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心理学:青少年心理工作怎么做?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4章 青少年心理问题反思

一、“还是别人家的小孩好”

在对青少年的陪伴过程中,社会普遍存在着一种消极思维。我们永远不想夸自己的孩子,好像一夸他就“飞”了。我们往往不是积极地去评价他,而更愿意去评价他的问题。以前考50分的,现在考60分,回家能获表扬;原先考100分的,现在考98分,回家会挨一顿打。这就是一种消极思维,而不是用积极的方式去对待孩子。

我在东北的一个实验小学做的3000人的家长会上,教家长使用积极行为的策略。我问各位家长,你家孩子有哪些优势?一下子就问住了,“我的孩子还有优势吗?”家长可能心想心理专家会问孩子有什么问题,可以分析,然后解决,而当我问到孩子有什么优势、有什么积极品质时,家长就比较困惑。这是青少年心理问题中的一个社会心理文化现象。很多人尽可能多地找出孩子的问题,像传统的心理学,以分析问题为主,而不是看我们能做点什么。这也是青少年心理工作的刻板思维模式,即“只有最好没有更好”的找问题模式。所以,只要一评价自己的孩子,便还是别人家的孩子好。但家长内心也是矛盾的,只能自己说自家小孩不好,别人评价他不好就不行。

二、找出孩子的五个优势

我们做了个访谈,请家长说说孩子的五个优势。这个特点能使他赢得什么,比如,赢得发展上的成功,或者赢得生活上掌握的主动权,这就是优势。一开始我们接触的很多家长都愁眉不展,表示“想不到,缺点一大堆,优点想不到”,又或者是“要表扬孩子,觉得有点不好意思”“不知道怎么表达”。经过认真地思考,再三鼓励,才收集到许多家长的表扬,家长对于这个访谈也感触颇深。我们选择了一些典型的表达,记录如下。

家长A:孩子比较灵活,热情主动,喜欢帮助小朋友,积极提问,还有喜欢和小朋友一起玩游戏,每天都愿意参与好多游戏活动。作为妈妈,孩子,我认为你有以上这些性格上的优势,妈妈很高兴也很爱你。

家长B:妈妈觉得你非常善良、勇敢,做什么事情都非常快,观察事物特别敏锐。你特别积极乐观,你跟同学的关系也特别好,特别热心地去帮助身边的同学和有需要的人,你也特别胆大,妈妈为你感到骄傲。

家长C:妈妈觉得你学习特别努力、特别认真,时间管理方面也特别强,而且做事情特别执着。你是个善良的孩子,你对同学和老师特别友善,你善于帮助别人。以上都是妈妈眼里你的优点,妈妈因此而感到骄傲、自豪。

家长D:关于我儿子的优势,首先我想到了他特别勤于思考,还有一旦喜欢什么就非常专注。我接着想到的一个优势,就是他非常善良,而且有同理心,我发现好多次他能理解别人,往往能够换位思考。

家长E:我的宝贝,我觉得他活泼可爱,然后脑子转得特别快,反正比我好多了,然后就是好动,爱听故事。平常也喜欢认字。宝贝,妈妈爱你。

家长F:第一是比较活泼。第二是在学校写字也好,说普通话也好,都很认真、很标准。第三就是他很会关心人。第四是有爱心,也能够理解别人。第五是有时候他特别爱问为什么。

家长G:我的宝贝今年11岁了,她是一个非常聪明可爱的小女孩。我感觉她胆子比我大,因为她可以独自上台演讲,但是我觉得我站在台上都有点紧张。然后她的反应能力比较敏捷,而且挺有个性的,自己善于独立思考,而且自主能力特别强,出去在外面,面对男女老少都能够很好很快地跟大家交流。她还挺关心照顾别人的,尤其当你生病时。宝贝,妈妈爱你。

同理心、积极主动、热情、努力、胆子大,这些都是优势,却也最容易在应试教育的评价体系下被忽略。就拿同理心而言,这是一个社会人很重要的成功品质。能够共情别人,这个优势能使个体在生活中占有主导权,因为越来越多的人会喜欢和这样的人在一起。这是个好品质。环境适应能力强这个也非常重要,很多孩子在外面很难跟其他人相处,即使他们成绩非常好。但是,很多时候我们无法静下心来全面看待孩子的优势。

这个采访的过程试图演示家长如何在孩子面前表达自己看到的优势,且真诚地、无条件地说出来,并不是戴高帽。家长常犯一个错误,当需要在孩子面前说出他们的优势时,往往会变成“夸赞”的形式,夸完后还带有条件,使孩子有压力,觉得父母看到的优势都是有条件的,相当于“挖坑”。我们更强调的是培养父母的积极思维和眼界,即拥有看到孩子优势的能力。这是一个个体咨询技术,叫优势评估技术。心理咨询师可以带领家长和孩子一起探讨优势,进行积极的优势评估。辅导思想就是积极地发现对青少年发展有帮助的优势。

青少年心理工作的方法是不断总结的,通过反思策略和路径,以及现场交流和实操,具体的咨询方法就会形成一套体系,指导制定咨询策略和技术。

在开头提到的那份40名家长对青少年定位的调查中,认为青少年问题严重者有15人,认为青少年很有优势的有9人,后者的比例相对较少。我们要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善于发现青少年的优势,不要用完美的滤镜评价孩子。咨询师同样也应采取积极思维的策略,这种积极思维会带领整个咨询沿着积极的方向前进。

三、分享做青少年心理工作的感受

家长A:我是一名教师,工作31年了,今年已经54岁了,我的孩子今年28岁,我自认为在教育方面还是有一些研究的,但是今天听了韦老师讲的,我才感觉找到了正确的思路。最后这一句话,我们需要一双发现美的眼睛,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今天之前,我确实常常说有些孩子已经成了“问题孩子”,不可救了,实际上我的想法是错误的,正如韦老师讲到的,孩子所有的“问题”实际上是很正常的,它不是问题,而且是有救的,而这个救的方法就是我们要用一双发现美的眼睛,任何一个所谓的“问题孩子”,他都有美的地方需要我们去发现,这就是我的感觉。我就概括地说这一点,但是这一点很重要,我已经找到了感觉,我已经找到了挽救孩子的非常好的方法,谢谢老师。

点评:有时候教师或者咨询师找到的感觉,不能用语言描述出来,对自己而言感触很深,但是对于实际工作,较难做到知行合一。我们在表达的时候可以更加确切一点,用积极心理学的思路,传统文化中的“性本善”来指导工作,这也是符合我们新时代的积极思维的,所以我们更应有文化自信。

家长B:从这个模式来讲的时候,其实我们已经着眼于积极心理学了是吧?我在接个案的过程中,包括很多心理咨询师都认为,积极心理学是个什么玩意儿,但是当我疗愈患者以后,他们会说需要积极心理学。我们在做这些青少年问题工作时,我们不再把自己的眼光局限于问题模式——不去找寻他们发生问题的原因、不去指责他们、不去评价他们,而是着眼于我们可以做什么,我们曾经做了什么改变过他们。这个问题就特别有力量,我们需要相信青少年的问题是发展性的问题,不要把它定性为行为问题,我感觉这很深刻。确实在做他们的个案过程中,我发现他们那种改变的力量特别强,就像韦老师说的改变他们很容易、很轻松,并不像成人做咨询的时候觉得好难,即便发现了、觉察了自己的模式,但是在改变的时候仍然觉得很难。

点评:成人的问题是几十年前发生的事情,早已埋在地下,还去挖出来是伤害很大的。正如已经建好的房子再去拆掉重建就难了,青少年正处于房子还没有建成的阶段,我们跟他们一起去建房,这样比较容易实现。

家长C:我写了两个感受,第一个是积极认识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明白发展都是属于中性的,没有积极和消极之分。但是我们在落实到行动中时就开始消极了,我就是经常这样的。第二个就是积极对待和处理青少年发展性问题,这是我们的行动方面。

点评:学习到的技术要融合自己的价值观、思维、情感,没有感受是做不好咨询的。所以,心理咨询本身就是在两个人格形成的动力场互动的过程中使人发生改变的,用“心灵温暖心灵”往往要超过技术。

家长D:今天听了韦老师的讲课,我在笔记本上写了一句话——从需求着手。用积极思维的视角总结了这一句话。前一段时间,我的孩子出现了一个问题,就是自己偷偷买了一部手机,背景很复杂,我就不在这里展开说了。当时我在我们韦老师的应用组里求救,说怎么处理这个问题。那天我在收拾他房间发现手机的时候,孩子没有跟我说,但我发现了他买手机的凭证,他是偷偷买的。然后我发出求助信号之后,我们应用组的老师,包括我们在座的竞评老师都给了我一些帮助,让我能顺利地处理这个问题,那就是从孩子的需求方面考虑问题,所以,我对需求这一块感触很深。

点评:心理学还是要在体验中才能够真的帮到人,使人发生改变。我们的教学应该让每一个人真正地进入体验,心理咨询更应该如此,一定是让我们的孩子体验进去,然后发生根本改变。我们过去的方向更多的还是在围绕着认知,想要他们在思想观念和行为方面上去改变,而没有做一些对他们的满足和环境条件的创造,或者没有对他们进行一个接纳和基本的人文关怀,这个部分我们是欠缺的,因此效果就没有达到。

这也是新时代的所有心理学工作的一个特点,我们把它叫作工作,因为它里面包含了服务,包含了平等,包含了尊重。理念对了,那么方向自然就对了,策略自然也就出来了,策略里的技术方法才会产生效果。

我们过去总是先看技术,再看策略,然后是理念的部分,这里的次序是倒过来的,明确了方向和策略以后,技术自然就产生了,那么我们马上就可以思考并回想出来青少年心理辅导的10次咨询。第一次怎么评估,怎么切入。第一次见面,不管他是爸爸妈妈叫过来的,还是他主动求助的,我们都可以和他有一个好的切入,马上就可以谈起来。不管他是被社会人际关系伤害,或者被环境塑造得很不好,我们都能切入进去,因为我们的身份发生了根本变化。所以,这样的练习时间长了以后,你将会成为一个真正的、有优势的青少年的陪伴者和辅导者。

现在我们有多少孩子在暑假期间去参加培训、补习,但有很多机构都不是针对孩子心理发育所导致的问题来组织的,所以没有弄得很好。这一块的市场很大,青少年心理工作要成功抢占阵地,就在于我们能不能真正地做好青少年的陪伴者。我们社会中的所有人都是咨询师、家长、教师,包括我们的教育体制、教育文化、教育期待,这些都得去调整,这才是青少年心理工作必须要进行的反思。在这种反思的基础上才有好的策略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