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 关于中兴黎朝碑文中的新避讳字材料
吴德寿的《越南历代避讳字研究》由其博士论文修改而来,是其多年研究的成果。一些初步结果发表在《汉喃杂志》上,后来发表在Sciences Sociales杂志上,在国内外学术界有很大的反响。这是第一次对陈、胡、黎初、莫、黎中兴、西山和阮几个朝代的越南避讳字进行的系统研究。吴德寿用于研究的材料主要包括书籍和铭文(碑文、青铜、陶瓷、瓷器、砖、木牌等),有近200种古籍和1000多通碑文文本。可以说到目前为止,这是越南对历代避讳字最完整、最深入的研究。
根据吴德寿的研究,在越南书籍和碑文上的讳字主要有11种写法,有三种主要形态:保留空白(空字)、换成其他字体(改用)和改写字形。其中改写字形的方法有四种主要类型:部首偏旁颠倒、添加笔画、减少笔画、使用异体字。中兴黎朝碑文中的避讳字辅助符号主要分成四类。
(一)左右顺序对置或加上辅助符号
这种写法仅仅是把字的部件从左到右或从右到左对置或上面加上辅助符号,可以用四个撇点,三个撇点,竹部首和波浪形,这是中兴黎朝碑文中最普遍的避讳字形式。
1.“陳”字
1428年登基之后,黎太祖首次颁布了七个讳字,其中包括“陳”字。这是黎初,也是对于后来黎中兴皇帝最重要的讳字之一。“陳”是范氏玉陈的讳名,而此人是黎利皇帝的侧室恭慈皇太后,即太宗皇帝的母亲。如上所述,黎初有十次颁布避讳令,其中四次与“陳”讳字有关。从黎初到黎中兴的“陳”讳字出现了许多字形,《大宝三年壬戌科进士题名记》碑文可以具体呈现。该碑文由进士申仁忠撰于洪德十五年(1484)。“陳”字右边的“東”字中去掉一横笔画,写作“”。此外,“陳”字还有其他字形,如“東”字中去掉一段竖笔画,写作“”。这种字形不仅出现在书籍中,还出现在喃字作品《大报父母恩重经》中。
“陳”字用来记载名字,做功德者如“开陳于后”,所以出现频率很高。因为这是前朝的讳字,所以此讳字在黎中兴的早期碑文中比较普遍,如光兴十四年(1591)、慎德元年(1600),最多的是在弘定年间(1600~1619)。黎中兴时期的碑文中“陳”的避讳字形主要有三种字形,吴德寿已经指出两种:
(1)陳→(吴德寿,《越南历代避讳字研究》,第IV附件,编号434)
(2)陳→(吴德寿,《越南历代避讳字研究》,第IV附件,编号4345)
除了上面常见的两种字形,还有另一种字形是使用波浪形辅助符号,或由、写成。
2.“玖”字
“玖”是“九”的大写,此写法常称为双写法。黎贵惇:“在文书公文或者私文,凡有从一到十的字都要大写,如:壹贰……玖拾。此体例由明太祖朝代户部尚书开济先定体例,为了防止贪污要改字。”关于此讳字,现在有两种不同的观点。阮延年在《蓝山实录新发现》[3]中根据《皇黎玉谱》[A.678]认为“玖是黎玄宗的母亲。通过此发现,可以预测更具体的抄写时间。这本书抄写在黎玄宗以后,最早从1633年”。根据材料对《皇黎玉谱》的真实问题提出异议,吴德寿在《越南历代避讳字研究》中认为“玖”是黎太祖的妻子范氏玉陈的讳名。
但是基于碑文的考证结果,吴德寿给出的观点并不能令人信服。在立于河城行帆庯的《造例碑记》碑文中,年号为“景兴参拾年”,但“陳”字在碑文中两次出现都没有写避讳:
第二行:陳春颖阮鼎罗廷容
第七行:各甲同受未蒙轸及为此明陳谨
这通碑文中也同时出现的避讳:“由奉事灵郎祠并奉得许为造隶民仝”。因此,这个字不太可能是范氏玉陈的其他讳名,这个问题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玖”字通常出现在很多碑文中,用来写年号、金钱和功绩田等数字。
(1)玖→(吴德寿,《越南历代避讳字研究》,第IV附件,编号73)
(2)玖→(吴德寿,《越南历代避讳字研究》,第IV附件,编号72)
已见“玖”字形包括构件“久”和“王”,笔者新发现的资料中“久”字可以写成“廴”。
“玖”字还可以写成类似“筵”字,这种情况很少见。
3.“利”字
“利”是黎朝太祖高皇帝黎利(1385~1443)的名讳。“帝姓黎讳利,清化梁江蓝山乡人也,在位陆年,寿五十一岁[4],葬永陵。”(《大越史记本纪全书》卷之十,1a)
1428年,黎利正式登上了皇位,建元顺天(1428~1433)。黎太祖两次颁布避讳令。首先是对“阮”字废除避讳令。1461年,黎圣宗通过颁布避讳令再一次提出“利”讳字。这是黎初和中兴黎朝重要的讳字,它存在很长时间,有许多不同的写法。黎初常用“拆字”法写作“左从……右从……”《蓝山永陵碑》(N048219)由阮廌在顺天六年(1433)撰写,“利”字写作“左从禾右从刂”。
中兴黎朝有以下的字形:
利→(吴德寿,《越南历代避讳字研究》,第IV附件,编号276)
“利”字还有其他字形,我们将在下一节中分析。
4.“除”字
黎太祖的次兄名黎除,《大越史记全书》没有记载对“除”字的避讳令。太祖宗嗣断绝,立黎除之后黎英宗为帝,由此开始避讳“除”字。因此黎初的碑文中没有出现避讳。这也是字形最多的讳字,主要包括六种字形,吴德寿研究了以下三种:
(1)除→(吴德寿,《越南历代避讳字研究》,第IV附件,编号446)
(2)除→(吴德寿,《越南历代避讳字研究》,第IV附件,编号447)
(3)除→(吴德寿,《越南历代避讳字研究》,第IV附件,编号448)
中兴黎朝另外还有三种不同的避讳字形:
5.“誠”字
黎圣宗名“思誠”,黎初“誠”字常用“空字”法保留空白,《大越蓝山昭陵碑》(N013473)由申仁忠进士和覃文礼进士撰写,立于景统年间(1499),碑文记载:“帝姓黎讳思□,号天南洞主。”
《大越史记本纪全书》(卷之十二,1a)对这位皇帝的记载如下:“圣宗淳皇帝讳思誠,又讳灝。太宗第四子也,在位三十八年,寿五十六而崩,葬昭陵。”因此,我们可以确认“空字”的位置是“誠”字,是黎圣宗的实名。1461年,正式颁布“誠”御名字和九个庙讳字避讳令。“誠”字在8个年号的碑文中出现了48次,其中最早在弘定十五年(1614),最晚在景兴四十三年(1782),最多的是在景兴与正和年号中,其余永寿、德隆、永盛、保泰、龙德年号出现得比较少。“誠”字两种主要写法是四撇点和三撇点。
誠→(吴德寿,《越南历代避讳字研究》,第IV附件,编号377)
学界对“誠”字字形部首偏旁颠倒和加上辅助符号三撇点、波浪形的情况尚未深入研究,在碑文也很少出现。
“誠”字还有其他字形,我们将在下一节中提到。
6.“邦”字
黎英宗名“维邦”,立年号为天祐(1557)、正治(1558~1571)。因为中宗皇帝没有继承人,1556年皇帝驾崩后,权臣郑检拥立后黎朝开国皇帝黎利的哥哥黎除的五世孙黎维邦做皇帝。《大越史记本纪全书》(卷之十六,13a):“英宗峻皇帝讳维邦,在位十六年,寿四十二岁。”根据1661到1775年的碑文,在永寿、永治、正和、永盛、永祐与景兴年号碑文中“邦”字出现七次,包括三种字形,吴德寿研究了两种字形:
(1)邦→(吴德寿,《越南历代避讳字研究》,第IV附件,编号16)
(2)邦→(吴德寿,《越南历代避讳字研究》,第IV附件,编号17)
笔者发现还有另外一种字形未被研究者关注,就是颠倒部首偏旁的“邦”字,加上辅助符号三撇点。但是此字形跟上面所述的字形不同,偏旁没有勾笔画,像“千”字加上一横,此字形只出现一次。
7.“新”字
敬宗惠皇帝讳“维新”。《大越史记本纪全书》(卷之十八,1a)记载:“讳维新,世宗次子也,在位二十年,寿三十二崩,葬华弯陵。”维新皇帝有两个年号:慎德(1600)和弘定(1600~1619)。“新”这个字是黎中兴的碑文中出现最多的字之一,共出现176次,最多的是在景兴(45个字)、永盛(34个字)、正和(28个字)年间,其余是保泰、永庆、永祐年间。“新”讳字最早出现在德隆二年(1630)的碑文中,“新”字常用作人名或者碑文的标题如“新造”“新修”等。
新→(吴德寿,《越南历代避讳字研究》,第IV附件,编号363)
8.“祥”字
“祥”字是黎纯宗皇帝的名讳,他是黎裕宗的长子,即位后的年号是龙德(1732~1735),在位四年,享寿37岁,谥号宽和敦敏柔逊谨恪沈潜坦易间皇帝。根据我们的考察结果,“祥”讳字只出现两次,在永祐二年(1740)和景兴二十七年(1766),如:
祥→(吴德寿,《越南历代避讳字研究》,第IV附件,编号516)
9.“松”字
“松”字是成祖哲王郑松(1570~1623)的讳名。经过近50年的南北战争,30多场战役,耗损了大量兵力,辛卯年(1591)郑松率军灭莫朝。在此之前,郑松另立黎维潭为帝,即黎世宗。虽然黎中兴没有颁布避讳令,但因郑主功勋卓著,因此在碑文中出现郑主的几种讳字字形。如:
松→(吴德寿,《越南历代避讳字研究》,第IV附件,编号486)
(二)上下顺序颠倒,加上辅助符号
汉字通常具有部首偏旁、上下对称的结构,比如“英”是部和央字组成,“基”字由其字和土字构成。部件换位后,上面的部首被转移到左边或者右边,右边的偏旁保留原来的位置。此种字形比上面所述的左右顺序颠倒情况少。
1.“基”字
黎圣宗在1461年正式颁布“基”字避讳令:“春正月,颁庙讳,御名、庙讳,凡九,显祖讳汀,显慈讳郭,宣祖讳旷,贞慈讳苍,太祖讳利,恭讳陈太宗讳龙,宣慈讳英,仁宗讳基,今上御名讳诚。光淑皇太后讳瑶。”(BKq11,59a页)黎仁宗讳名“邦基”,太宗第三子,母亲是宣慈皇太后,姓阮讳名英。皇帝生于大宝二年(1441),登基后以泰和(1443~1453)和延宁(1454~1459)为年号。“基”字避讳很少出现,主要在永祚(1619~1628)时期。
基→(吴德寿,《越南历代避讳字研究》,第IV附件,编号70)
(三)保留原字和增加字符
避讳字经常使用的空字、改用、变形三种方式之中,变形使用得最为普遍。在增加造字符之外,在原字之上增加字符是中兴黎朝碑刻避讳系统中最常见的形式。
1.“提”字
吴德寿在《越南历代避讳字研究》中指出“提”字的来历,认为“根据所提供的材料,我们已经证明了、和‘调’字出现在中兴黎朝的书籍、碑记中正是提调职官的避讳字写。这项书写避讳的目的是提高提调职官的地位,其作用是提醒士子在科举考试中绝对遵守提调官的所有决定”(106页)。
由于尊重科举的传统,“提调”在西山和阮朝继续使用避讳字。“提”字通常用两个主要字形,就是部首换位和加上辅助符号四撇点、三撇点,而字形加上辅助符号竹部的情况比较少见。“提”字共出现260次,一般与提调、提点、提督、提吏等职官有关。最早的出现在慎德元年(1600)《重修福光寺》碑文中(编号N08222),立于乂安省兴元县福田社。“提”讳字出现在十个年号的碑文中,主要包括慎德、弘定、永祚、福泰、景治、正和、永盛、隆德、永祐与景兴,其中出现频率最多是在正和(53个字)和景兴(50个字)年间。
国讳之中在原来字形基础上增加符号的有利、誠、新。
2.“利”字
利→:《后神碑记》(编号N01165),景兴四十七年(1786)立于国威府慈廉县古芮社黄村,碑文:“皆其而乐其乐。”
3.“誠”字
誠→:《创立斯文先贤后贤碑记》(编号N012064/12067),景兴三十五年立于荆门府峡山府罗舍社,碑文:“一念之或施那田或出那钱。”
4.“新”字
新→:《义批造亭碑记》(编号N0360),正和十三年(1692)立于奉天府广德县盛光坊东阁甲,“新”字保留原字形增加“竹”部,“制度一庙貌如故”。
5.“寵”字
寵→:京北处慈山府东岸县云恬社严师赞治功臣特进金紫荣禄大夫工科给事中春峰子阮侯讳字道原。
6.“偉”字
偉→:前高祖考阮贵公讳廷字云溪。
7.“香”字
香→:高祖妣阮氏讳号慈在。
8.“盆”字
盆→:曾祖考阮贵公讳字端直。
9.“桂”字
桂→:曾祖妣张氏讳号慈仁。
10.“實”字
實→:显祖考阮相公讳字朴甫。
11.“宜”字
宜→:显考阮相公讳字和善。
12.“倦瑜”字
倦瑜→:显妣阮氏讳号昭徽。
13.“葉瑾”字
葉瑾→:杨氏讳号柔行。
14.“晏”字
晏→:杨氏讳号鲁庵。
15.“創”字
創→:正室阮氏号慈惠。
16.“富”字
富→:阮公讳。
17.“珍”字
珍→:夫人吾氏讳。
18.“宏”字
宏→:阮公讳。
19.“榮”字
榮→:阮公讳。
历史文献中有“私讳”“公讳”和“国讳”,其中以“国讳”影响最大,实施范围也最广,主要是君主、皇后及父母的名讳。越南古代的情况也相同。“私讳”则主要是家讳、族讳和乡讳,运用于乡里、亲族、师生之间。《阮族世科碑》是范公著为科举世家撰写的碑文,刻碑时普遍使用私讳,宗族亲眷名字加符号避讳,是中兴黎朝碑刻私讳的代表。
图17
(四)缺笔书写和增加字符
上文我们已经展示了增加笔画和字符的避讳字形,但仍有一种特殊的避讳字形尚未受到学者关注,既原字缺笔,又增加字符。
1.“英”字
黎仁宗之母宣慈皇太后阮氏讳英,清化东山县布卫香人,黎圣宗1461年颁布避讳令,除了黎初增加的情况之外,中兴黎朝尚有两种不同的避讳字形,即“英”字缺笔再增加“口”字符。另一种吴德寿已经指出。
英→(吴德寿,《越南历代避讳字研究》,第IV附件,编号7)
字形上缺笔有两种。
英→
景兴二十三年(1772)立于英都府南塘县中纯社的后神碑记,编号N02644,碑文:都府南塘县长仆社横山村。
英→
景兴二十三年(1772)立于英都府南塘县巡罗社的后佛碑记,编号N02372,碑文:皇越景兴二十三年府南塘县。根据《各总镇名备览》可知英都府属于乂安处八府之一,下辖兴元和南塘二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