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北京的城门楼
北京城到底有多少座城门楼
老北京的城门和城墙见证了北京城久远的历史,那么北京城到底有多少座城门呢?
永定门楼南侧
关于北京的城门有“内九外七,皇七禁城四”的说法,这种说法具体形象地告诉了我们北京城共有二十七座城门。
其中的“内九”指的是:正阳门(前门)、宣武门、崇文门、阜成门、朝阳门、西直门、东直门、德胜门、安定门。
“外七”指的是:永定门、左安门、右安门、广渠门、广安门、东便门、西便门。
“皇七”指的是:天安门、地安门、东安门、西安门,大明门(大清门)、长安左门、长安右门;
而“禁城四”指的是紫禁城的四个门:午门、神武门、东华门和西华门。
蓟门是北京城的一座城门楼吗
北京城是有名的古都之城,在历朝历代都有着不同的称谓,如蓟城、蓟州、蓟县、蓟门、蓟北等,但不论北京被称作哪一个名称,都没有一座城门叫“蓟门”。尽管在很多的古诗词中都出现过蓟门,但这个“蓟门”泛指的是北京这个地方,并非城内的某一城门。即便是有名的京西八景之一的蓟门烟树,也不是北京城的一座城门,更不是古蓟门的遗址,而是元代古城的旧址。既然这样,那么蓟门烟树曾是清乾隆皇帝亲自立碑题字的,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呢?
乾隆是一位喜欢吟诗作赋、寻幽访胜的皇帝。相传有一次,乾隆帝在一首古诗中看到“蓟门”这个词,并对其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他就问大臣们古诗中所写的“蓟门”到底在哪?大臣们一时也想不出“蓟门”在哪,但又不敢说不知道,就敷衍而笼统地说:“古之‘蓟门’,在古城。”乾隆帝听后,非常认真地说:“一定要找到这个古城。”不过北京城的古城很多,到底哪一个才是乾隆要找的古城呢?大臣又开始说:“若去延庆的古城需二百里,去房山的古城需一百里,去石景山的古城只需五十里,不妨皇上由近到远地寻找。”说来也巧,乾隆皇帝果然在石景山处找到了一座古城,并在古城外看到了一座城门,他十分得意,以为这就是古诗中所写的“蓟门”,还在此处立一石碑,在石碑上题写“蓟门烟树”四个大字。从此,蓟门有了一个准地儿,还是皇家钦点的地方。
但实际上,这座古城并非古蓟城,古城的城门更不是古蓟门,而是元大都城西面城墙,靠北端的一个门,即肃清门的遗址。
老北京城真的是按照八臂哪吒画像修建的吗
老北京城一直被说成是八臂哪吒城,其实这只是对北京城一种形象的说法。北京城的整体格局和造型,在一定程度上是受到明清时期的规划影响。而明清时期的北京城是在元大都的基础上修建而成。对于老北京城是否真的是按照八臂哪吒的画像修建的,还有一段有趣的传说。
北京城与八臂哪吒
明成祖朱棣称帝迁都北京后,决定重新修建北京城。在动工修建之前,有位大臣对朱棣说:“民间传说,北京城原来是一片幽海,有一条恶龙在此看守,想要修建北京城必须先要把这条恶龙降服。”于是,朱棣命手下的两位军师——刘伯温和姚广孝去完成此事。
刘伯温和姚广孝在领到圣旨后,一起察看了北京城的整个地形。因两人都想在修建北京城时拿到头功,所以他们最后决定各自负责一个方向,于是刘伯温对姚广孝说:“咱们分开住,你住在西城,我住在东城,十天之后再碰面,到时候我们拿出自己的设计图来,看看我们俩想的是否一样。”姚广孝同意了这个建议。就此俩人一个住在了西城,一个住在了东城,两人都对自己负责的地方的地形进行察看。说来也奇怪,每当二人在勘察地形时,都会听到一个小孩说:“照着我画呀,照着我画呀。”更奇怪的是,两人每天晚上睡觉时都会梦到一个头上梳着小抓髻,露着半截腿,光着脚丫子,穿着红裤子红袄的小孩。这小孩的小红袄很像一件荷叶边的披肩,肩膀两边有浮镶着的软绸子边,风一吹真像有几只臂膀似的。俩人一想这不就是八臂哪吒嘛!于是两人都按照八臂哪吒的样子画出了修建北京城的图纸。
第十天的时候,两人碰面了,各自拿出了自己的图纸给对方看,结果两人同时哈哈大笑,原来两人所画的图纸一模一样,都是按照八臂哪吒的样子设计而成。那么这八臂哪吒的样子都是北京城的哪些地方呢?
正阳门是哪吒的头;瓮城东西开门是哪吒的耳朵;门里的两眼井是哪吒的眼睛;崇文门、东便门、朝阳门、东直门是哪吒的左四臂;宣武门、西便门、阜成门、西直门是哪吒的右四臂;北边的安定门、德胜门是哪吒的两只脚;皇城正门——天安门是五脏口,从天安门到正阳门中间那条长长的平道就是哪吒的食道了;而北京的胡同就变成了哪吒的大小肋骨了。
老北京的城门一共有几部分
来北京旅游,不得不了解一下北京的城门。关于北京的城门有一句俗语——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那么老北京城的城门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
说起城门也许很多人都在荧幕中见过,实际上老北京的城门并不像影视剧塑造的那样一个大门洞。城门首先是一扇门,这毋庸置疑,但毕竟这是城门,不是普通的宅院门和房屋门。老北京的城门除了有通道之用外,更重要的是在发生战争时它能起到抵御功能。由此可见,老北京的城门其实是由一组具有防御功能的建筑所组成的,它主要包括城楼、瓮城、箭楼、闸楼等。
北京城门布局图
城楼建筑在城台上面。城楼的下面与城墙连成一体的部分是城台,城台要比相邻的城墙稍微高一些、宽一些,在城台的中间开的门是“城门楼”。城门楼是城门最后的一道防线。
瓮城则是建在城楼前的一座小碉堡。瓮城的墙体和城楼的墙体相连,瓮城多建为方形、长方形和半圆形等几种不同的形状。瓮城主要是把防御线向外延伸并起到保护城楼的作用。
箭楼建在瓮城的正中间,分为四面,其中一面正对着城楼,其他三面每层上都有向外发射弓箭的箭窗。箭楼下的城台要比瓮城的城墙稍高稍宽,并与瓮城连在一起,在防御外敌时起到射箭的作用。
闸楼也是建在瓮城之上,或者在左,或者在右,也可能左右都有。它的形状就好比是小一号的箭楼。闸楼也是三面辟有箭窗,下面辟有门户。但是,闸楼下面不设门扇,而是设有由闸楼控制的可以吊起或放下的“千斤闸”。
这些建筑建造在一起就形成了一扇完整的城门,而在北京的皇城城门和内城的城门主要是体现皇家至高无上的权力的,所以内城城门只建了城门楼,而外城的城门主要是起防御作用,因此城门的修建要更像城门。
老北京的城墙为何没有西北角
北京城有着悠久的历史,而见证这座古城历史的则是那些富有“生命”的古城墙。但令人意想不到的是,北京城这样一座具有历史文化气息的古城的城墙却没有西北角,这不得不说是一种奇观。那么为何北京城的城墙会没有西北角呢?关于这个问题,真的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社会上各种观点和说法也是众说纷纭。
说法一:著名的地理学家侯仁之教授曾解释说:“当初修建北京城时,把北京城设计成为矩形,当时皇帝为了突显至高无上的统治中心地位,让修建人员把矩形的对角线交在故宫的金銮殿上。但是由于受到当时施工技术的限制,最终对角线并没有交汇于金銮殿上。修建北京城的人为了避免杀身之祸只好去了一角,而去的这一角就是西北角,这形成了北京城没有西北角的现象。”当然这只是一家之言。
说法二:这是一种民间传说。据说明朝在重修北京城的时候,起初西北角和其他三个角一样也是直角。但不知因何缘故,一天北京城的西北角突然断裂,之后明清几代皇帝都试图修复,但遗憾的是屡修屡塌,最后出于无奈只好将其修成斜角。
说法三:一些社会学家从传统的观念上全新解释了这一现象,他们认为我国自古以来就认为西北方向是一个缺口。西汉刘安的《地形训》就认为,大地的八个方向由八座大山支撑着天体,其中西北方向的那座山就叫不周山。在《天文训》中也讲到,风来自八个方向,而西北方向吹来的风被称为不周风。东汉的鲁班解释“不周”为不交之意,也就是说西北两个方向是不交汇的,既然不交汇自然会出现一个缺口。按此解释,北京城的西北角有缺口也就不足为奇了。
老北京人所说的“九门走九车”到底指的是什么
明成祖迁都北京后,在重修北京城时,共开设了九门,也就是常说的“内九”。这九座门在当时分别起到不同的作用,也就是所谓的“九门走九车”,那么这九门到底走的是哪些车呢?
正阳门,在元代时称丽正门,也就是如今人们俗称的“前门”。正阳门因是皇帝出行专用的门,因此又有“国门”之称。所以说正阳门走的是“龙车”。皇帝每年农历的冬至日和仲春亥日都会走正阳门前往天坛祭天和前往先农坛进行春耕。皇帝这两次出行走的必须是正阳门。1949年北平解放后,人民解放军举行的入城仪式走的也是正阳门。
正阳门
崇文门,元代时称文明门。清朝时清政府还在崇文门内设税关。崇文门走的是酒车,因为当时河北的涿州是盛产美酒的地方,这些酒从涿州地区运往京城自然走的是南路。运酒的车先经过外城的左安门,再经过崇文门上税后运入京城。清朝时期卖酒的酒铺都会在门前挂上一招牌,上面写着“南路烧酒”,以此证明自己卖的酒是已经上过税的了。据说和珅当年就是靠掌管崇文门的税收发迹的。
朝阳门,在元代时又称齐化门。朝阳门主要是负责运输米粮之用,所以在朝阳门的瓮城门洞刻有一束谷穗的图形。因为当时交通不像现在这么发达,一些从南方运送来的粮食必须先走通惠河,通过水路运到北京城东边的通州后,再装车从通州运往京城。运送粮食的马车出通州后,进城走的就是朝阳门。粮食运入朝阳门后,就暂时存放在附近的粮仓内。如今的朝阳门内还有“海运仓”“太平仓”等地名。
东直门,元代时称元崇门。东直门在过去一直有最贫之门的说法,因过去的东直门外设有很多的砖窑,因此一些京城内常用的砖都是通过东直门运到内城里的。除此之外,从南方运来的木材走的也是东直门,所以,东直门走的是砖车和木车。
德胜门,元朝时称健德门。德胜门多为出兵征战之门,所以德胜门走的是“兵车”。按照星宿,北方为玄武,玄武主刀兵,因此出兵打仗的时候必须走北门,而德胜门在这“九门”中属于正北门,所以每次出兵打仗时,都会走德胜门。之所以叫德胜门,其中也寓意着每次出兵都会取得胜利。清朝时期,在德胜门东边的城墙上会安装一门大炮,不过这大炮不是用来打仗的,而是用来报时的。每天到了午时,德胜门和宣武门都会同时放炮,城内的百姓会听炮对时。但老北京人却常说“宣武午炮”,而不说“德胜午炮”,这估计是因为每当午时宣武炮响之时都会有犯人被处死,所以“宣武午炮”要比“德胜午炮”更为有名。
安定门,元朝时称安贞门。此门是朝廷出兵作战后的收兵之门。因此安定门走的也是“兵车”。不同于德胜门的是,德胜门是“出兵之门”,而安定门则是“收兵之门”。每次凯旋之后,军队都会由安定门进入京城,当然即便是这场战争失败了,也会从安定门进入京城。安定门另一个作用,就是将故宫内的粪便运到城外,所以安定门也走粪车。
西直门,元朝时称和义门。西直门与东直门东西呼应,因此老北京人常说,西直门是东直门的“姐们儿门”。清朝时期,因京城内的井水苦涩发干,皇亲国戚们都不喝城内的水,专门喝位于城西玉泉山上的泉水。当时运水的车基本上都要经过西直门,所以西直门走的是水车。
阜成门,元朝时称平则门。阜成门走的是煤车,因为当时京城西边的门头沟一带设有很多的煤窑,从门头沟运入京城的煤炭,走的都是阜成门。
宣武门,元朝时称顺承门。因菜市口刑场就在宣武门内,所以押运囚犯的囚车要经过宣武门,因此宣武门走的是囚车。
前门楼真的有九丈九高吗
“前门楼子九丈九,四门三桥五牌楼”;“前门楼子九丈九,九个胡同九棵柳”;“前门楼子九丈九,王口花炮响上头”这些老北京民间歌谣都能体现出北京城的前门楼很高很大,那么前门楼真的有歌谣中所说的“九丈九”那么高吗?
前门只是一个俗称,其真正的名称是正阳门,原名是丽正门。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将元大都向南平移了800米,将元大都的丽正门迁建在今天的正阳门的位置,但城门的名字依然叫丽正门,在明英宗年间才将丽正门改为正阳门。正阳门从修建之初到现在历经几百年,经过不断的修复,其具体的高度过去一直没有一个准确的说法,有的说正阳门有41米,有的说有42米,还有的有说40.36米。新中国成立后对正阳门进行修缮时,北京市古代建筑研究所的相关人员对正阳门进行了一次准确的测量,其城楼通高(从室外地平线到门楼正脊上皮)是43.65米,正阳门箭楼通高35.37米。
如果按照明清时的计量单位换算,1丈=9尺,1尺=31.1厘米,那么9丈9大约就有45米,这超过了正阳门的实际高度。那么为什么很多歌谣中会出现“前门楼子九丈九”这个说法呢,其实“九”自古以来就是象征吉祥、无穷的数字,正阳门不仅是北京城所有城门中最高的城门,也是紫禁城的正门,因此常说“前门楼子九丈九”。
崇文门上为何会挂着一口大钟
老北京有句俗话:“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其中前一句说的是老北京城的几座城门,而后一句说的是“内九门”中八门挂的是点(一种铁制响器,挂起来敲用以报时),而只有崇文门挂的是钟。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
崇文门老照片
崇文门上挂钟在老北京民间有两种传说,这两种传说都与龙有关。其一,传说龙的九子之一叫“蒲牢”,这“蒲牢”善吼,在明朝时“蒲牢”经常在北京城的东南方向乱吼乱叫,严重地影响了城内百姓的生活,于是朝廷就派姚广孝前去制伏“蒲牢”。姚广孝先铸了一口大钟,然后施法将“蒲牢”镇压在钟里,因为姚广孝知道“蒲牢”的特长,所以就把京城东南侧崇文门上的点摘了下来,挂上了镇压着“蒲牢”的钟,让它定时吼叫,发挥报时的作用。
还有一个传说,当年龙王在北京偷运水时,被刘伯温和高亮破坏了。龙王一怒之下水淹了北京城。后来,刘伯温降服了龙王,并把他锁在了崇文门内,刘伯温临走时告诉龙王,想要出来,除非听到崇文门上打点的声音。老百姓们为了不再遭受水灾,就偷偷地将崇文门上的点换成了钟。这样一来,龙王再也不可能听到打点的声音,也就不会有出头之日,北京城也就不会再有水灾。
宣武门为何又被称为“死门”
宣武门是京师九门之一,在元朝时叫顺承门,在明朝时改名为宣武门。宣武大炮是当时宣武门最有名的标志,因宣武门外的菜市口是当时的刑场,所以从宣武门带出的囚犯都会被行刑,所以宣武门有了“死门”这个称谓。
宣武门老照片
明清时期,尤其是在清朝,犯人经过刑部的审核后,都会用囚车经宣武门押送到菜市口问斩。因此在宣武门的城门洞上刻有“后悔迟”三个字。这可真是“后悔迟”,都要问斩了,再后悔哪还来得及。其实,在菜市口并没有一块规定的刑场,一般都是在菜市口路北的商户门口,设下监斩官的坐案,到了午时监斩官下令将犯人问斩。当然,在菜市口被问斩的人,也不全是罪大恶极之人,其中宋末元初的宋朝丞相文天祥,因誓死不肯归顺元朝,被问斩于菜市口。在临终时,他愤然地对监斩官说:“我能为宋朝办的事,都已经做完了!”说完后慷慨就义。还有清朝时期的戊戌六君子之一的谭嗣同,同样也在菜市口喊出了 “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的豪迈遗言,更是为这刑场增添了一股肃杀之气。
被称为“生门”的是哪座城门
被称为“生门”的是“九门”中的安定门,其蕴含着安国定邦之意。明清时期,皇帝每年农历的夏至日都会经过此门去地坛拜祭地神,以求一年的风调雨顺。安定门最为特别的是,其他八门的瓮城内都筑有关帝庙,而唯独这安定门内建的是真武庙。
安定门老照片
既然安定门这么独具风格,明清时期的安定门主要是用来做什么的呢?按照过去老北京人的说法,安定门是朝廷出兵凯旋之时必走的门,还有一种说法,当时清朝所有的精兵部队全都驻扎在安定门,所以每次收兵时要走这里。实际上,安定门也不全是为了收兵之用,从皇城内往外运送粪便的车,都经过安定门,这是因为当时京城的粪场在地坛附近,从皇城出来到地坛最近的路就是经过安定门,所以后来有了安定门走粪车的说法。
安定门还是一座多灾多难的城门。明清两朝,安定门前后两次遭受火灾。明正统六年(公元1441年)安定门失火,当年明政府重修此门;清道光六年(公元1826年)安定门再次失火,清政府同样进行了修缮。在清咸丰十年(公元1860年)英法联军侵占北京城时,占领安定门,将英法两国的国旗悬挂于安定门之上,并不允许中国人出入此门。
“德胜祈雪”的典故与德胜门有关系吗
德胜门曾是朝廷出兵时必走的门,这意味着出兵之后能够旗开得胜。德胜门是京城通往塞北的重要门户,因此又有“军门”的称号,在历史上享有军事要塞的声誉。如今的德胜门已不复当年的样式,仅剩一座箭楼。除此之外,德胜门能够与京师其他八门一样闻名,还要得益于“德胜祈雪”这个典故。
德胜门箭楼
“德胜祈雪”的典故的确是发生在德胜门。据说,在清乾隆四十三年(公元1778年),整个北京城遭受了百年不遇的大旱,城内的百姓都携全家逃离京城。年末,乾隆皇帝在北行查看明十三陵后,回宫时经过德胜门,突然天降大雪。乾隆皇帝当时大悦,将銮车停在德胜门前,下车御书祈雪诗三百首,并谕刻石立之,以慰天公。这块“德胜石碣祈雪碑”当时就立在德胜门瓮城中“同兴德煤栈” 的西侧。至此“德胜石碣祈雪碑”与“阜成梅花”“崇文铁龟”等镇门之物一样誉满京城。
1980年,北京市政府对德胜门仅存的箭楼进行了大规模的修复,1992年将德胜门内的真武庙改建为钱币博物馆。如今,来北京旅游的人登上德胜门的箭楼后,往南可以看到元代御河海子桥(今德胜门桥),以及当年运输皇粮的水运码头(今积水潭);向北可以欣赏到护城河的垂柳碧波和关厢景物等美景。
午夜的出租车到了地安门为何不敢按喇叭
在北京开出租的人都知道,深夜来到地安门时一定不要按喇叭。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难不成是地安门那儿有“鬼”?其实,这与老北京民间的一个关于地安门的故事有关。
地安门老照片
相传,以前地安门是皇家出兵的城门,每年都会有很多男人从此门走后就再也没有回来。曾经一对生活在北京城内的夫妻,原本过着和睦快乐的生活,但因战争需要,丈夫被朝廷编入军队中,并要马上赶往前线。按照当时的规矩,家中有丈夫出征时,妻子都会为丈夫缝制一双绣花鞋,以喻平安。然而,这次出征来得太突然,妻子来不及缝制绣花鞋。临行前,丈夫对妻子说:“我一定会平安回来的。”妻子也对丈夫说:“我会一直等你的。”
然而,在这场战争中,这位丈夫不幸阵亡。丈夫的魂魄经过奈何桥要喝孟婆汤时,他对阎王说:“我不能就这样走了,家中的妻子还在等我呢!”就这样丈夫的魂魄又回到了人间,可惜的是他不敢白天出来,只有到了午夜时才能出来,但此时地安门的城门早已紧闭。于是,他的魂魄每天晚上都会来到地安门,希望自己有机会能够进去。
家中的妻子在丈夫出征后缝制了一双绣花鞋,每天都会跑到地安门等待丈夫归来,这一等就是几十年,直到妻子老死的那一天丈夫也没有回来。当地府的人要带走妻子时,妻子同样对他们说:“我不能就这样走,我还要等待我的丈夫回来呢!”于是,妻子的魂魄每天晚上都会拿着绣花鞋在地安门内等待丈夫归来,可是城门紧闭,她根本看不到城门外的丈夫,就这样,这对夫妻隔门相望了几千年。
所以,今天在北京开出租车的司机们形成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午夜到了地安门时一定不要按喇叭,以免打扰了这对苦命的夫妻。
“西红门的萝卜”与慈禧太后有什么关系
在老北京城里一直流传着这样一句俏皮话:“西红门的萝卜叫城门”。这句俏皮话说是什么意思呢?在明清时期,每天晚上到了六七点钟出入紫禁城的大门都会关闭,如果没有朝廷亲自签发的腰牌是不能出入的。那么,在俗语中的“红萝卜”又不是腰牌,为何能叫开城门呢?
说起“西红门的萝卜叫城门”,这与慈禧太后有着莫大的关系。相传一年冬天,慈禧太后去南苑打猎赏雪回宫的途中经过西红门时,感到身体疲累、口干舌燥,想要吃些梨来缓解饥渴。这时,西红门的行宫管事端给慈禧太后一盘名为“心里美”的萝卜。慈禧一尝,觉得“心里美”萝卜脆甜可口,于是下旨将西红门的萝卜定为贡品,凡是西红门上贡来的萝卜不管是在什么时间,都必须为之打开城门。打那时起,就有了“西红门的萝卜叫城门”这一俗语了。
天安门门前的石狮子上为何有伤痕
天安门是如今北京城主要的“符号”之一,来北京旅游的朋友没有一个不会不去天安门。但细心的朋友在游览天安门时,会发现天安门前的那两只石狮子上有伤痕。那么,到底是谁打伤了那两只石狮子呢?
天安门前石狮子
这还得从明末说起,明朝末年,由李自成率领的农民起义军从陕西出发,一路势如破竹,在公元1644年攻到了北京城。当李自成占领北京城后,来到了天安门前(当时叫承天门)时,发现承天门前的这一对石狮子雕刻栩栩如生,其中东边的这只石狮子右爪踩着一个绣球,头略向东歪,眼向西看;西边这个,左爪踩着一个小狮子,头略向西歪,可眼睛向东看。
大家拥簇着李自成走近这对石狮子时,突然有一名士兵大喊道:“闯王小心,东边的那只石狮子动了一下!”李自成喝道:“石狮子怎么可能会动!”其实,李自成早就发现这石狮子后面有问题,他边说边催马挺枪,一枪刺到了石狮子的腹部,这时只见一个黑影直奔西边的石狮子身后,李自成又向西边的这座石狮子猛刺一枪。此时李自成的部下也围了上来,从西边的石狮子后,抓出一个人来。众将士一看原来是明朝大将李国祯。打那时起天安门前的这对石狮子留下了两道伤痕。到了清朝,曾经有大臣向皇帝提出,要重新换一对新的石狮子放在天安门,但皇帝制止了,并说这样可以用来时刻警示自己前朝是如何灭亡的。
民间还流传着一种说法,说天安门石狮子身上的伤痕是八国联军侵华时留下的。
天安门的华表有何寓意
今天来北京旅游的人,在游览天安门时会发现在天安门的前后都设有一对汉白玉的柱子,这个柱子就是华表。那么矗立在天安门的这两对华表有何寓意呢?
华表
天安门外的那对华表在过去叫“望君归”,是呼唤皇帝出宫之后,能够早日回宫处理朝政;天安门内的那对华表又叫“望君出”,是希望皇帝不要每天都在皇宫里,要适时地出宫体验民情。这与华表最早出现时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华表相传最早在尧舜时就出现了。尧、舜为了纳谏,在一些交通要道上树立一个木柱,让人们在上面书写谏言。当时的华表叫“诽谤木”。到了汉代,“诽谤木”发展成为一种通衢大道的标志,因为这些标志从远处看上去很像一朵花,所以改名为“华表”。当时的华表多立在邮亭处,是为了不让送信的人迷失方向。
后来,华表发展成为一种立在桥头或者陵墓前的小型装饰建筑物。在《清明上河图》中,汴梁虹桥两端就画有两对高大的华表。明朝在修建承天门(今天安门)时,就在承天门内外各修建了一对华表,既起到了装饰作用,又发挥了“望君归”和“望君出”的作用。
如今,天安门内外的两对华表是用汉白玉雕刻而成的。华表柱身呈八角型,上面刻画着云龙图案,柱上横贯着一块美丽的云板,好似插入云际。蹲坐在华表顶端的神兽,名字叫“犼”(音:hǒu),更是栩栩如生。