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杨贵妃:芳园牡丹露华浓
杨贵妃可以是说盛唐文化的一个代表性标志,她象征了那个繁华到极致的盛世,也象征着那个盛世的倾覆。时人与后人有多怀念盛唐风华的长安不夜天,有多痛心与叹息安史之乱的国破山河在,就有多热心于赞叹贵妃之美与贵妃之殇、热心于明讽暗喻她得到的无上恩宠背后所隐藏的乱政。
贵妃之美,如唐人热爱的牡丹一样浓艳热烈。
这一份张扬的美丽,在时人与后人的笔下,便衍演为杨贵妃的恃宠而骄、嫉妒成性。
杨贵妃好妒,正史有载。据《旧唐书》卷五十一记载:“五载七月,贵妃以微谴送归杨铦宅。”“天宝九载贵妃复忤旨,送归外第。”为何被谴出宫?《资治通鉴》载:“妃以妒悍不逊,上怒,命送归。”也就是说,杨贵妃曾经因为嫉妒,顶撞玄宗,被送回到杨家,而且还不止送一次,大概是回宫之后过了一段时间又闹了一场,所以再次被送走。据说杨贵妃出宫之后,剪了自己的一缕头发送回宫中,以表相思之意,玄宗误以为贵妃要寻死——那个时代,女子剪发是一件很不寻常的事情,于是急忙连夜开了宫门,将贵妃接了回来。
对于杨贵妃的好妒,时人与后人多有发挥。白居易的《上阳白发人》中,那位“脸似芙蓉胸似玉”的美女,被选入宫后,“未容君王得见面,已被杨妃遥侧目。妒令潜配上阳宫,一生遂向空房宿”。宋人作《梅妃传》,将贵妃对梅妃的怨妒描摹得绘声绘色。清人作《长生殿》,又加入了贵妃对虢国夫人的妒与对唐明皇的怨。京剧经典剧目《贵妃醉酒》则将贵妃怨妒之情真浓墨重彩地勾勒了出来。
有句话说:被偏爱的人,总是有恃无恐。
贵妃的好妒,大约也来自于此?
“三千宠爱在一身”的贵妃,生长于四川,那个时代,四川是能够生长荔枝的,这是她热爱的家乡美味。于是每年荔枝季节,玄宗便动用驿使,将更为美味的岭南荔枝送来长安。用寄送军国大事急件的驿路急递来送荔枝,以满足贵妃的口腹之欲,也无怪乎会引来杜牧辛辣的讽刺:“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贵妃的得宠,也给她的家族带来太多荣耀,“姊妹弟兄皆列土”,姊妹封国夫人,兄弟封侯,其中堂兄杨国忠更是升为宰相。这种依随于裙带的显赫权势,同样引起诗人们的不满与讥讽。杜甫《丽人行》写杨氏兄妹曲江春游的情景,在尽情铺染的富丽繁华之下,是含蓄的讽刺:“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近前丞相嗔!”
这样的不满,在安史之乱后,便演变成对“女祸”的指责:“华清恩幸古无伦,犹恐蛾眉不胜人。未免被他褒女笑,只教天子暂蒙尘。”(李商隐《华清宫》)褒女,即褒姒,那位让周幽王烽火戏诸侯、最终覆灭了西周王朝的美人。将贵妃与褒姒相比,将安史之乱与西周灭亡相比,这是非常严厉的指责了。
唐人对贵妃的指责,恐怕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能直接指责玄宗,于是只能绕个弯来指责贵妃。
天宝年间宫廷与皇室的骄奢淫逸,玄宗的懒政,浮华之下的暗流,均田制与府兵制的崩解,募兵制下节度使权力的膨胀……种种弊端,是那海面下的冰山,贵妃就是那冰山上顶端的光耀牡丹。大唐这艘巨轮几乎撞沉在这座冰山上,船上的人没法直接指骂自己的船长,也没有办法去解决这座庞大的冰山,于是只好去指责那标志着冰山存在的峰顶牡丹。
然而唐人其实明白,罪魁祸首并不是贵妃。
这一点从唐人给唐玄宗的谥号上也看得出来。
我们常说唐玄宗,“玄宗”其实是谥号。“玄”者,先明后暗也。这是唐人对玄宗的盖棺定论。
杜牧《过华清宫》三首,第一首还只是婉转指责驿骑送荔枝的行为,到第二首便掩不住锋芒了,直指玄宗派遣到渔阳探听军情的使者的不称职、直斥玄宗贪图享乐醉生梦死的不作为:“霓裳一曲千峰上,舞破中原始下来。”第三首又指斥玄宗对安禄山的盲目信任:“云中乱拍禄山舞,风过重峦下笑声。”
在传诵最广、童子解吟的《长恨歌》里,我们可以看到白居易对杨贵妃深切的同情与由衷的赞美,即便感慨她给杨家带来的权势,指责的矛头其实也并没有对准她自身,而是隐隐直指赋予杨家权势的人。
对于贵妃之死的哀惋与同情,《长恨歌》里借玄宗的思念与悔痛来表达。
据《旧唐书》载,玄宗后来从四川重返长安,经过马嵬坡时,密令改葬贵妃,挖开旧冢时,发现当初埋葬贵妃时用于裹尸的紫色褥子以及尸体都已经腐烂,只有香囊还好好的。唐人张祜为此又写了一首《贵妃香囊子》:“蹙金妃子小花囊,销耗胸前结旧香。谁为君王重解得,一生遗恨系心肠。”
白居易与张祜感慨的是贵妃之死带给玄宗的一生遗恨,又何尝不是在感慨,贵妃之死,标志了盛唐的衰落,也带给了唐人一生绵绵长恨?
唐人对杨贵妃的感情,其实很复杂。
她是天宝年间大唐盛世的象征,也是安史之乱大唐衰落的象征。
所以,在明讽暗喻贵妃背后隐藏的乱政之外,在哀叹贵妃之死与盛世之殇之外,唐人又极力描绘贵妃之美,就仿佛是在描绘和追忆那个盛世之美。
在唐人笔下,贵妃不仅美丽,而且聪明机智,才华横溢,《霓裳羽衣舞》便是由她领舞;善琵琶,常与玄宗等人合奏;唐人笔记《开天传信记》中又说:“太真妃最善于击磬,搏拊之音泠泠然。新声虽太常梨园之能人,莫加也。”
她是那个时代最顶级的艺术家。
我们今天已经不能见到她的画像,更不能见到她的舞姿与乐技,不过《全唐诗》中还收录了她的一首《赠张云容舞》:
罗袖动香香不已,红蕖袅袅秋烟里。
轻云岭上乍摇风,嫩柳池边初拂水。
张云容何许人?诗家注解,只说是梨园舞伎。贵妃这首诗,将她描绘得如出水芙蓉一般清新又艳丽,舞姿飘逸、身姿轻盈,仿佛山岭上随风轻摇的淡淡云彩、太液池畔悠悠拂过水面的嫩绿柳条。
这首诗里,是对美的由衷欣赏。
佛印对苏东坡说:我心中有佛,故见你是佛。
贵妃心中有美,故见张云容舞,只见其美。
然而,这样的美丽,便如天宝年间的大唐一样,转瞬间红到尽处将成灰。
美与殇,在诗人笔下,便成就了一幅极其矛盾又惊心动魄的牡丹清露图。
在贵妃生前,李白有《清平调词》三首,极写贵妃之美:“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她是名园芳榭之中的盛唐牡丹,也是牡丹花瓣上的清露,美丽到极处又脆弱到极处。
在贵妃身后,白居易有《长恨歌》一篇,极写贵妃生前荣华身后长恨,也极写贵妃的美丽与脆弱:“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是光华潋滟、张扬飞舞之美;“宛转蛾眉马前死”“梨花一枝春带雨”,是身不由己、楚楚动人的脆弱。
芳园牡丹,花瓣清露,极致的美与极致的脆弱,让时人与后人,永不能忘,世世吟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