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失落感是一种消极的情绪体验
所谓失落感,指的是原来属于自己的某种重要的东西,被一种有形的或无形的力量强行剥夺后的一种情感体验或是某件事情失败或无法办成的感觉。
在这种失落的情绪的影响下,很多老年人过着“三饱两倒”的生活,庸然无序,吃饭不香,见人话少,烦躁郁闷,危害极大。
那么老年人应该如何认识和面对失落感呢?
1.认识老年失落感
失落感是一种由多种消极情绪组成的情绪体验,如忧伤、苦恼、沮丧、烦躁、内疚、愤怒、心虚、彷徨、痛苦、自责等。
老年人比较容易产生失落感,这是因为许多老年人在离退休前,黎明而起,吃些早点,拎起皮包匆匆而去;傍晚回来,睡一夜,第二天再上班。天天、月月、年年如此,虽说有些机械单调,但相当充实。
而一旦退休,生活变得悠闲了,但也无聊了。往沙发上一靠,度日如年,失落感油然而生。特别是退休前担任领导的,这种失落感尤为明显。往日的荣耀没有了,待遇不如从前了,办事、说话也没人听了,就连生病都没人过问。这些过去没有感受,所以常把“人走茶凉”挂在嘴上。由于心理因素的影响,在别人看来明明身体很好,自己却感到一天天在衰老,记忆力也差了,感觉生活枯燥无味,整天唉声叹气,无奈与不满的心理日趋严重。
2.消除老年失落感的方法
失落的心理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极其不利。尤其是强烈的失落感会使人的精神产生不良状况,严重的甚至会导致崩溃。所以老年人为了保持身心健康,应适时调整自己的心态,莫生“失落感”,远离“失落感”。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一些调适:
(1)看淡名利
淡泊名利自然就淡薄了失落。有位哲人说:“人的欲望好比海水,喝得越多,越是口渴。”
合情合理的欲望可以使人产生不懈的追求和前进的动力。然而也有“人心不足蛇吞象”一说,这便是“欲海难填”。一个人一旦刻意于追名逐利,永不满足,“失落感”就会总是伴随左右,而且还会生出许多事端,甚至葬身欲海!
离退休朋友步入老年,深知人生几十年,餐食三两米,夜宿五尺床,一切都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何必再让名利折磨自己?人一旦淡泊了名利,就会达到“事到知足心常惬,人至无求品自高”的境地,“失落感”从何而生?
(2)去除盲目心理
舍弃盲目必然就能舍弃失落。人的“失落感”往往是由盲目攀比产生的,当然,越比也就越憋气,便产生了极强烈的“失落感”。因而怨天尤人,无精打采,食不甘味,寝不安席。
俗话说:“人贵有自知之明。”老年朋友尽管已经离退休,但是仍应注意去掉思想上的盲目性,做到正确看待自己,正确看待别人,正确看待环境。上不攀,下不比,快快乐乐过自己的生活。
(3)树立“补偿”心态
过去为了工作,兢兢业业奋斗了几十年,所取得的成绩,与家人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但以前老年人对家庭和子女的关心可能很少,某种程度上会有一种亏欠心理。
此时,我们闲下来了,正好可以利用这个机会,帮助老伴儿做些家务,帮助子女照顾、教育孙辈。这些都是很好的“补偿”办法,不仅融洽家庭气氛,还享受天伦之乐。
(4)保持胸襟坦荡
胸襟坦荡就能荡涤失落。古语说:“世间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失落感”不在客观而在人的自身。“酒不醉人人自醉,语不伤人人自伤”,道理也在于此。生活中有许多烦恼都是我们自己想出来的,是自己让自己陷入了失落,自己给自己制造了麻烦,自己给自己酿造了苦酒。
一个心胸狭隘的人,遇事总爱斤斤计较,想什么都不公平,看什么都不顺眼,心理失衡,心事重重,遇事总感到失落,总也没有平衡之时。如果能自己给自己营造一个好的心理环境,“失落感”能奈我何?
(5)保持心情愉快
心情愉快才能百病不侵,所以老年人要消除不愉快的心情,使自己保持一种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认识到离退休是人生的一个新的起点,自己应该努力适应新的生活,避免使自己总是沉浸在消极、悲观、伤感的不良情绪之中。
(6)广交年轻朋友
与年轻人交友,建立“忘年交”,这使老少两代人在思想上互通、道德上互敬、精神上互慰、智力上互补、生活上互助。对于老年人来说,“忘年交”的可贵之处是使自己在与青年人交往中,找回失去了的“童心”,增添“第二人生”的欢乐,使晚年的生活过得更丰富、更愉快、更幸福。
总之,进入老年,广大老年朋友一定要远离名利,远离失落,不想岗位,不去攀比,怀着愉快的心情参加各种活动,这样才能保证健康,快乐地度过自己的晚年,这才是最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