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生命教育与心理培养
上QQ阅读APP看本书,新人免费读10天
设备和账号都新为新人

第8章 指导学生学会自我教育的方法

德育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实施德育,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个体的人,这同时也是教育的目标所在。过去,我们实施的是无“人”德育,忽视“人”的主体、核心地位,把德育定位在社会功能、政治功能和经济功能上,这实质上都背离了德育实施的方向。

要在德育中体现以人为本,我认为主要应该围绕“人”这个主体来实施德育,走向生命德育。以尊重生命和个人自爱、自尊为起点,尊重生命活动中表现出的人性规律。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是体现在学生思想深处的驱动,是深层次的教育,这种教育的不断进行和深入,就能使学生达到自警、自励、自省、自策的境界,是他们逐步走向成熟的表现。教师在引导学生自我教育时,必须使他们责任感和自信心,使他们重视自己的表现。

引导学生树立上进心

学生如果没有进取意识,没有光荣感和自强精神,是不会有自我教育的要求的。当学生的追求进取心成为他们内心的需要,就会形成一种强大的内驱力。学生的理想越高远,进取心越强,自我教育的要求越高。这时候他们能够把远大的目标和实际行动结合起来,能够脚踏实地地积极向上,能不断形成自我要求,也能够高标准要求自己,能够自我誓言,自觉见贤思齐,不断努力,不断奋进。教师要以学生的这种境界为教育追求的目标,以培养学生立志为教育的根本,抓住“立志”这个中心,强烈的上进心就随之而产生了。

引导学生自尊自重

引导学生形成自我教育的要求,还要引导他们自尊、自重,培养学生形成强烈的自尊心,教育他们自觉爱护自己的名誉,不做有损自尊、有损荣誉的事。自重是随着自尊而来的,没有自尊心、荣誉感,就不可能产生自重意识。教师培养学生形成自重意识,就要使学生感到自己在社会、在集体中的价值,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是有意义的,并且能够不断努力去充实这种意义。

学生自尊自重心的发展,最后必然形成一种“慎独”的境界,这是学生自我教育的高水平,也是教育应该努力教育促成的。所谓“慎独”,是道德修养的极高境界,是指人们在没有任何制约的条件下,仍然自觉地按道德要求去行动,自觉恪守道德规范,不做任何不道德的事。

对学生的道德教育,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都要在进入这种境界上下功夫。“慎独”的行为,虽然是在无人制约下的表现,其实仍然是道德规范的体现,这就要求教师严格从“他律”人手,逐渐使学生养成由“他律”到自律的行为习惯。

引导学生自励自省

教育学生学会自警,在帮助学生分清是非善恶之后,要引导他们自我警醒,由他人的失陷而警惕不重蹈覆辙,不犯同样的错误,这对青少年学生尤其重要。

引导学生自励,即自我激励,自我确立进去目标,提倡“战胜自己”、增强奋斗意识和持久的意志。青少年学生往往易“激发”而不容易“持久”,这就要求教师激发得当,使学生总保持那么一股跃跃欲试的劲头,同时又要通过各种活动和在各种情境中使学生不断得到激励。

引导学生自省,即自我反省,自我批评。这是加强自我修养的必由之路,又是学生自我教育的一种方法。教师要让他们明确是非标准,使他们能够有分辨是非善恶的能力,培养他们进取心和自觉性,努力创造一种气氛,使自我批评成为一种风气。

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还要鼓励学生不断策励自己向前进步,与自己的惰性、自满作斗争。教师引导学生自策,主要是用提醒的方法、激励的方法、推动的方法,形成集体风气和舆论氛围。

引导学生学会自立

自立意识是自我教育的思想基础,缺乏自立意识就很难有自我教育的要求。自立意识的表现首先是有把握自己的愿望和要求,即自立精神;其次是有把握自己的能力和方式,即独立生活的能力。有了这种精神和能力,必然会在学习、思想品德、生活等各个方面自己把握自己,管理自己。

引导学生形成自立意识,让他们在自立中提高自我教育能力。首先要求教师在集体活动中尽量从多方面锻炼学生,要力求做一名导演,让学生在舞台上尽情的表现,尽力的锻炼。其次要给学生创造的机会,要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不同特长,让他们做力所能及的事,并尽量让他们独立完成某件事,使他们逐步养成自立的意识和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