一次使用是在绍宝四年(1282),泸江地区因有鳄鱼,朝廷命刑部尚书阮诠(因获赐姓韩,又作韩诠)撰写文章(后世称为《祭鳄鱼文》),投入江中,鳄鱼便即离去,于是越南的“赋诗多用国语实自此始”。喃字及喃文(以字喃写成的文章)在陈朝的发展,具有历史作用。越南学者指出其“体现了我国(指越南)人民为提高越南语的地位和发展民族文化所做的努力。这是一个在文化领域中的民族精神和独立意识的新的表现”。

根据历史研究,越南人使用最早的文字是汉字。有人说,古代越南人的文字书写可能来自他们的先祖雄王,但考古遗迹尚未证明。在中国封建王朝(越南称之为北朝)统治期间,从公元前一直持续到938年,汉人把文字带到越南。从10世纪之后,除了西山朝的短命统治之外,汉字是越南历史上正式的文字。

15世纪黎圣宗在碑上创作的一首喃字诗

越南自丁朝(10世纪)之后,本土的喃字逐渐完善,但仍不能代替越南封建王朝行政文书中的汉字。据研究,喃字是越南人发明的文字,虽然是在汉字的基础上形成的,却是越南知识分子的产物。喃字的产生相当早,也有辉煌的发展时期,流传下许多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在后黎朝(1428~1789)喃字词迅速发展起来,黎圣宗和阮秉谦等都会做喃字诗歌。在阮朝19世纪以后,越南人继续广泛使用喃字创作越南诗歌。典型人物有诗人嗣德等。

清化省阮公(1453)之墓,汉院拓本

随着历史的发展,喃字在越南国家历史上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但是,喃字无法成为越南国家文件中使用的正式文字。它只能作为一种民间语言存在。除了西山朝的二十四年统治之外,现在已知越语地名和人名有很多的复音,因此一些喃字使用两个汉字来表示,如阿阁Acác→gác,阿界Agiới→dưới,阿雷Alôi→lôi,阿尾Avĩ→vạy,即一个汉字附带另外一个汉字,第二个字往往写成巴ba,如婆 bà,个cá,车 cư,巨cự,多đa,可khả,罗la,麻ma等,用以表示复音组合bl、tl、kl、dm、ml等。碑文中一些越语的单字,在一定条件下,中国人可以看懂,但对于这类复音字,中国人则很难看懂,也不知晓其含义。这为会意的造字方式。

在东山县布卫村阮姓国泰夫人碑文中,“显考”(父亲)讳名为“巴列”,被赐封太保太子。慈姊(父亲)姓裴,讳名为“泑”,被赐“郡夫人”,出生于辛未年,丈夫为阮姓郡公,讳名为“车了”,谥名为“康简”。东山县布卫村阮公讳名鲁墓碑亦刻载:“考讳车了,赠郡亚公,母亲姓阮氏,名印,封国人。”

上面所提到的巴列、车了的词语是清化省15世纪碑文记载的越南人古音。“巴列”正是夹子音(BL-Bliet)的记法,而“车了”是古音记法(KL:车-ku 〈Klieu〉)。古越音多有夹子音,如“天主”之越音:Bloi-Loi。这是越族古音所保留的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